闲聊“串门”及其他

个人日记


 
文    三山红雨
      

        从什么时候起,“串门”这词儿渐渐从我们的生活里淡去了。再过一阵,可能就要从我们的字典里抠去了。
        如今,亲友之间有什么事,电话里说说,或微信、QQ里说说就解决了。有时连电话都没空打,同城好友竟然一年就 通一两次电话,见一两次面,甚至不能见面。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因为通讯发达,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改变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人都越活越忙,哪有时间串门?就是你想串门,人家也没空陪你。现在串门要预约,还不一定约得成。上个月我和一个闺蜜约好见面,就一直不能实现——两人总也找不出约会的机会,不是她忙就是我没空或儿女有事。
        唉,如今的社会怎么变成这样,人们都忙得那样了吗?不要说朋友,就连家人之间也难得见上一面。我们孙子就一年多没见了。本想暑假去看看他,但他家里有亲戚寄居,我们就不便去了,只能等春节再说了。
       我有几个闺蜜,以前每年都要聚几次,多是我去串门——她们都是宅女,走不出家门。我一去就是一天,所以多是选在她们老公、孩子都不在家的上班时间去,这时我们俩,有时是三四个闺蜜就闹翻了天,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仿佛又回归到闺女时代。真是自由爽快。晚上分手时还恋恋不舍,总觉得还有很多话未说完。
        可如今,我们有的一年勉强见一次面,有的一年都没见过面,只是电话上拉拉家常,问问安,知道对方安好就放心了。
       我有一个我最尊敬的启蒙老师,我们重聚福州后,我几乎每年都去他家拜年。近两年也只能电话拜年了——我越来越抽不出时间,他又过得好好的,好像我也没必要去打扰他了。有次我去看他,他散步还没回来,我就觉得还是电话上问问好就行了,免得打扰老师正常的生活秩序,所以后来就改成电话拜年了。不过,我还是想去看看他,等天凉时吧。76岁的人了,见一面就少一面了,看看还是必要的。还有那几个闺蜜,也都是70左右的老人了,天凉时也要去看看。
        就刚才,还有一个师范学生在QQ上对我说,早想来看看我,但看我时间安排得那么好,那么紧凑,就不打扰我了。这样也好,免得她辛苦,也免得我还要安排时间。反正在空间也能看到她的近况,也能看到她的照片了。她还能看到我演出的录像了,就等于见面了吧!
        亲人间也如此,都少探望了。所以,“常回家看看”成了有口无心的口头禅了。很少人能兑现。跟别人相比,我已是最常回去看望父母的人了(每周都去两次,特忙时就去一次),特别是近两年老人都真老了后。可我妈还说我好久不见了,很没心。权当我妈已老年痴呆说话不算数了吧,但如果是以往,我可能会天天泡在她那里,现在却不能了。我们各有各的家了,各家都有各家的事,各代人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我已无法天天泡在娘家了。
        我有个同事,我问他常回去看老爸吗?他说不常。我说为什么,你们离得不远啊。他说他发觉回去反而添老人麻烦,老人也不见得欢迎,所以就不常回去了。有一次他回去看老人,还要去麻将桌上把老人叫回来,老人还嫌他碍事呢。
       我们家里90年代刚团聚在福州时(四分五散的家庭那时渐渐聚拢了,除了我妹在罗源,其余人都到福州了),我们每周聚一次。我夫妻那时都会在周末骑自行车从荆溪(我们学校所在地)回来,我们姐弟、父母团聚在我爸妈家,开桌麻将桌,大家就打麻将。我爸周六、周日都要去诗社作诗,我弟、弟媳、我妈、我老公刚好四个人一桌就打起麻将来。有时我妹夫妇也来,我弟夫妇就退出一个,让我妹夫妇上。只有我这不打麻将的人去做饭伺候他们。那时还得到我弟媳的夸奖。她说:“谁说大姐不会做事?很能干嘛!这么多人的饭菜都煮得好好的,还很好吃。大姐辛苦了!你是全家最好的人!我们都在玩,你还要为我们忙累。”     
       我妈说:“谁叫她不会打麻将!”
       我说我妈真不会说话,比我弟妹差远了。你们打麻将还成不做事的理由了?话是那样说,但那时我是乐呵呵的,为自己也能摘掉“不会做事”的帽子而欣慰呢。那时我们期待每周一次的家庭聚会,大家乐此不疲。要叫我爸妈说,他们肯定觉得那时最幸福,一家经常聚会,天伦之乐啊!
       现在时代不同了,生活多彩了,经济好了,家庭大了,我家的这种大聚会反而少了,一年只能春节聚一次、父母过生日聚两次。其间还有人因各种原因缺席。聚会时也没有再打麻将、聊天了,也不用我们自己操劳了,都是两三千元在饭店定的餐。省事倒是省事了,但已没有了往日的团聚喜悦了。大家匆匆赶来吃一餐,完事后就纷纷走散,各归各的住处,我爸妈最渴望的聊聊家常的机会没有了。好像大家就是为了吃这一餐大餐而来的,我爸还要七请八请,生怕年轻人又以“没空”为理由不来赴约。老人希望的天伦之乐淡化了,搞得现在大家都不热衷于家庭大聚会了。
       同城亲人没有常来往,一年就见上那么一两次面,怎么会这样呢?
       难道“ 串门”真该歇菜了?
       想当年,晚饭后,我们同事、朋友间就互相串门,也另有一番快乐。那时住平房,来往方便,有时正吃着饭,就有早吃饭的人跺过来串门了。我们吃我们的饭,他串他的门,互不妨碍。有好吃的,如肉包、饺子等,就叫他们再吃一些,他们也会不客气地再吃一个、两个——那时的人肚子真大,吃了饭还塞得下。那时的生活虽粗糙,但很自在。不像现在,要去串门,还要考虑带什么礼物,那时是拔腿就走,什么也不用带。
       我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去闺蜜家常不带礼物,我老公就说我。搞得我也不爱去了。不是我不想花钱,是太麻烦了。现在人人都是什么都有了,带什么礼物合适呢?要绞尽脑筋,多烦人?只能带水果,可我的闺蜜一个有糖尿病,不吃水果;还有几个家里天天各色水果摆满茶几,我带去还遭骂,说怎么吃得了,这不是浪费吗?所以后来她们叫我过去玩都要嘱咐别带东西。我本来就是怕麻烦的人,所以干脆也少串门了,就打打电话吧!
       唉,我还是怀念那时的串门。那时的串门是随意自然的友谊的表现,现在的串门都有些拘束不自由,不仅有友谊还有点礼节性了,讲起客套了。这就俗气了。这就不爱去了。这就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淡漠了。
这就有了老人死在家中数日无人知晓的事发生了。这是现代社会的弊病吗?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