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母亲画形容

个人日记















































































































































   我为母亲画形容
   文与制作/香凝
   高考结束,全家陷入新一轮的紧张和焦虑中,除了母亲。相比于我和丈夫的神焦气躁,年逾七旬的她不仅神安气定,且喜气盈眉,日盛一日。特别是近几天,每每醒来便津津乐道女儿已经被心仪大学录取的美好梦境,眉梢眼角,满是欢喜与憧憬。

   恍惚间,时光的长焦被推回到24年前的嫣红五月。当历经两次失败,几被命运稻草压弯了脊梁的我又一次面对中考时,紧张到夜不成寐、手难执笔。是母亲,一句“我相信,我姑娘今年一定能考上!”震醒了心脉,鼓起了斗志,赶走了担忧,连同患得患失的心绪。十载寒窗烧蜡炬,一朝小户誉名时。在初涉人世的当口,青春的我实现了人生第一次逆袭。而具有托云载月意义的母亲那鼓舞期待的眼神,那沉稳有力的挥手,则成了我人生底片上清晰而深刻的定格。愈回味,愈温暖;愈咂摸,愈醇厚。

   母亲温姓,出身农家,与闻名辽西的百年古刹—下府惠宁寺毗邻而居。都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清凌凌的凌河水洗濯长大的母亲少时即显露出聪慧伶俐的天性,且对知识的渴求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和努力。怎奈心比云天,运沉石隙。贫寒的家境,羸病的母亲,加之兄弟姊妹众多,使她连最简单的升入初中的愿望都不得实现,更别提立志成为教师的梦想了。勉强读至小学毕业,富农的家庭成分、爹娘的全力阻挠,让她成了彻彻底底的农民。每当空闲,眺望头顶的高山和脚下的土地,她的眼中除了忧郁,还有不服输的倔强和集结成茧的誓言:等我有了儿女,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他们读书有出息!
   就是带着这样的心结,母亲于六十年代末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并先后生下我们姐弟三人。父亲是典型的城市青年,性格木讷,体格瘦小,有着一份令时人艳羡的正式工作,虽然薪酬微薄。这样的两个人,无论身份地位与人生价值都相去甚远,尤其在日后对待子女读书的问题上更是水火不容、争吵不断。

   那是个讲究城乡差别的年代,因此母亲的农村户口就成了全家被下放农村的理由。初来乍到,过惯了城市悠闲懒散生活的父亲,对辛苦繁重的农耕稼穑是各种不适应,别说帮母亲同担重负了,就是自己的委屈与无奈都无处诉说呢。可以想见,家务、农务、事务几驾并驱,身形窈窕的母亲该有怎样的忙碌与艰辛。
   许是习惯了农村的清苦,更加望子成龙的激励,母亲的吃苦耐劳与聪明睿智此刻被超常激发,并游刃有余地发挥到极致。每当华灯初上,无论怎样劳碌疲惫,她都会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将心智初长的我们仨召集到一起,开始雷打不动的“每日一课”。内容五花八门,有儿歌,有故事,有谜语;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唱歌,可以朗诵,还可以舞蹈加游戏。就在这妙趣横生的母子互动中,我们幼小的心灵逐渐开始了善恶的萌芽、是非的辨识、荣耻的界定。母亲,以她温和深沉的母爱、特别独到的教育诠释了母责与师责,践行了人生与大义。


   我们读书的年代,物质匮乏、科技落后,低下的农作方式导致家无浮财、户无粮囤。这样的生存条件,注定了吃饱穿暖成为人生第一要义。因此,大多数家庭不以读书为终极追求,只以丰衣足食为幸福圭皋。可以想见,一心供养子女读书的母亲以特立独行的举止蒙受了乡亲邻里多少的嘲讽与非议。更主要的,还是来自父亲的愤怒阻挠与争吵怨怼。受着重男轻女思潮的影响,父亲对我的只求读书不事劳动一直心怀耿耿,特别是我接连中考失败又要复读时,更是怒不可遏,极力反对。几番争吵后,母亲慷慨陈词:我这辈子就这样了,绝不能让我的儿女走我的老路。只要她想读,只要她不怕结婚晚,读到哪儿,我供到哪儿!哪怕今天考上,明天就让我死,我都心甘情愿!正是凭着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母亲以自己的柔弱和坚强把我和大弟分别助送到了中专和大学的神圣殿堂,实现了一门出两位学子的愿望。
   印象中,母亲是温和的、慈爱的,从不疾言厉色,更少唠叨抱怨。只有那次,因为我的称病托懒,母亲爆发了有生以来最严厉的脾气。那是个雷雨如注的夏日,母亲下田归来,一见躺在炕上的我,登时紫涨了面皮,声音也提高了八度: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去上学?你不知道学习就像盖房搭屋,一天都耽误不得吗?妈在外面咋忙咋累都舍不得支使你们,可你、、、、、、太让我失望啦!雷霆般的震怒与恨铁不成钢的哽咽像一道闪电彻底警醒了不甚分明的青涩心智,让我于负重前行的路上再不敢产生丝毫的懈怠、慵懒与侥幸。如果说,我的人生能够算得上小小的成功,那么,母亲的督促与教诲是功不可没的。


   人生百年计,转眼就是小半生。在我四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母亲以她坚强乐观、百折不回的操行给了我丰富的精神给养与血脉传承。每遇挫折,但逢低谷,便喷薄激涌、精光四射。停薪长假时,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是母亲:别着急,天下是文化人的天下,有了知识,还怕挣不回一碗饭吃?于是校内代课,校外辅导,不仅稳度时艰,更活出了尊严和价值;生活安定后,渐趋懒惰和无聊,是母亲:不是喜欢写字吗?没事时写写画画,脑子活泛了,人也精神和喜气呢。于是饭后读书,工余码字,忙碌充实,陶然情趣。就是对女儿,母亲也有意无意地敲打渗透:姥姥最喜欢读书上进的孩子了,看我大闺闺,学习多有出息。受了褒扬的女儿每每作文,都会乐颠颠、喜滋滋地读给她听,取得了好成绩她也是第一个知情人。

   因为一次失败的读书经历,母亲便把读书视作了至高无上的精神图腾,并时时处处付于言语和行动,从而影响了包括女儿在内的我们两代人的精神追求与人生价值。如今女儿已高中毕业,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每有不舍,母亲便软语宽慰:孩子是求进步呢,舍不得放手还能有出息?很多时候,望着母亲满头银白的头发,苍老慈祥的面容,心中的敬爱与感佩便油然而生: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有着怎样的明心彗性?回首过往的动荡和坎坷,她的心头可有不解的遗憾和难了的情衷?答案无需追问,母亲的平生就是最好的烛照与践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国家的肌体。家风若文明,社会可进步,国家才繁荣。人一生,得良师,遇诤友,当为幸事。而我恰巧遇了,一位识大体谋大计的母亲。以她睿智的指引、温情的呵护、坚实的托举把我从懵懂无知引到成熟知性。母亲,她活在温热的心里,立在清澈的眸中,更流淌在沸腾的血脉。我生她生,我死,她将以另一种姿态活成永生。
 

文章评论

紫陌香凝(勿扰,空间互动)

父亲节之际,撰发此文不知九泉之下的父亲可有小小的伤心、愤慨和失望。想来是有的。于父亲,一向是有着深恐的敬畏、些微的抱怨和彻骨的想念的。尤其是在他因病离世的这七八年。岁月的流浆早已弥合了年少青葱的怨恨,代之而起的是永失父爱的痛楚与遗憾。父亲于我,是生命,是养成,更是亲情血脉的给予与传承。如果说,母亲是我心田灵陌上的一弯秀水,父亲便是那围合四野的丘陵山脉,虽沉默冷峻,却绵长博远。父亲,请原谅我以这样的笔触刻画母亲的形容与您的线条。只想说,那不过是过往草叶芽尖的一滴凝露,沐着爱的阳光,早已风化与无形。留下的,除了慈爱的音容,还有深长悠远的爱与温暖。

紫陌香凝(勿扰,空间互动)

是谁说过:母亲有一双推动地球的手。由此说明,母爱之于孩子,于社会,于国家,甚而于世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家庭中,母亲扮演着极其特殊的角色,她的一言一行不光影响着子女的成长,更对他们人生观的养成有着不容忽视的引领与提契。毫不夸张地说,好母亲不单是合格的老师,更是一所德行集美的学校。母亲的乳汁,哺育了幼子;母亲的教诲,修筑了心灵。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国家的肌体。那么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强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的奉献与素质。母亲节早已过去,但母亲的使命却与日月同长、生生不息、、、、、、

淡定余生

感人的文章、伟大而坚强、睿智的母亲、祝妈妈身体健康、长寿![em]e163[/em]

天涯人生

感人的文字,不知该如何点评,只有点赞,并祝福坚强、睿智的老人家安康常在,幸福常依!

橐泉钧天

感动着,也祝福天下父母日日安康,时时顺心!

陌上花开

敬佩母亲的深明大义,祝她老人家福寿安康

雨润莲心【拒群拒聊】

[em]e163[/em] [em]e163[/em] 姐姐的一笔墨韵,一位慈爱的母亲映入眼帘。读着,感动着······念姐姐安好!祝伯母安康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