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之旅---韩城行(二)民居瑰宝

个人日记


 
图片   
 
   
   游览完司马迁祠墓,天色已近下午
,考虑周到的[糊涂一点]老兄,为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古韩城多了解一些,多看一些景点,特意将来时走的高速公路改为回时的进城老路,小车穿过人们熙来攘往正在赶集的川芝镇,仃在颇为壮观牌坊毓秀,仍是石块铺桥,石栏杆,石雕柱,从人的清朝康熙时的衣着打扮上看,他们石桥巳有三百多个年头。[毓秀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到四十五年(1702年—1706年)],如今石桥虽已不再使用,但石头人仍守侯在桥头,迎来送往着游览的过客。

图片 
 
   穿过毓秀桥,进入韩城老城区,一条铺着青砖和石条的明清古街道横穿南北,街两旁尽是青砖灰瓦坡面顶的二层旧时古老店面小楼,商铺栉比鳞次,经营着充满现代气息五花八门的商品;大小青石巷道内,一个个古旧门楼,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古民居,随处可见。让人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明清脚步似乎在这里驻留.....
 
图片
 
           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古朴典雅的韩城古城,仍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五代建筑,是全国6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虽走马看花观古韩城,耐人寻味的千年“古城博物馆”,令人叹为观止!
  步履匆匆中我拍下巷头门前拴马石柱上石猴的期待眼神期待着古韩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图片 
 
     
翌晨,我们刚出门,天就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年近古稀的[糊涂一点]老兄夫妇仍执意冒雨带领我们去游览有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国内外专家称赞为“民居瑰宝”的党家村。我心中既高兴又很是过意不去。
   烟雨蒙蒙中,小车在刮雨板划动中抵达党家村门。站在沁阳坡道高处,
视着静伏在宝葫芦状沟谷中的党家村,宛如一幅重墨着色的山水画。沿着弯弯坡道一路下来,进入党家村。

图片 
 

              一直下不停的小雨落地成流,石条和河卵石铺砌的古老巷道中间缓缓流淌着,我们踏在两边略高的石砌路上,积水脚不带泥,边走边欣赏着这里有名的明清古建筑群。
   走近幽静的青石巷里,装饰十分考究,古朴浑厚的“走马门楼”列于巷道两侧,家家门楼两旁有狮子、鼓儿石门墩,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每家每户大门内有砖雕的照壁墙,刻在墙壁上的家训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家有人的大门都敞开着,你可以随便进去观赏青堂瓦舍的古老四合院。
 
图片
 
   我们走进一家砖雕照壁墙上有鹿,鹿嘴内含有一枝灵芝草,鹿后有山有树,树上有两只喜鹊和马蜂窝,猴子背着一颗官印往上爬,寓意“福禄寿禧”的院子
院子青砖铺墁,院中设天心石,靠房屋一圈铺高硷子,下雨走过不淋雨、不湿脚。
    走进另一家,照壁墙上书“恭敬安详”,庭房门外柱子上,门庭边上,门里正面墙上,各有一付对联,显示出浓郁儒雅的的文化气息。
,这户人家是个有文化人家
 
图片 

 
   
这样保留完好的古老四合院,在党家村就有125处之多,全国实属罕见!如今,党家村人仍在这古老的四合院中,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并天天热情地欢迎着国内外游客。 
          来到党祖祠前,条用一整棵槐木劈成两半做成的“长寿凳”。是明朝末期保存下来的一条长凳,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条经世代的人们磨损光滑且又凹凸不平的长寿凳,以满身沧桑向世人述说着党家村的历史,据说只有花甲后的老年人,坐在上面说着笑着,就会延年增寿!
 
图片

    往东边巷道不远处,路旁坐北向南竖立着一个高大且雕刻精细的贞节碑楼,碑上方横刻着“巾帼芳型”四字;碑中间竖刻着“旌表敕赠徵仕郎党伟烈之妻牛儒人节孝碑”十八个大字。碑两边竖刻着“矢志靡他克谐以孝”,“编音伊迩载扬其光”小字对联。贞节碑楼向人们讲述着在那个年代,那个牛儒人,年仅十六岁
丈夫赶考路上病亡,她五十二年一直没有改嫁,在婆家任劳任怨地孝敬公婆,光绪皇帝下诏给她立碑,以表彰这位守贞节的贤淑德孝之妇女牛儒人,在当地传为佳话的感人故事。

图片
 
   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外型六层阁楼式六角形砖砌宝塔---文星阁风水塔
位于整个村落的西南角,是党家村的最高建筑。塔底一层门额题“文星阁”三字,门外也悬挂一副木制对联:“配地配天洋洋圣道超千古;在左在右耀耀神灵保万民。”塔各层内部供的是主持文运兴衰的神灵,第一层供的是孔子,顶层供的是一手拿笔正点状元的魁星----文曲星,各层外观都有砖雕牌匾。这里是党家村的文化神殿,记载着党家村文化发展和尊师重教的历史。塔顶六角飞檐末端各垂一只铁铃,闻风而铃摆,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只要塔铃连响两天,十有八九要下雨; 
历尽600多年风雨的党家村民居,至今仍青砖灰瓦,洁净如洗,不染尘埃,房顶不长杂草,传说是文星阁塔顶有一颗避尘珠的缘故。

图片 
 
    
再看一眼中日联合考察纪念碑。纪念碑由碑文、磨盘、井台、上马石等组成。石磨上刻有“民居瑰宝”四个篆体字,旁边竖立着由国家前领导人李瑞环书写的“民居瑰宝”石碑。

图片
    
   
雨仍在下着,我仍游兴未尽。看着陪同我们年届古稀忙前跑后的老兄夫妇,实在不忍心再打搅下去。就用外国友人对党家村民居予以的高度评价结束党家村游览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
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会委员长工学博士青木正夫撰文:“这是一个太值得一游的地方。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民居,村寨。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党家村集古代中国文化、建筑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不愧是"民居瑰宝”。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忠实地记录着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成为悠久岁月留给世人的文明成果和精神财富。
 
 

  记    之行,是为访访名胜[糊涂一点]情诚的款
 
 
 


文章评论

网上老者

我详细阅读了此文,月亮湾把自己游览过的地方,看到的景色景致,拍成照片,写成文章,留下记录,也分享给没有机会到这些地方去的朋友,我以为很好!值得称赞!

时代列车

跟随你的日志,我游览一次“民居瑰宝”,赞赏![em]e179[/em][em]e7152[/em][em]e4005[/em]

时代列车

史料翔实,认真、难得。[em]e4005[/em][em]e179[/em]

鲁沂

读姐的文章,喜悦涌上心头。姐的文笔精彩,构思规范,内容详实,有保留价值。这两年,姐的进步很大,与您刻苦练笔,勤于观察分不开。司马迁墓、韩城我在九十年代去过,党家村也路过,但那是走马观花。印象深一点的是,司马迁墓上张了五棵松,同行的一位文化人说是“五子登科”。在韩城,与一旅馆看门老汉聊天,他说:“哦们陕西人伟大,韩城人了不起,因为我们这里出了个王宝钏。”我忍住笑。那是我只看表面,没有像姐这样发掘那些在为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陕西一带宝贵的历史内涵。向姐学习!

三北堂主

这样的地方已经很少了,不加以保护,几年之后就消失了。以后有机会去韩城,一定循着这条路线走一走,看一看。

鱼米乡

今天再读大姐的游记,更加亲切了!大姐用眼睛看景观,用心灵去感悟,用隽笔来描绘,用历史来告知。真好!

蚊子

不出家门游古居,千年遗产览韩城,游记书章诉绘细,诚感老姐费心神。[em]e160[/em] [em]e163[/em]

勿忘

看着您洋洋洒洒的美文,感受着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文化,我们又享受了一次免费的旅游。佩服您的记忆和卓然的文笔,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我们叹为观止!不得不叫您才女阿姨!

聆听荷叶

一口气读完了大姐的佳作,除增涨了历史知识外,更惊叹于大姐高超的写作水平,我只能望尘莫及了除了仰慕还是仰慕,不过,能经常读到你的美文,那也是一种享受,谢谢大姐!

戈沙

这篇游记描述细致,再有那些摄影,让我们没去过韩城的人,对那儿都有了基本的了解还有叙事过程适当的议论,突出了中心。大赞!

满满

看了您对“居民瑰宝”党家村的描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也让我内心产生一种愿望,有机会一定去韩城,去党家村观光旅游,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文化。谢谢您[em]e183[/em] [em]e181[/em] [em]e163[/em] [em]e160[/em]

王老大

分享你旅游中的快乐,祝你旅游愉快!深秋时节天气转凉,祝你秋安吉祥![em]e181[/em]

君子兰

来到你的家园,看一路,赞一路。真乃夕阳才女也。[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王老大

明天要交霜降节气,秋寒时节多多保重![em]e181[/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