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迁移迁何处?
个人日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迁移出北京的传言此起彼伏,许多赞成迁移的专家学者们将需迁移的理由纷纷展呈,大有不将首都迁出北京不罢休之势。而反对迁移的也大有人在,反对将首都迁移出北京的精英们所列出不能迁移的理由也能说服很大一群体。而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400多位代表向中央政府陈言迁都的理由。虽然目前中央政府是否对迁都作出了日程或计划不得而知,但相信赞成迁都者和反对迁都者在中央政府没有正式决定是与否之前,这迁与不能迁的口水仗在赞成派和反对派之间还要继续打下去。
北京城市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一直是北方的重镇。自春秋战国时期被燕国立为国都开始,先后被称为蓟州,燕都,大都,顺天府,大名府,北平。辽,金,元,明,清等帝统时代及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至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都被立为一国之都,是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外交,军事等领域中心,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北面是阴山,西面有太行山,南面是中原,东面是渤海。是东北通向中原的必经点。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控制了北京就等于控制了华北和中原,故此!前朝统治者将北京定为国都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
北京经过元明清三大皇朝的建设,现存的名胜古迹特多。新中国成立后定都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象征,成为政治,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中心。经过60多年的建设,目前全市人口近二千万,挤身于世界大都市之列。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大量外籍人员涌进北京,的确也给北京城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北京虽然地处华北平原北端,但由于距离内蒙较近,每到年春三四月,从北方南下气流经过内蒙古沙漠时,卷尘夹沙裹带至北京,加上人口的猛增,水资源紧缺。汽车尾排量陡添,整个北京地区空气变得浑浊,致而产生隐天避日的雾霾天气也是常有的事。因此种种而使得有较多的人萌生迁都之想。
而反对迁都的人认为,北京作为当今世界级大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其声名不只是一个大都市,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名胜古迹颇多,且又是几大朝的建都之所,其历史地位是全中国其它城市无一堪比的。至于沙尘和雾霾可通过人工治理得到缓解,最终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至于水资源匮乏,南水北调工程已基本峻工,逐步解决了北京地区用水难的问题。如果另外择地迁都,国家将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投入建设,这是劳民伤财的事。不仅当前国家财政不允许,就是民众心理也难以接受。
如果另外择地迁都,该迁往何处为最妥?
建议迁都的人提出迁往湖北西部的襄阳。且不说成与否,但看襄阳是什么地理条件符合建都。
襄阳地处中国内陆腹部,湖北西北部,河南南阳盆地南端,地势平坦,是鄂西北重要交通枢纽。一条汉水蜿蜒穿市而过,原来汉水北是樊城,汉水南为襄阳,两城合称为襄樊。近几年里沿袭历史名城襄阳而改称襄阳。
襄阳西面崇山峻岭,最著名的是武当山脉,穿越武当山脉可通陕西安康和汉中。
西北是接陕西秦岭山系的伏牛山脉,北面是河南南阳,东北面是桐柏山脉,正东为丘陵,沿丘陵东向经枣阳,随州一百七十公里,就到达华中最大都市一一武汉。东南是大洪山,正南一马平川经宜城,当阳便是扼守四川,重庆东出口的宜昌。按地理和现代地理条件,襄阳可以作为建都之择地。襄阳虽然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历史名城,但历朝历代均未在此建都,只是东周时楚王在郢(今襄阳南宜城县)建立过短命诸侯政权所,称不上都城。三国时西蜀名将关羽镇守荆州北攻襄阳,并实施围点打援战术,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吓得曹操屡议舍许昌迁都。当年蒙古大军南下,欲取江汉克武昌,下南京而猛攻襄阳,襄阳攻下则江汉一路势如破竹,襄阳不克,则汉水一带和长江一路则难以撼动。可见襄阳的军事战略价值非常的重要。
襄阳虽为军事战略要地,却不适合建都。假如迁都襄阳,待人口暴涨后,又将经济置于峰巅位置,不重视环境,难道襄阳就不会像现在的北京一样空气变得浑浊?多一地被污染不如还一地清新,再者迁都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办到的事,而且要花费令人难以估算的资金,且名胜古迹和政治影响力襄阳又不能与北京相比,迁都襄阳只是劳民伤财而已,还是不迁为好。
从中国历史上看,建都与迁都都不是一桩小事。在中华文化里还有另一文化在建议迁都襄阳派和反对迁都襄阳派中都没有开明的提出,那就是中华的风水文化。
当年大明朝军师刘伯温游遍中华大地,察看各地山川及江河走势,利用风水文化得出结论,在中国版图中,最佳建都之地当首数位于八百里秦川上的长安(现今西安),其次为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故历代的最高统治者身边也不乏项尖的堪與大师们为其服务。包括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是一样。历代皇权统一江山后,都希望自己的统治政权千秋万固,为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对于自己的施政中心当然看得十分的重要,可真是千斟万酌。而风水文化与中华其它文化同步发展,当然也是博大精深,一般人都难明其中玄妙。
中国封建皇朝自夏朝建立中央行政权力机构中心开始,每个皇朝都建立了自己的行政和文化中心,有些皇朝中的藩王也是一样。
夏都城一一阳城(今河南登封东部一带)
商都城一一朝歌。
西周都城一一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
东周都城一一洛邑(今洛阳)
秦都城一一咸阳
西汉都城一一长安。
东汉都城一一洛阳。
唐朝都城一一长安。
北宋都城一一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都城一一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都城一一北京。
明朝都城一一南京(朱允文止)
明朝都城一一北京(燕王朱棣始)
清朝都城一一北京。
北洋政府一一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一北京。
西周王朝传至周幽王灭亡,周室周平王建立新的王朝,定都洛邑。
西汉政权灭亡,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北宋赵匡胤建立政权,定都东京,至钦宗被金人掳去北国,北宋政权灭亡。康王赵构南渡建立南宋,定都临安。蒋介石北伐打败北洋政府,定都南京。
从历史大朝上看,都城的迁移无不是代表一个政权的垮台和另一政权的统治?也预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变故。这一切在宇宙自然规律下演绎着社会的变迁。
建议将首都北京迁移襄阳的那些专家和学者们不知是出于什么考量,难道仅仅就为了那些风沙和雾霾不惜重金再造一个雾霾区?难道就不考虑其政治影响和风水文化?
从现代交通条件上说,襄阳适合建都之所。但从风水文化上说,襄阳却不利于建为国都。襄阳西南,正西,西北部崇山峻岭气势过于高,北部盆地丘陵直到洛阳,气势过低。东面也是丘陵地势直通武汉,九江,安庆,池州,芜湖,南京。南面亦是一马平川至宜昌和荆州。一高过高,三低过低,如一坐椅,构不起所谓的金瓯。不象天下建都最佳地西安一样,四方八方如皆天然屏障,北为黄土高原,南有秦岭,西有陇东群山,东有华山,如花瓣中花蕊,独立于八百里秦川上,又如沃土上一明珠,光辉千里。西安故为天下第一都城佳地。
很多人不相信风水文化,其实是不懂得风水文化的玄妙。在此真希望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多学习中华文化魂宝,沙尘和雾霾既然是人为因素所造成,那就有治理的方法。不要动不动就提劳民伤财,有损国运的迁移事了。
北京城市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一直是北方的重镇。自春秋战国时期被燕国立为国都开始,先后被称为蓟州,燕都,大都,顺天府,大名府,北平。辽,金,元,明,清等帝统时代及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至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都被立为一国之都,是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外交,军事等领域中心,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北面是阴山,西面有太行山,南面是中原,东面是渤海。是东北通向中原的必经点。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控制了北京就等于控制了华北和中原,故此!前朝统治者将北京定为国都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
北京经过元明清三大皇朝的建设,现存的名胜古迹特多。新中国成立后定都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象征,成为政治,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中心。经过60多年的建设,目前全市人口近二千万,挤身于世界大都市之列。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大量外籍人员涌进北京,的确也给北京城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北京虽然地处华北平原北端,但由于距离内蒙较近,每到年春三四月,从北方南下气流经过内蒙古沙漠时,卷尘夹沙裹带至北京,加上人口的猛增,水资源紧缺。汽车尾排量陡添,整个北京地区空气变得浑浊,致而产生隐天避日的雾霾天气也是常有的事。因此种种而使得有较多的人萌生迁都之想。
而反对迁都的人认为,北京作为当今世界级大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其声名不只是一个大都市,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名胜古迹颇多,且又是几大朝的建都之所,其历史地位是全中国其它城市无一堪比的。至于沙尘和雾霾可通过人工治理得到缓解,最终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至于水资源匮乏,南水北调工程已基本峻工,逐步解决了北京地区用水难的问题。如果另外择地迁都,国家将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投入建设,这是劳民伤财的事。不仅当前国家财政不允许,就是民众心理也难以接受。
如果另外择地迁都,该迁往何处为最妥?
建议迁都的人提出迁往湖北西部的襄阳。且不说成与否,但看襄阳是什么地理条件符合建都。
襄阳地处中国内陆腹部,湖北西北部,河南南阳盆地南端,地势平坦,是鄂西北重要交通枢纽。一条汉水蜿蜒穿市而过,原来汉水北是樊城,汉水南为襄阳,两城合称为襄樊。近几年里沿袭历史名城襄阳而改称襄阳。
襄阳西面崇山峻岭,最著名的是武当山脉,穿越武当山脉可通陕西安康和汉中。
西北是接陕西秦岭山系的伏牛山脉,北面是河南南阳,东北面是桐柏山脉,正东为丘陵,沿丘陵东向经枣阳,随州一百七十公里,就到达华中最大都市一一武汉。东南是大洪山,正南一马平川经宜城,当阳便是扼守四川,重庆东出口的宜昌。按地理和现代地理条件,襄阳可以作为建都之择地。襄阳虽然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历史名城,但历朝历代均未在此建都,只是东周时楚王在郢(今襄阳南宜城县)建立过短命诸侯政权所,称不上都城。三国时西蜀名将关羽镇守荆州北攻襄阳,并实施围点打援战术,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吓得曹操屡议舍许昌迁都。当年蒙古大军南下,欲取江汉克武昌,下南京而猛攻襄阳,襄阳攻下则江汉一路势如破竹,襄阳不克,则汉水一带和长江一路则难以撼动。可见襄阳的军事战略价值非常的重要。
襄阳虽为军事战略要地,却不适合建都。假如迁都襄阳,待人口暴涨后,又将经济置于峰巅位置,不重视环境,难道襄阳就不会像现在的北京一样空气变得浑浊?多一地被污染不如还一地清新,再者迁都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办到的事,而且要花费令人难以估算的资金,且名胜古迹和政治影响力襄阳又不能与北京相比,迁都襄阳只是劳民伤财而已,还是不迁为好。
从中国历史上看,建都与迁都都不是一桩小事。在中华文化里还有另一文化在建议迁都襄阳派和反对迁都襄阳派中都没有开明的提出,那就是中华的风水文化。
当年大明朝军师刘伯温游遍中华大地,察看各地山川及江河走势,利用风水文化得出结论,在中国版图中,最佳建都之地当首数位于八百里秦川上的长安(现今西安),其次为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故历代的最高统治者身边也不乏项尖的堪與大师们为其服务。包括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是一样。历代皇权统一江山后,都希望自己的统治政权千秋万固,为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对于自己的施政中心当然看得十分的重要,可真是千斟万酌。而风水文化与中华其它文化同步发展,当然也是博大精深,一般人都难明其中玄妙。
中国封建皇朝自夏朝建立中央行政权力机构中心开始,每个皇朝都建立了自己的行政和文化中心,有些皇朝中的藩王也是一样。
夏都城一一阳城(今河南登封东部一带)
商都城一一朝歌。
西周都城一一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
东周都城一一洛邑(今洛阳)
秦都城一一咸阳
西汉都城一一长安。
东汉都城一一洛阳。
唐朝都城一一长安。
北宋都城一一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都城一一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都城一一北京。
明朝都城一一南京(朱允文止)
明朝都城一一北京(燕王朱棣始)
清朝都城一一北京。
北洋政府一一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一北京。
西周王朝传至周幽王灭亡,周室周平王建立新的王朝,定都洛邑。
西汉政权灭亡,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北宋赵匡胤建立政权,定都东京,至钦宗被金人掳去北国,北宋政权灭亡。康王赵构南渡建立南宋,定都临安。蒋介石北伐打败北洋政府,定都南京。
从历史大朝上看,都城的迁移无不是代表一个政权的垮台和另一政权的统治?也预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变故。这一切在宇宙自然规律下演绎着社会的变迁。
建议将首都北京迁移襄阳的那些专家和学者们不知是出于什么考量,难道仅仅就为了那些风沙和雾霾不惜重金再造一个雾霾区?难道就不考虑其政治影响和风水文化?
从现代交通条件上说,襄阳适合建都之所。但从风水文化上说,襄阳却不利于建为国都。襄阳西南,正西,西北部崇山峻岭气势过于高,北部盆地丘陵直到洛阳,气势过低。东面也是丘陵地势直通武汉,九江,安庆,池州,芜湖,南京。南面亦是一马平川至宜昌和荆州。一高过高,三低过低,如一坐椅,构不起所谓的金瓯。不象天下建都最佳地西安一样,四方八方如皆天然屏障,北为黄土高原,南有秦岭,西有陇东群山,东有华山,如花瓣中花蕊,独立于八百里秦川上,又如沃土上一明珠,光辉千里。西安故为天下第一都城佳地。
很多人不相信风水文化,其实是不懂得风水文化的玄妙。在此真希望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多学习中华文化魂宝,沙尘和雾霾既然是人为因素所造成,那就有治理的方法。不要动不动就提劳民伤财,有损国运的迁移事了。
文章评论
竹韵心语
吃饱了撑得他们,迁我们这儿吧,大平原,青纱帐。
雨莲
就是迁我主张迁往西安或开封![em]e100[/em]
上善若水
赞成你的建议。
兰心
支持春阳所述,还是不迁的好!
云深不知处
历史专家[em]e179[/em]
云深不知处
怎么会是讥讽?你的空间的却与众不同,真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