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礼赞
个人日记
《英雄儿女》是一部家喻户晓的老片了,这部片子曾感动、激励、鼓舞了无数人,至今每次重温仍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早晨四点,打开电视,烟台5频道正在播放这部影片,正演到王成背着无线电在硝烟弥漫、火光摇曳的阵地上迂回穿插的情景,王成时而投弹,时而扫射,时而拿起话筒高喊:“向我开炮,近点,近点,再近点”。
可以说,经典电影如同经典歌曲,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虽历时光的打磨,风雨的洗礼,仍光芒万丈,魅力四射。英雄儿女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最喜爱的战争片子之一,无论是载歌载舞中朝儿女同登舞台的情节,还是阿巴基抬着王芳冒着刺骨的江水和敌机的扫射过江的场景,不论是王东被押上囚车的场面(王东戴着手铐脚镣,一步一步向前挪动,王副彪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前来探视,王芳凄厉的呼喊,王东闻声奋力甩开押送的敌人,回转头深情的凝望着女儿,毅然的转过身,伴随着警笛声,观众的心也被带走,一个革命者的大无畏形象跃然纸上),还是王芳调侃(赞)炊事员老李和老赵,都是那样的生动美妙。还有可亲可敬的王福彪(不知他老人家是否健在,向他深深的祝福)、诙谐、果敢的团长,严肃、刚毅的王东,都是那样的真实感人。
这部片子,既有滚滚的硝烟,又有浓浓的亲情,作者把战争融入生活,又把生活融入战争,取得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后记:小的时候,看电影如同过年,每当得知村子里要放电影,心情会格外的兴奋激动。父母会早早的做好饭,我们(姊妹一般很多)则会提早到放映处占场子。放映时,黑鸦鸦的,到处是人,连荧屏后面也站满了人,而且我们会尾随放映队,甚至步行七八里路,到另外的几个村子里继续观看,现在想想不觉莞尔。虽然那个年代精神和物质生活是那样的匮乏,可我依然非常的怀恋,也不知为什么。。。。写给60---70年代出生的朋友。
文章评论
橘子红了 【不加群】
老师的这篇文字,勾起了我的回忆,这部脍炙人口的影片,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如今回忆起来,影片中的情节,可以说历历在目。非常真实的记录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英雄王成的形象,根深蒂固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老师写的这篇文字,非常有教育意义。好!
白菜叶子
哥平时看你游手好闲的,看了这篇文章突然感觉你可亲可爱
白菜叶子
[em]e120[/em] 开玩笑的,佩服哥好文采!
白菜叶子
哥回来写一篇关于我的文章哈。看看你对我的评价咋样[em]e113[/em]
淡定清雅
老师的英雄情结不浅啊!
望月
对英雄钦佩,对历史的尊崇,似乎在六零七零人的脑袋里更淋漓尽致,环境不同造就的人的思想也不同,小时候的我们,搬个小板凳坐在露天的电影院里看让人热血沸腾的抗战片,那是如今空调影院爆米花下的心灵无法感受的,所以,我们更能深刻的感触英雄的豪情,呵呵,谁说我们不是新一代人的落后人物呢?花红酒绿的生活,这是个单纯早已被压榨的所剩无几的社会,人的思想灵魂早已在白天扭曲,唯有在黑夜里才能卸妆,我们又如何能让新新人类完全的感知英雄的故事?英雄不忘,但是我好像也看到了你口袋子里的钱钱真的在上串下跳呢,怎样,请我喝一杯吧[em]e113[/em][em]e157[/em][em]e157[/em]
静雨
抖抖灰尘,见见阳光,也让我们的思想随着《英雄儿女》升华一些吧。
梅轩小语
老同学的文字也把我带回了那个提着马扎看露天电影的时代。相信从那个时期过来的人,心里都编织过崇高的英雄情结,王成、董纯瑞、江姐、刘胡兰......一个个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是忠贞不渝,什么是勇敢坚强,虽然当时一知半解,但在岁月的长河中,却逐渐锻造成支撑人生的中流砥柱。听一曲英雄的赞歌,想一段历久弥新的往事,被感冒折磨得乱哄哄的大脑也清醒了许多,美哉!
梅轩小语
再借五百年搓麻将去?!天哪!万里长城第一人,非你莫属![em]e179[/em]
樱花雨
重温一遍英雄儿女的精彩,顺便看望王师,祝好。[em]e160[/em]
梅儿——离尘
祝好。。。
梅儿——离尘
春景 暖暖春风吹大地, 青青草树斗芳菲。 桃花点点修粉面, 绿柳柔柔描黛眉。 瑞雪纷纷冬已去 潇潇细雨唤春回。 蝴蝶对对花间舞, 紫燕双双梁上飞。
百家论坛
重温历史 拓展人生
小西
老师哪个村的呀?怎么把我们村的事写进去啦?[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