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个人与情绪烦恼的差别

个人日记

大宝法王噶玛巴:
摘录:大宝法王著作《崇高之心》
整理:【噶玛噶举中国论坛】编辑组:
心智健全的人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痛苦。但是,人们一旦陷入烦恼的钳制时,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和灾难。我们都知道,最痛苦的一种煎熬就是没有自由。像这样的人没有自由,他们是可怕烦恼的奴隶。他们听命于他们扭曲、迷惑、耽溺、惯性的看法,身处在这种状态中,真的是非常痛苦。
我们可能不时都会觉得很厌烦和不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保有除了嗔恨之外的某种身分认同感。相较之下,连续杀人犯、虐童者、性侵者,以及其他造成他人痛苦的人,他们完全无法让自己与他们的情绪保持距离。他们因为严重地扭曲事实而受苦,而且无法辨别自己在某个时刻所感觉到的,和“自己到底是谁,发生了什么事”的真正实情之间的差别。他们无法用我们一般所用的方式来看待别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原谅他们的行为,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把这些行为和这些人本身混为一谈。
有一个佛陀时代的人,他的人生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个极为刚愎自用的人叫指鬘(Angulimala),烦恼的巨大力量带着他步入了歧途。不知怎么地,他以为如果杀一千个人的话,就可以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他非常坚决地要持续杀人,一直到杀掉一千个人为止,他深信这会让他达到精神成就的极致。他砍下每个被他杀害的受害者的大拇指,把它们串起来像花鬘一样挂在肚子上,所以他以“指鬘”(即梵文的“指头的花鬘”之义)之名而为人所知。
指鬘一直持续杀人,直到杀了999个人,然后,他去寻找他的第一千位受害者。这个时候,他当然已经是恶名昭彰到人们一见到他就立刻逃跑。如果人们知道他已经到了某一个地区,就不敢走出门,通通躲在屋内,把门牢牢地锁上。唯一一个没有躲着他的人,就是他慈爱的母亲。她仍然非常关心他,担心他会饿肚子,因为知道没有人会愿意送食物给他,她就带了一些食物去给他。当指鬘一看到母亲走过来,他就决定要杀她。这一次的杀戮将能圆满他杀一千个人的任务,他认为杀掉自己的母亲,对他的成就而言,将会是再适合不过的惊人颠峰。
佛陀见到指鬘将目标朝向自己的母亲,于是介入干预。他说:“与其去杀你的母亲,你应该要来杀我。”
指鬘心中想,杀掉佛陀将会是一个比杀掉自己的母亲更了不起的收尾壮举,于是他立刻就放弃想要杀母亲的念头,转而要去杀佛陀。但是指鬘无法抓到佛陀,这个连续杀人者大喊:“停下来!不要跑那么快。”
佛陀回答说:“我已经停下来了。你才是那个一直被自己的烦恼驱赶,不断在移动的人。”就在那一刻,指鬘首次清楚地看到,他和自己的烦恼是各自分开的不同事物,他和他的杀人冲动不是相同的东西。这个领会像闪电一样给予指鬘重重的一击,使他立刻停了下来。迷惑的情绪已无法再钳制他,他变成佛陀的弟子,最后成为当时最杰出的佛教僧侣中的一位。
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和指鬘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也有相同的错觉,认为情绪上的混乱动荡是我们身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它们根本就不是和我们分不开的东西。只要忆持着这一点,我们就永远都有可能把这些烦恼丢到一边,甚至处在类似指鬘的那种可怕状态下都能够做到。
要原谅造成这么可怕的伤害,犯下这么严重错误的人,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当我们知道他们之所以会做那些事情,是因为他们被自己的烦恼所控制,我们就有了原谅这个人的理由。这或许不容易,但这是可能的。然而,由于我们知道这些伤害是由那个人的烦恼造成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原谅烦恼,也不应该认同他们的行为。当然,要将它付诸实行非常困难,但是这非常值得我们去尝试,因为将我们的悲心扩展到包含一切众生的利益非常大,而且,心中怀着怨恨,对我们自己的伤害也非常大。
当我们发现有一个人或一群人正打算要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回应可以是让自己不要做出类似行为的决心更加坚定。如此,我们就可以在心灵上和情感上,真正将这些逆境转为我们自己的顺缘。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不喜欢那些伤害我们的人的行为。我们不喜欢他们的行为,是因为那是错的,而且是负面的。由于他们行事的特殊方式,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有正当理由不喜欢这些人,但是,我们应该要想到,我们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他们。我们的不喜欢,是因为见到他们的某些行为和特质而产生的。我们可以想一想,那些特质或行为出现在任何一个人身上,甚至是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也都不会喜欢。
然后,可以问问自己,我们怎么可能会希望自己心中有那些特质,或者用那种连自己都不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他人。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给自己理由不喜欢自己,既然我们觉得这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时候是错的,如果我们也做类似的事情,在自己的眼中看来,就会觉得自己是错的。这并不是觉得我们比他人优秀的问题,而是我们不想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行事。因此,当我们在他人身上见到这样的特质或错误的行为时,我们就可以更加努力,来确保我们自己不会容许这样的特质在我们的心中生根,连一丝一毫都不可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