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历代别称大全

个人日记



 
图片


 
中华国学历代别称大全
 
 

一講【月令】: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楊月,寅月,孟陽,春陽,初陽,首陽,新正,月正,開歲,獻歲,芳歲,華歲,歲歲。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陽,如月,杏月,麗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蠶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維夏,槐夏,仲月,梅月,陰月,乏月,麥月,餘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呂,麥候,麥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陽。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蘭秋,申月,蘭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壯月,酉月,獲月,仲商,南呂。-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涼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開冬,吉月,良月,坤月,陽月,小陽春,亥月,應鐘。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龍潛月,葭月,暢月,黃鐘。

  十二月:嚴冬,季冬,殘冬,末冬,暮冬,窮冬,臘冬,嚴月,臘月,冰月,大呂。

图片 

 

二講【季令】:
 

  一年四季,一季三個月,常用孟、仲、季來稱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陽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豔陽,陽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寧。

 

三講【節令】: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無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燈節。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節。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節,蒲節,午日。

  六月初六:天貺節。

  七月初七:七夕,星節,乞巧節。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節,仲秋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菊花節,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歲。

图片 

 

四講【婚齡】:
  

  第一年 紙婚 第二年 棉婚 第三年 皮婚

  第四年 花果婚 第五年 木婚 第六年 糖婚

  第七年 毛婚 第八年 銅婚 第九年 陶婚

  第十年 錫婚 第十一年 鋼婚 第十二年 絲婚

  第十三年 花邊婚 第十四年 象牙婚

  第十五年 水晶婚 第二十年 磁婚

  第二十五年 銀婚 第三十年 珍珠婚

  第三十五年 珊瑚婚 第四十年 紅寶石婚

  第四十五年 青玉婚 第五十年 金 婚

  第五十五年 綠寶石婚 第六十年 白金婚

 

 五講【年齡】:
 

  孩提 幼兒時期 總角 童年時期

  及笄 女子15歲 弱冠 男子20歲

  花信 女子24歲 而立 30歲

  不惑 40歲 知命 50歲 花甲 60歲

  古稀 70歲 喜壽 77歲 米壽 88歲

  白壽 99歲 耄耋 80-90歲 期頤 100歲

 

图片 

 

六講【時辰】:
 

  一晝夜分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別稱”分別為:

  子時——“夜半” 丑時——“雞鳴”

  寅時——“平旦” 卯時——“日初”

  辰時——“食時” 巳時——“隅中”

  午時——“日中” 未時——“日映”

  申時——“哺時” 酉時——“日入”

  戌時——“黃昏” 亥時——“人定“

 

七講【花卉】:
  

  牡丹:被稱為“花中之王”,雅稱“貴客”,還有稱是“國色天香”、“百兩金”、“木芍藥”、“富貴者”。
 

  蓮花:是花中“高尚君子”。美稱“花君子”,雅稱“淨客”,別稱“水華”、“水旦”、“水蘇”、“澤芝”、“君子者”。
 

  蘭花:“美稱”空谷佳人”,雅稱“幽客”。其他有稱之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空谷幽蘭”、“話中君子”。

梅、蘭、竹、菊共稱花中“四君子”。
 

  月季花:歷來被稱為“人間不老春”。她的美稱為“月月紅”、“四季花”、長壽花、鬥雪紅”。
 

  菊花:別稱:“黃花”,雅稱“壽客”。還有稱“隱逸者”,與蘭花、水仙、菖蒲稱“花草雅”。
 

  茉莉:古塵“沒利”,美稱“人間第一香”,雅稱“神客”。
 

  梅花:雅稱“清客”。它和松、竹合稱“歲寒三友”,與山茶、水仙、迎春合稱“花中四友”。
 

  杜鵑花:雅稱“山客”與山茶花、仙客來、石臘紅、吊鐘海棠稱“盆花五姐妹”。

图片 

 

 八講【老人】:

  老先生:年高學博者之稱。《史記?賈誼傳》:"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力為之對。"

  老父:對老年人的尊稱。《漢書?張良傳》:"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對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稱呼。《稱謂錄》卷三十二引《孫公談圃》:"周孟陽春卿,英廟宮僚也。聖眷素隆,書簡以老丈稱之。"

  老宿:年老而在學藝上有造詣的人。如文壇老宿。汪啟淑《鹿菲子小傳》:"黃景仁著有《浮湘賦》,老宿鹹稱之。"

  老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蒼:謂頭髮蒼白的老人。杜甫《壯遊》詩:"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

  老子:老人自稱。《晉書?庚亮傳》:"老子於此處興複不淺。\"

  老夫:老人自稱。《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稱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稱。《北史?穆崇傳》:"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謙之稱。蘇軾《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卷贈老夫驚老拙。"

  老朽:老人自謙之稱。蘇軾《與馮祖仁書》:"辱箋教累幅,文義粲然,禮意兼重,非老朽所敢當。

 

【 古代對於年齡 】
 

繈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图片 

 

【 古代社交禮儀稱呼 】
 

初次見面說“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對方來信叫“惠書”;請人幫忙說“勞駕”;

托人辦事用“拜託”;請人指點用“賜教”;

贊人見解用“高見”;求人原諒說“包涵”;

老人年齡問“高夀”;客人來到用“光臨”;

與人分別用“告辭”;看望別人用“拜訪”;

請人勿送用“留步”;麻煩別人說“打擾”;

求給方便說“借光”;請人指教說“請教”;

歡迎購買叫“光顧”;好久不見說“久違”;

中途先走用“失賠”;贈送作品用“斧正”。

親友間禮貌稱呼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雖人兄妹稱:令兄、令妹。

雖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捨下、草堂。

男女統稱:男稱鬚眉、女稱巾幗。

夫妻五方去世稱:喪偶。

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受業。

學校稱:寒窗、雞窗。

同學稱:同窗。

图片 

 

【器物】(部分):
 

  筆(管城子、中書君):古時人毛穎,封成管城,累拜中書令,與用管做成的筆能書寫有聯系,故得名;
 

  硯臺(石虛中、即墨侯):石虛中被封過即墨侯,又為人器度方圓;
 

  墨(松使者):傳說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號松使者;
 

  紙(楮先生):傳說紙是由楮葉造的;又稱“剡藤”,浙江嵊縣剡溪產的藤枝能造紙,故又稱“玉版”,成都嘗花溪製造出來的紙如同玉片一樣而得名;

  劍(幹將莫邪):因春秋時鑄劍名家幹將莫邪得名;
 

  扇(仁風、便面):仁風,系晉朝袁宏因謝安送他扇子,稱是“當奉揚仁風”;便面,傳說漢朝張敞走馬章台街,以扇擋面,故得名;
 

  小船(蚱蜢):小船很輕快,像小蟲一樣,所以叫蚱蜢;
 

  鏡子(菱花,專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裡開的一種花;
 

  竹簫(玉參差):因姜白石兩句詩“剪燭屢呼銀鑿落,倚窗閑品玉參差”而得名;

  手杖(鳩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鳩杖,因鳩是一種不噎的鳥,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

  鑰匙(魚樣):傳說周穆王時造的一種門鎖,樣子同魚一樣,因為魚在水中晝夜不閉眼,取其能守夜意;

  琴(綠綺、焦桐):綠綺系漢司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漢代蔡邕的琴名;
 

  香(龍涎、雞舌):以珍貴材料得名;
 

  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弓聞名;

图片 

 

中國的別稱:
 

  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傳》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于戰國後。
 

   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外國叫海外。

   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咸,燕歌以詠。”

  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最後一講,別稱、借代雜集:
 

  錢的別稱:泉、方孔兄、鄧通、阿堵物、青蚨、上清童子;
 

  酒的別稱和雅號:瓊、玉液、金漿、家釀、香醪、紅友、玉友、歡伯、杯中物、三酉、般若湯、杜康、白墮、曲生、曲秀才、金漿太醴、福水;
 

  雪的別稱:瓊玉、碎玉、冰花、六出、碎瓊亂玉;
 

  月亮的別稱:蟾宮、月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望舒;
 

  書信的別稱:鴻、鴻雁、尺牘、尺素、函杞;
 

  接信:烹鯉、青鳥飛來;
 

  竹子:明

图片 

 

常用領字大全 
 

【一字】:

看 望 聽 想 讀 覽 喜 溯 悵 怕 任 待 問 憑 歎 嗟 念 試 應 將須 對 莫 正 乍 總 奈 但 料 似 算 更 真 並 怎 方 盡 況 漸 倘 雖 彼

 

【二字】:

跡將 卻將 莫非 何須 只須 須知 須念 還須 即此 如此 居然 自然 但看但聞 但得 但願 記得 不忘 恍如 不妨 何不 也算 看來 不覺 切莫 豈料 總合 更兼 只要 只將 只是 只期 只餘 若是 已是不是 便是 又是 雲呈 況是 哪怕 那堪 此日 當年 尚待 依舊 自思 自愧 且把 莫把 未省 休說無怪 休辭 豈惟 沒道 未必 何必 何況 安得 縱使 試問 試看 敢向 不堪 猶覺 卻憶 未聞

 

【三字】:

最難忘 最可憐 最無端 最堪憐 最妙處 最好是 只贏得 只落得 只留得 只刑得寫不盡 望不斷 流不盡 看不盡 禁不住 賞不盡 全不念 君不見 只不過 倒不如 哪管他 休淪他 誰管它且任我 才領得 好領取 莫辜負 都付與 且探尋 且看那 請看那 放眼看 擾想見 猶剩得 猶記得 再休提 再休說 再休管 無怪乎 又還是 又何妨 無非是 又誰料 又准知 又添得 又何必 又奚必 更能消 消受得 更何須 何須問 況更有 更有些 應有些 正有待 待他年 看今日 回溯那 更憶及 憶幾番 聽幾番 怎脫去 怎拋卻 怎識得 便怎地 豈徒覽 切莫要 說什麼 皆因是 可直作 看破那 還須要 未曾聞 唯此地 都幻作 盡收歸 焉能免 要爭個 安排著 才覺出 有多少 休忘卻

 

12個月的別稱
 

一月 ­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正、開歲、陬月、孟春、首春、上春、寅月。

二月 ­麗月、杏月、花月、仲月、仲陽、仲春、酣春、如月。

三月 ­桃月、蠶月、季月、鶯時、晚春、暮春、小清明、櫻筍時。

四月 ­陰月、麥月、梅月、純陽、清和、初夏、餘月乏月、荒月、首夏、孟夏。

五月 ­蒲月、榴月、鬱蒸、鳴蜩、天中、仲夏、皋月、惡月、毒月、午月、忙月。

六月 ­荷月、焦月、暑月、精陽、溽暑、季夏、且月。 

七月 ­瓜月、巧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

八月 ­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壯月。

九月 ­菊月、暮商、霜序、朽月、青女月、季秋、三孟秋、玄月、授衣月。

十月 ­良月、露月、飛陰月、冬、初冬、開冬、陽月、小陽春、孟冬。

十一月 ­暢月、葭月、仲冬、龍潛月、幸月。

十二月 ­冰月、臘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
 

图片
­

 

詩詞知識常用詞
 

一、常見借代詞語: 

1、 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 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學 

6、 烽煙:戰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鬚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髮: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劄:書信 

22、廟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宣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聖人”,孟子被稱為“亞聖”,兩人並稱為“孔孟”。 

8、蘇軾稱讚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朴、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台、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图片
 

三、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遊;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呐喊》。
 

图片
 

四、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薑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淨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鼇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鹹。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劃。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正式科舉考試,時間每年一次,地點府(州)縣,應試者儒生、童生,獲取功名秀才

鄉試,時間三年一次(秋),地點省城,應試者秀才,獲取功名(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會試,時間三年一次(春),地點禮部(京城),應試者舉人,獲取功名(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殿試,時間會試後同年4月,地點宮殿,應試者貢士,獲取功名(進士)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古代科舉考試。 
 

图片
 

五、詩句與人: 

①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 

②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 

③ 

文章评论

了尘

[em]e183[/em] 问好![em]e160[/em]

陶然亭

[em]e181[/em] [em]e160[/em] [em]e160[/em]

冰山

谢谢老师,学习长知识。[em]e160[/em] [em]e163[/em] [em]e183[/em] [em]e183[/em]

冰山

你知道这些别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