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的四种境界 屋漏痕、锥画沙、折叉股、印印泥
个人日记
用来形容书法用笔效果的“屋漏痕”最早见于唐人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破屋漏雨在墙面留下的痕迹,比喻笔墨在纸上的运行,凝重而自然。意思是作书要自然变化,不要刻意造作。作书实践中,中锋浓墨行笔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书法术语。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又,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
对竖画艺术效果的比喻。屋漏,雨水顺墙下流,不会一泻而下,必将顺凹凸不平的墙面蜿蜒下注,形成极为顿挫有力的痕迹。书法的竖画,就应当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这个比喻是颜真卿琢磨出来的
俺不是MM,头上从不戴钗,家里也没存那玩意(有点奇怪老和尚练书法怎么会联想到MM用品的)。从网上找了些图,不过没找到折过的钗,找了个铁丝工艺品,算是性质相同的替代品吧,看看与怀素《自叙帖》的线条对比下,效果是否相近呢?---------虽弯曲盘绕,折处圆而有力,基本可判断用笔中锋。
另外有意思的是:
细看那段对话,人家问的是张大师看公孙大娘舞剑所悟“低昂回翔之状”,怀素老法师回应的是“折钗股”,而老颜大师回应那么象不象俺家的专利“屋漏痕”呢?老和尚一激动,蹭地站起来握紧老颜的手:哎哟!你这老家伙得到千古不易的笔法了嘛!
这里说明什么?
“低昂回翔之状”是指笔法吗?3指或5指执笔法?还是章法呢?先不管,可以肯定地是那与屋漏痕及折钗股一定有相同之处-------区别在用笔上以及效果上?
俺的直觉-----“低昂回翔之状”更象表示笔势/行气而非指向用笔呢?而且,还别说《自叙帖》的后半段的线条还真体现了低昂回翔之状。而屋漏痕的缓慢蜿蜒之状似乎和印印泥更接近呢。附件
书法术语印印泥:是借印章印入胶泥之中呈现的状态来说明用筆,其情形与锥画沙相似,故常与锥画沙连用。但印印泥除说明用笔功夫深入有力而外,还含有既稳且准之意。
素材取之网络网络 似曾@若水穿尘整理编辑
欢迎光临 似曾@若水穿尘 的空间
叉股应为带叉的金属器具的分支,如钢叉、铁钗都有叉股。折叉股,即折断叉股,或折断了的叉股,分别比作书写的状态或书法线条的观感效果。折叉股线条光润圆畅;挺秀刚健,给人以秀媚匀净的美感。笔毫在平移时,突然在一点上作方向的改变,形成一个折角,折角的顶端称为折点,这种运笔方式称为折笔。折笔时侧锋甚至偏锋现象在行草书中时有出现,这是顺势率然直下的结果。若要使原来的中锋笔画在折点后继续保持中锋,必须换锋"暗过"。朱和羹《临池心解》说,转折须暗过,方知折叉股之妙。
现在说说俺的理解:首先“折钗股”所言的钗,应该是指金属材质,能用手弯折而不会断的,象玉、牛骨之类的肯定不行。俺不是MM,头上从不戴钗,家里也没存那玩意(有点奇怪老和尚练书法怎么会联想到MM用品的)。从网上找了些图,不过没找到折过的钗,找了个铁丝工艺品,算是性质相同的替代品吧,看看与怀素《自叙帖》的线条对比下,效果是否相近呢?---------虽弯曲盘绕,折处圆而有力,基本可判断用笔中锋。
另外有意思的是:
细看那段对话,人家问的是张大师看公孙大娘舞剑所悟“低昂回翔之状”,怀素老法师回应的是“折钗股”,而老颜大师回应那么象不象俺家的专利“屋漏痕”呢?老和尚一激动,蹭地站起来握紧老颜的手:哎哟!你这老家伙得到千古不易的笔法了嘛!
这里说明什么?
“低昂回翔之状”是指笔法吗?3指或5指执笔法?还是章法呢?先不管,可以肯定地是那与屋漏痕及折钗股一定有相同之处-------区别在用笔上以及效果上?
俺的直觉-----“低昂回翔之状”更象表示笔势/行气而非指向用笔呢?而且,还别说《自叙帖》的后半段的线条还真体现了低昂回翔之状。而屋漏痕的缓慢蜿蜒之状似乎和印印泥更接近呢。附件
“印印泥”,这里所说的“印泥”不是今天我们所用的印泥,它是古代一种类似今天火漆的紫泥,在紫泥上面加盖印章,即遗留至今的封泥。前人用“印印泥”来形容用笔,旨在说明藏锋与用力深入之意,同时还暗含不走样的意思,以形容下笔既稳且准。观当今石开先生的书法作品,就会产生“如印印泥”的这种感受。这可能于他长期从事篆刻,以笔为刀、以刀作笔的技艺修养有关。
书法术语印印泥:是借印章印入胶泥之中呈现的状态来说明用筆,其情形与锥画沙相似,故常与锥画沙连用。但印印泥除说明用笔功夫深入有力而外,还含有既稳且准之意。
素材取之网络网络 似曾@若水穿尘整理编辑
欢迎光临 似曾@若水穿尘 的空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