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是引导人们走向健康生活方式的桥梁
个人日记
健身气功是引导人们走向健康生活方式的桥梁
2015-09-01 09:11 来源:《走进健身气功》
★健身气功可帮助人们了解更多的养生知识
我国传统健身术自产生以来,历代不乏道家、儒家、释家、医家、武术家和养生家的参与,从而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最为突出的是——紧密结合了中医养生理论。使其在功法上日臻完善,功理上更加合理。在功法编排中,也力求和中医养生紧密联系,重视应用调理后天(意守丹田),补益先天(以腰为轴)的动作;在动作造型上,注意模仿鹤、龟等长寿动物;在功法名称上,大量使用鹤、鹿、龟、寿、还童和延年等养生长寿的词语,如“延年益寿法”、“摩运寿眉”、“白鹤亮翅”等,使得习练者在学练功法的同时,较易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树立长寿的信心。
健身气功从来就不是以孤立的功法形式出现的,还包括养生知识、功法原理等方面内容,这是其他健身锻炼所没有的,也就给健身气功习练者学习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提供了条件。日本学者曾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此,要使自己健康长寿,就必须懂得养生知识,也就是说要掌握科学的保健和锻炼知识。
习练健身气功,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练习本身,而是为了更加健康。这样,学练功法的同时,习练者自然不会只是关心技术,而会更多关注学习和积累养生保健知识,从而使其健身锻炼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反过来,由于掌握了养生知识,知道锻炼的重要性,学到了更有效的锻炼方法,练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练习的效果也会更好,就会形成养生的良性循环。
★健身气功可使人处于和谐状态
健身气功重视“天人合一”,认为健身养生不能只着眼于人的自身,要把人的自身生存和发展与整个宇宙运转联系在一起,把人放在大环境之中,与天地运动相呼应。《黄帝内经》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周易文言》也主张:“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些论述都是主张,要根据自然规律去引导、开发、调整自身,努力适应自然环境、四季变化,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进而改善生活和工作状态,提高健康水平。
健身气功也重视“人与社会的合一”,认为人是社会的人,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共同习练,交流技艺和心得体会,可以改善习练者的社会心理,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融洽。同时,由于相当重视“中庸”、“养性”,讲究“中和”、“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以及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可陶冶习练者的道德情操,从而更加使自己融洽于社会,并和他人和睦相处,达到“人与社会合一”的和谐状态。
健身气功还重视“身心合一”,认为“神形兼备”,“神与形俱”,讲究“形神共养”。这里的“形”是指人的形体,包括皮肉筋骨脉络脏腑以及充盈期间的气血;“神”是人生命力的能力表现,包括现代心理学的认知、思维和情志等。《黄帝内经》指出:“形为神所依,神者形所根”。这是认为人的形体决定人的精神,人的精神又依赖于人的形体。人在中年、老年时,体质状况不同,决定了人在白天和夜晚的睡眠程度也是不同的,充分说明人的身体状况决定人的精神状况;同样,人的精神活动,尤其是情志活动,与人的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等系统密切相关。因此,我国传统健身术向来重视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并以此达到“身心合一”,“形神共养”的自身和谐。
与一般体育运动项目相比,上述几点是健身气功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在逐步使人达到与自然、与社会以及自身“合一”的和谐状态中,健康的生活方式自然也就养成,并对“维多利亚宣言”的16字内容有所超越和发挥。
古人讲,“练功求道”。在当今社会,习练健身气功追求的就是养生之道,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