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师问答【7】

个人日记

 問:下面一位居士的兩個問題:第一、請問怎樣才能放下?
 

   答:您這個問題提得確實是非常好,要是能夠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你就成佛了。因為我們老法師你看講面不是老說,修學佛法,放下而已。釋迦牟尼佛成佛,什麼放下,放下就是。放下什麼?放下總的三大類:第一是執著,第二是分別,第三是妄想。這三種東西障礙著我們不能夠見性,不能夠恢復我們如來的智慧德相。我們人人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本性本善,但是被障礙住了,這三樣東西是障礙我們的東西。

   真正能夠放下的,我們要怎樣做?要先從斷執著,放下執著開始。我們師父經常用這個凡聖示意圖的三個片子來代表,紅色的代表執著,藍色的代表分別,黃色的代表妄想,這三樣東西障住我們的自性,就看不見了我們的眼睛好比我們的法性,它是能生能現;外面的境界,這一切法相是所生所現;現在全給它擋住了。那其實有沒有擋住?其實沒有擋住。這三片東西它沒有遮住我的眼睛,我的眼睛還能看,外面的形相有沒有被污染?也沒有,一點不受它的污染。這三樣東西完全是你那個抽象的妄念,它本來沒有,是你一種妄念,認為它有它就有,有了之後它就起作用了。所以要把它放下,先要斷執著。這執著,就是這紅色的東西我們要把它放下。

 

  什麼是執著?就是什麼事情按自己的意思辦,死乞白賴的,很勉強的,自己的意思非常濃,不能夠隨順別人。你譬如說這張凳子,別人說這麼擺,你就隨順他這麼擺就好了,你非得說我得這麼擺,這兩個人就吵架了,這就是執著你看看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很多這種執著?吵架的都是因為執著吵起來的,如果兩個人面有一個人沒有執著,這架是吵不起來的,打不起來的。換句話說,假如我們還跟人家有對立、有衝突,證明自己有執著,不能夠隨順,不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那這個要練,要鍛鍊什麼?放下。鍛鍊自己不再跟人家對立,鍛鍊自己能夠容忍人家、恆順人家,只要不是大原則的、大是大非的東西都可以隨順。如果是說傷害一切眾生的,就不能隨順他;不是這些原則性的東西,生活小事或者是傷害我自己本人的利益,對大眾沒有妨礙的都可以隨順。

   另外,這個執著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執著就是身見,我的身體,老想著身體要好好保養,要怎麼營養。這就是執著,包括過分的去講鍊身體、保養自己的身體,都是執著。你看現在那個廣告,都登什麼減肥的,那種讓你美容的,那都是什麼?加重你對身體的執著。這些我們學了佛,要放下。這個身體活著一天就用它一天,你不執著它,它反而會更好。這粗生粗長一點的,這才健康。太精細太保養了,反而變成了溫室的盆花耐不住風雨了。

   這是執著,這是最要先放下的。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不產生對立,不產生勉強。執著放下了,這一關突破了以後下面就容易了。第二關就分別,把這分別放下。什麼是分別?老是分辨好醜、是非善惡,你這個人是好人,那個人是壞人;這個是好事,那個是壞事;分別很多這些那就是分別。雖然沒有執著那嚴重,但是這也影響我們的見性,所以我們也要把它放下。放下之後,你觀察這個世界就清晰多了,你只剩妄念了,而且這個妄念很微了。最大的妄念就是執著和分別,你都放下了,剩下了那點妄念很細微。執著放下了你就成為阿羅漢,分別放下了你就脫離十法界,你成了大菩薩菩薩摩訶薩)。在這個一真法界面,你就把這些妄念,我們叫無明,一品一品的破掉,最後全部放下,那你本來成佛。

我們要知道,這種道理是如此,平時日常生活中也是需要去練習,先斷執著。有一種特別的法門,那就是念佛法門,那是什麼?執著分別妄想一起斷掉、一起放下,所以這個法門很殊勝,它是什麼?雖然是初學,雖然是一品煩惱沒有斷的凡夫,但它又是圓融的所以當我們,你看,把心力精神集中在一句佛號上的時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麼念下去,這個意念完全集中,你看這時候是不是沒有執著?你只有執著佛號,你用這個單一的執著,把其他千萬種執著都斷掉、都放下。而且你也不分別了,這個佛號是醜、是惡、是好、是壞都不分別,你就專心念這句佛號。你也沒有妄想,你真正不起心不動念,你只有一個念就是阿彌陀佛的佛號。

   所以這個法門妙,所以我們平時用這個念佛法門來幫助我們迅速放下執著、分別和妄想。那我們每天這個功課就得加強,每天至少有一定時間的薰習。如果你有時間,早晚課能夠做上一個小時,這麼念佛,念經、念佛,這都是訓練我們放下。時間久了,我們的這個意念愈來愈真純了,確實其他一切世間法要我們放下就容易了。等到我們臨終的時候,要放下這個世界也容易了,因為什麼?平時已經習慣了,習慣放下了,臨終時放下就容易。平時不習慣放下,還那麼執著,難!誰敢保你說往生的時候就這麼明白?

   所以總結一句話就說在斷惡修善,斷我們的執著分別平時用功以外,還要加上念佛。念佛是正修,斷惡修善破迷開悟,放下自己執著分別妄想,這是助修,幫助我們成佛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佛經、佛語,法師講都讓信佛者儘早看破放下、一心念佛,修回自性的佛。請定弘法師開示,放下家庭一心修佛成佛,再回世間度一切眾生可以嗎?
 

答:你說的放下家庭,是不是真的從事上把家庭都不要了,離家出走了?你這樣理解就偏頗了。這個放下是從心上放下,放下對家庭的情執,不是說你真的不要了。如果你不是出家的,那你在家就要盡本分,要敦倫盡分,盡本分的同時又不執著於這些情感,就好像一個道場裡面的法兄弟、同修道友,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但是心上不執著。你不執著就不會有情緒,情執有執著就有情緒,所以你有情緒就代表你會有執著,要放下這個。也就是說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這些統統都是有情執才會有。當你把這些放下了,你能夠更好的盡你的本分、盡你的義務,你能讓家庭成員都很歡喜,但是就不會有煩惱,這叫真放下。這個需要你多聽經聞法,聽經明理自然就能夠減除煩惱、增長智慧。


 

問:下面第四個問題,去年八月,自己明白了一念,天天想佛,無時無刻腦海都是佛念,前幾天自己突然明白了,無佛亦無魔,今天又明白了無念,懇請指教我是對還是錯?
 

答:如果你提這個問題,我估計可能還沒有明白什麼是無念。要是真明白了,一定做到,那你想想,無念還會有問題嗎?有這個問題,證明有念,不是無念。而且這個也不是一念,一念是正念,是清淨心,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這是一念。甚至連想佛,你無時無刻腦海裡都是佛念,還不是一念,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念,一念是一心!一心,嚴格意義上的一心是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這時候才能稱為一心,才是正念。但是能夠天天想佛,無時無刻腦海都是佛念,這是近似的一念,近似的正念。這樣子果然如此能夠堅持下去,那你也決定能往生。這種功夫、境界叫做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的下品,煩惱沒有真斷,只是控制住了,用一句佛號把它控制住,叫石頭壓草,壓住了它起不來。這種功夫成片的境界,只是稍稍得到禪定的境界,如果在其他法門,這不能算成就,但是在淨宗法門,你是決定有把握往生,這就是成就。

但是功夫是屬於下品,再往上提升,叫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煩惱真斷了,斷什麼煩惱?見思煩惱,也就是說待人處事接物沒有絲毫的執著了,你的見解、你的思想完全正確了,這種境界就是小乘說的阿羅漢的境界,圓教裡是指七信位菩薩的境界。再往上提升,就是理一心不亂了。理一心不亂是所有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了,那不是石頭壓草,那是連根拔除,這個境界禪宗裡面講,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境界,那是真佛了,不是假佛。到理一心不亂,那才真正叫做一念,叫做無念。所以我們修學,對於這些理事、境界要明瞭,然後不能得少為足,更不能半途而廢。加倍用功,在教理上不斷深入,明白這些修學的方法、理論、境界,在修行上要真正下功夫。功夫沒有別的,放下,先從放下分別、執著做起,一有分別、執著的念頭,馬上用阿彌陀佛把它替換下來,這個功夫能夠鍥而不捨,時間久了就能成就。


 

問:下面,第八個問題,分兩個小問,第一,為什麼說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我的理解是因為眾生的自性和佛的自性是相同的,因此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性,但我還是無法體會一切眾生和自己是一體,慈悲心發不出來。
 

    答:您的理解沒有錯,眾生的自性和佛的自性是一不是二,不僅說是相同,就是一個。眾生和佛,也是一不是二。古德講,實在講是無佛無眾生。佛和眾生怎麼區分?覺悟的就稱佛,不覺悟就稱眾生。覺悟什麼?覺悟自性,念念都不離自性,行行都與自性性德相應,這是覺悟,這個眾生我們稱為佛。佛和眾生在相上講有這個區分,為什麼?佛覺悟了,所以他得大受用、大自在,自性性德圓滿現前。眾生迷失自性之後,所以就苦,生妄想、分別、執著,迷惑、造業、受報,所以在相上講他們是不同,在體是一。這個相是從哪來?是從體來的,是自性所變現的,《華嚴經》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眾生是心性變現出來的,既然是心性變現出來的,就是跟我是一體,我是心性變現的,眾生也是心性變現的,佛也是心性變現的,心性是一,這相上怎麼能夠說是互相有對立矛盾、有不同?就好像一個人體,不同的細胞,細胞是不同的個體,這是講相上,可是它又是同一個整體裡頭的,所以所有的細胞都是一體,這樣去理解就能夠承認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盡虛空、遍法界好比是身體,那眾生和自己?這個自己是講我們現在的身,一個小我,那都是這個大的我,大的一個整體裡頭的細胞,這樣我們就能夠生起慈悲心。
 

    假如看到眾生有難,譬如說身體某一塊細胞爛了,那我們就要去救護它;如果某一個器官痛了,我們就要去愛撫它,這個不能講條件。譬如說左手痛了,右手去愛撫它,難道還要跟左手講條件嗎?你左手得給我多少錢,我右手才能幫你忙?要談判,要簽定合同,會這麼做嗎?不會的!為什麼?一個整體。無條件的慈悲就是佛講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你真正入這個境界,那你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就能發出來。所以還是要在我們把道理弄清楚之後我們才真肯去做。但是事相上確實要認認真真的去為眾生服務,把這個小我放下,不能有自私自利,自己有的多貢獻出來,不要留給自己。你留給自己的未必是你自己的,這個身體一口氣不來你能帶得走什麼?什麼都帶不走,為什麼不把自己有的福報多分給眾生一起共享?所以真正明白覺悟的人,他肯定是認認真真的、全心全力的為眾生服務,不會再考慮給自己要留點什麼。所以佛理,懂有好處,懂了之後一定要去做,不肯做光懂沒用處,所謂知得千里,不如行得一步,你邁出一步那是你真實的體驗,你真得到了,你不肯邁出去這一步,懂的道理再多也不是你真實的境界,都是所謂的道聽途說而已。

 

    問:第二個小問,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看到同修有錯是否應當指出來?若他真的有過錯而不指正,是否就不慈悲?
 

    答:六祖這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個「見」不是說真的看不見了,如果別人有的過失看不見了,糊裡糊塗的,那是沒有智慧,那哪是六祖說的真修道人?這裡講的「見」是什麼?見而不見,見到世間人有過錯不把它放在心上,更不能掛在口上,去談說別人的過失,那就造兩舌罪業了,連心裡都不記掛這些,保持心地清淨。看見別人有過失,怎麼樣?就好像你走在路上,一個不認識的人在地上吐了一口痰,你見到了你也不會跟他計較什麼,你也不會老記著他,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個地方幾點鐘,看到了一個人穿什麼衣服什麼樣子的,他在地上吐了一口痰,你也不會老記著這個事情,過去了之後就把它忘掉了。但是你當時見他吐痰的時候你知道他是過失,你不是說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就是木頭,那是愚痴、無明,你見到了馬上就知道這是他的過失、過錯,那你不會跟他計較,也不放在心上,這叫不見世間過,事情現了你就照得清清楚楚,事情一過忘得乾乾淨淨,這叫不見世間過。古人所謂的用心如鏡,像鏡子照物一樣。你看你去照鏡子,你的樣子在鏡子裡顯現的清清楚楚,可是你一走,鏡子會不會留著你的樣子?不會的。所以它是照而不照,見而不見,不落印象,這是修清淨心的功夫。
 

    看到自己同修道友有過錯,你見到了,要不要給他指出來?那要看他能不能接受,還要看場合,還要看你指出的方式,因為你指出來不是為自己考慮,是為他考慮,對他是慈悲,可是他要是不能接受,你給他指出來,反而他會反唇相譏,反而生怨恨,他會造業,加重罪業,那你於心何忍?所以總要有智慧去觀察,果然這個同修很老實、很聽話、很願意改過,甚至他能來求你幫助他,知道你是真善知識,他求你幫助他指出他的過失,確實自己的過失自己看不容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自己看自己難!他真正有這個心想要修學,求你幫助,這時候你不幫助他就不慈悲。他要是不肯學,跟你只是客客氣氣,禮貌上尊重你,不是真想在你這裡受益的、受教的,那你千萬別說,一說準會引起怨懟,那何苦來?真得要忘得乾乾淨淨,他向你請問的時候你馬上記起來了,為什麼?有緣了。他不請問我,不向我求教,那我根本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沒想到他的過失。他一請教的時候,很真誠的請教這是他感,我們就要應,這時候我們就把過去發生的事情一下子記起來,就告訴他。一般成年的人要規勸他改過,最好是單獨跟他說,或者是你當眾的時候不要點名,就事論事,也不要讓大家知道你在說他,但是他自己心裡清楚,你點到,這樣子就收到效果,千萬不要讓他下不了台,讓他面子沒地方擱,這個他很難能夠把你的勸諫聽進去。


 

問:好,下面第四個小問,念一句佛號功德無量,那為什麼要念那麼多聲?假如我的心很平靜,而且心裡有佛的話,是不是就不用念或者可以少念?每天至少要念多少?

答:這個問你問得很好,這個答案都在你的問題當中,你說念一句佛號功德無量,所以才要多念,那你為什麼問為什麼要念這麼多?因為功德無量所以念得愈多愈好。要是說你心很平靜了就可以不念佛了,那個心實在告訴你也不是平靜,為什麼?真正的平靜是你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才叫真正平靜,你想想你能做到嗎?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微細的念頭沒辦法斷,也沒辦法控制。他講到一彈指之間就有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這是我們微細的念頭,而且這個念頭「念極微細,不可執持」,就是你這個念頭控制不了的,所以你的心能平靜嗎?不可能,誰的心才能到達真正的平靜?不起一個細念了,這種人是法身大士裡面的高級的菩薩,大菩薩,什麼菩薩?圓教裡講的八地以上的菩薩。入一真法界裡面的菩薩分四十一個等級,統統叫做法身大士,那四十一個等級包括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加上等覺,等覺再上是妙覺,妙覺是圓滿佛了,那是真正心清淨到極點了,一絲毫細念都沒有;八地,上面是九地十地,就是等覺,妙覺,跟圓滿佛就差幾個位次,這麼高的菩薩摩訶薩,他們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這些心念,覺察到自己的心念,我們凡夫怎麼可能?你說你不念佛,你必定是念其他的,所以你不可執持,念頭你不可執持,那怎麼辦?佛告訴你這個方便法就是你執持名號就行了。
 

那要念多少好?愈多愈好,最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果然你能夠這麼做,那就是《阿彌陀經》裡頭講到的,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你就能得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上品的叫理一心,你就成為法身大士了;中品的一心不亂是事一心,那你已經脫離三界了,你證阿羅漢果了;下品的一心不亂叫功夫成片,那你也能有把握決定能往生。


 

問:第一個問題,什麼叫一切法從心想生?譬如眾生都希望發財、長壽、聰明,都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不去依教奉行,只是天天這樣想,能達到目的嗎?如果不能,但是有時候總想老、想病,真的病了、真的老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答: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法給我們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相。心想,是講我們從真誠心當中所起的這些念頭、波動。這個宇宙就是我們念頭變現出來的。所以我們有什麼樣的念頭,就會有什麼樣的境界。我們想希望得到財富、長壽、康寧、聰明智慧,這些都是福報。這個福報是善果,果必有因,必定要從因上下手。所以我們的念頭要積累善念。念頭善,而且這個念頭能夠相續,我們才能夠得到善果的相續。這是講到一切法由心想生,總不離因果。財富,是由財布施感來的;長壽,是無畏布施感來的;聰明智慧,是法布施感得來的福報。這是世間的善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出世間的善福,那是我們念念想著阿彌陀佛,念著極樂世界,這個念頭是淨念。淨念相繼是因,往生極樂世界,不退成佛這是果,所以都是有因果來決定。
 

我們不是亂想的,如果亂想,它也有果報,這個果報就不好。你看你這裡講的想老、想病,這叫胡思亂想。人本來沒病的,老想著病,他就得病了。那你問,我沒有想得病,誰會想著得病?如果您老想著吃藥,這不就是想著病嗎?沒事老想著補身體,這不就是想著身體可能會有病、會老嗎?這些念頭統統放下,我們這個身體就會不病、不老了。應該想什麼?就想阿彌陀佛,想著為佛法、為眾生,念念都是這樣想,決定是我們師父上人講的,不老、不病、不死。不死是什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不死。所以境界是我們念頭決定的,命運是我們自己念頭創造的。看我們自己念念相續的這個念頭是什麼?不得不謹慎。

 

問:第二個問題,念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什麼人念佛能達到這個水準?
 

答:念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確實是經上說的,可是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得到這個殊勝的利益。為什麼?這是有標準的。標準在哪?在我們是不是以至誠心來念。什麼是至誠心?我們的念頭裡面沒有夾雜著妄念。所有的這些妄念統統放下,只單提一句佛號,用至誠懇切的心,一心只求早日見到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將來作佛度化眾生。這個念非常的純,就是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的,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念念都是這樣子,達到這個標準,那麼每一句佛號,這個念就能夠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至誠心要緊。
 

我們念佛,常常會發現自己念頭裡面很多的妄想,想斷都斷不了,好像雜念比佛念還多,不是淨念相繼,是雜念相繼。那我們要想想,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念頭?歸根結柢就是我們沒放下,往往在念佛當中,這些放不下的、雜七雜八的東西都會起現形。所以檢測我們的功夫,檢測我們在哪裡還沒放下,就在念佛當中你就明白了。念佛當中常常起的那些念頭,就是平日沒放下的念頭。你檢測出來了,這叫覺悟了,覺察出來了,自己這一方面還沒放下,就趕緊從這方面下手,去放下。否則就會障礙我們的至誠心。


 

問:第六個問題,「我對也是錯,他錯也是對」。如何理解這句話?
 

答:這句話是我們師父上人講經的時候說過的。我對了也是錯了,他錯了也是對的。這話聽起來好像挺不符合邏輯,乍聽起來,什麼意思?怎麼我對了的時候還是錯了?真的,如果我有個念頭說我對了,這個念頭是什麼念頭?我執!佛告訴我們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可是我們還加強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對了。你看,有對錯,這是分別;有我,這是執著。分別執著嚴重,這錯了!這跟佛道已經背道而馳了,是不是錯了?

所以,我們修行人,對人、對事、對物都有一顆謙卑恭敬的心。一遇到挫折了,馬上回頭找自己的過失,這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看別人的過失。他錯了,他錯了也是對的。他為什麼對?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圓覺經》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本來就是佛,他本來就有如來智慧德相,他怎麼會錯?佛哪有錯的時候?我明明看到他錯啦!那是你看到的,是你意識當中變現出來的境界,你這個分別執著裡變現的境界,他在這個境界當中好像錯了。其實他本來是佛,你把他錯看了,以為是凡夫。把佛當作凡夫了,我錯啦!當你看到一切人是佛的時候,恭喜你,你成佛了。為什麼?佛的境界裡面就是看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本來是佛。這本來是佛,不是說過去是佛,現在變得不是佛了。他原來本來是佛,現在不是佛了,不是這個意思。是什麼意思?他現在本來是佛。聽明白了嗎?不是過去本來是佛,現在、當下,本來就是佛。他現在不是佛了,你看錯了,看走眼了,他本來就是佛。

所以真正承認這個事實,你完全相信,你還會不會見一切眾生的過失?不會了,這是六祖惠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下面一句說,若見他人過,自非便是左。看到別人有過失,自己過失更重。為什麼?分別、執著了。所以修行人就從這裡開始修起,身口意的造作,口不說他人過;意,不見他人過;那我們的身業當然對人必定是恭敬、有禮、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所以這句話意思非常的深,可以把它當做話頭來參,天天去參這句話。遇到境界現前的時候,特別是別人來傷害我、侮辱我、毀謗我、做出對我不利的事情,讓我不順心、不滿意、不高興,讓我起反感、起憤怒,這個時候,這句話馬上提起來,「我對也是錯,他錯也是對。」這是降伏煩惱的法寶。


 

問:首先這位同修他有四個問題。他第一個問題是說:我是一名公務人員,薪水來自人民納稅血汗錢,如果上班摸魚、打混、找關係、閑缺、拿錢不幹活,來世是否要披毛戴角還?
 

答:您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為國家服務的公務員,那是拿國家的薪水,像古人講的「受人俸祿,替人消災」。既然是國家支付我們薪水,就應該認認真真為國家做貢獻,這是古人所說的忠。如果是拿人的俸祿,卻不能夠認真的來服務,這當然會有因果。這個因果就看我們所欠的債多少,如果我們為這個國家服務,國家有十億人口,那麼十億人民都是我們的債主,將來要還債,那就要為十億人來還,真的叫做披毛戴角還。所以因果故事裡面也有那些做官的,不能夠認真的為民服務,來世墮到畜生道做牛做馬來還。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不可以錯犯了因果,總要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有這樣的一顆公心為民,那麼你就能夠成就很大的功德,這是古人所講的公門裡面好修行,你要做善事容易,做惡事也容易,就要看自己了。


 

問:好,第三個問題,念佛的時候老想著求快點往生,算夾雜嗎?
 

    答:這個算夾雜。為什麼?淨土經教告訴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有信、願、行三資糧,行是念佛,信、願是怎麼解釋?真信淨土,真願意往生淨土,這個信心和願心發出來之後,就老實念佛。念佛的時候不要再夾雜著其他的念頭,包括想著趕緊往生的這個念頭,那都是不老實。所以立了願之後要老實念,你老實念,信、願就在其中。過去我們師父上人講經裡面舉了一個例子,說有一位老太太跟師父講,說她念佛念了很多年,現在也都能放得下,就是有一樁事情放不下,什麼事?自己孫子放不下,其他都能放下了,就是孫子放不下。師父就告訴她,你現在把念孫子轉換一下,轉成念阿彌陀佛,這就可以了。我們來看看這個老太太她怎麼念孫子,有沒有口裡一直在念叨著孫子、孫子、孫子……有沒有這樣念叨?沒有,可是她心裡真有孫子,她放不下的就是這個孫子,她心裡真有,口裡雖然沒念,心裡真有,這是信、願。那我們如果心裡真有阿彌陀佛,心裡真願意求生淨土,那我們口裡、心裡就光念阿彌陀佛就好了,佛號一句一句念下去,這就心裡真有。懂得這個道理,我們真正的修行,每天最好都要有定課,這定課可以分為念佛和發願兩個方面,互不夾雜。我發願的時候可以依經典裡面的發願文,淨土發願文,發願之後念佛。念佛要老老實實,不打妄想,一句接一句這麼念下去,這樣子的定課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妄念。不要擔心,你真正老實念了就決定能往生,你不用夾雜要往生的念頭,你一定往生。


 

問:第四個問題,因為我才二十七歲,所以老是退轉,主要是貪玩,有時很精進,不過我真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也願往生,不知如何才能精進念佛?雖然已知道要好好念佛,提問題就是有懷疑,可是不提我心裡又老想著,煩請鍾老師幫弟子解惑。
 

    答:有問題確實應該提出來,破疑生信,真正能夠把我們的疑慮破掉了,那就要常常聽經,用經教來幫助我們明理,理明則信深,願切則行專,這是夏蓮居老居士的話,道理明白了你的信心才堅定、才深,你的願懇切,你念佛自然就精進。這個可以倒過來講,假如我們信心不深,還有疑慮,這說明我們的道理還沒明瞭,那就怎麼樣?要多聽經,尤其是淨土經典。如果我們念佛不能夠精進,還常常夾雜,甚至境界現前還不能控制煩惱,還會常常起貪、瞋、痴,這說明我們的願不切,這就是檢驗。所以理明信深,願切行專,這就是檢驗自己修行的功夫、境界。
 

    所以真正往生的把握想要早日拿到,那必須要精進念佛,要發懇切的願望,對於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貪著要放下。這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真正了解這一生遇到淨土法門得之不易,我們那種殷重的心就能發出來,知道淨土法門的可貴,我們才能夠生起這個精進心。這是我們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遇到了因緣我們才能夠視之如珍寶,自己多加的用功,相信您會有長足的進步。


 

問:拜佛時心中一邊計數一邊念佛是否如法?
 

答:最好心裡不要一邊計數一邊念佛,心裡就只念佛號,計數用手來計,譬如說你掐珠,數珠念,一串一百零八的佛珠,數一圈大概是一百個佛號,或者一個珠念十句佛號,數下來大概一千佛號。現在也有計數器,也可以來計數,用手來計數,心裡念佛,否則你又計數又念佛,就是夾雜了。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們學淨土法門,是否要閉關?如何閉關?注意事項以及方法?請指教。
 

答:修淨土法門不需要閉關,因為淨土法門他是最自在的法門。自從阿彌陀佛要創立這個法門的時候,你知道他是跟誰學的?他的老師是誰?世間自在王如來。所以他的法門是讓你得世間自在,你不離世間可以證佛法,不離佛法又能行世法,這個方法就妙,所以修淨土法門最重要的信願行,真相信、真發願、真念佛,你決定能去。

昨晚有個同修來問我,他也是問類似的問題。我現在工作很忙,一天都忙到晚,沒有時間去修行,頂多就是九次十念法還行,簡單的早晚課還勉強做到,還不是天天能堅持,你看我們這樣往生還有指望嗎?我告訴他你只要真肯去,你就能去。他說我肯,我說你肯就能。他說我沒有時間修行怎麼辦?我就告訴他,你的心要念念都不忘求生淨土,在世間你事情再多不會妨礙。我給他打個比喻,我說你現在在香港,你老家在河南,突然你知道你河南老家有事了,譬如父母重病了,或者是有什麼因緣你必須得回去,你念念想著回老家。可是你手上還有點事沒忙完,你得處理,你得去交水電,你得去把工作安排好,你得訂機票,還不是訂明天的,可能得三天以後才能有票,你這三天不得待在這嗎?然後你還得去處理這所有的這一切事情,一天得忙到晚,甚至可能比平常還忙。但是無論怎麼忙,都不會改變你回老家的心願,你就是想回老家,你再忙你的回老家的心沒有變,心心念念都是想回老家,忙也是為忙著回老家,我說就這樣,這就叫肯去。你真相信有個老家,你真相信自己能夠回老家,你也真願意回老家,信願具足你肯定回老家。

然後我告訴他,到西方極樂世界比你回河南老家更容易,真的!你回河南老家還得自己訂票,還得安排這些種種的這些旅程,你靠自力。可是去西方極樂世界你是靠佛力,靠佛力來接,阿彌陀佛親自來接你往生,這就方便了。你也不用自己訂票,你訂票去西方極樂世界訂不了的,沒票。你得什麼?阿彌陀佛親自拿著蓮花來接,甚至你也不用搞清楚東南西北方。西方極樂世界,有的人就說我這東南西北都沒搞清楚,到底往哪個方向?說老實話你不用管,你上哪個方向都是西方,阿彌陀佛都能來接你,這不是比你回河南老家還容易。你看你回河南老家,河南省省長不會親自來接你吧?但是去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教主親自來接你,這是太殊勝了,所以只要你肯去,你就能回去。但你肯去,什麼叫真肯?你這邊得真放下了。你真願意去,你這邊就真放下了。就好像你回河南老家,你這香港還不肯放,那你怎麼回得了去?你回不了的。所以阿彌陀佛沒別的條件,就是你真願意放下。真願意放下,得拿出個好樣子來,你搞真的,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那你就得斷惡修善,對吧?你口口聲聲說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做上善之人,可是我們的行為真是大惡人一個,那怎麼行?那事與願違,那就不是真誠心,所以你要真改惡修善,真念佛,念佛是最大的善。
 

念佛怎麼念?也不必閉關念,隨時隨地都可以念。阿彌陀佛這口念心也跟著念,這最容易,不管你多忙,你總有個閒暇時間,你總有個不動腦筋的時間,對吧?你忙也不是成天到晚想事,總有不想的時候,而你不想的時候肯定比想事的時候多。你一天到晚想八個小時,那腦筋就痛了,對吧?你肯定不可能想這麼久,該想的就想好,想好就放下,別再想,趕緊念阿彌陀佛。你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你可以拿出好多,可能得拿個十幾、二十小時來念佛都可以。即使跟人說話,盡量少說廢話,非得說的話就說,說完之後馬上心裡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出去買東西也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人家看你是買東西,是看衣服拿食品,實際上心裡都是阿彌陀佛。所以有一首詩非常好,說「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識,別有一天堂」。你成天到晚走在街市上,實際上你心裡在念佛,「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他忙什麼?忙著念佛。「外若遲緩,內獨駛急」,看著好像一天到晚沒什麼事幹似的,慢慢吞吞的,心裡念佛急。這世人都不識,別人不知道,他心中別有一天堂,什麼天堂?極樂世界。所以你好好去參一參,這是世法佛法圓融無礙,真的不離世法行佛法,不離佛法行世法。要把經聽明白了,道理聽明白了,你就不會有這些障礙,不會有這些疑慮了。


 

問:下面一個問題,學生想了解您每天修行的日誌。譬如幾點鐘起床、幾點鐘做早課、起床後做那些早課、從起床到早課結束的程序,學生想向您學習。
 

答:我主要功課一個是聽經一個是講經,這是我的主業。所以我的早課比較簡單,通常在沒有特殊情況的時候,一般都是四點鐘起床,如果有特殊情況那可能就會晚一點。如果是在精舍裡面,那麼我一般起來都是自己坐在床上念念佛,然後我就開始備課。下來當然拜一下佛,洗個臉、漱個口、拜個佛,就開始準備我的功課。講經我現在還是要認真的準備講義,還不能像師父老人家那樣瀟灑,一坐上台就講,這個我還沒辦到。我自己當然現在還在學習階段,所以盡量的把這個根紮好,因為師父上人過去在學講經的時候,也都是非常認真的準備講義。師父說剛學講經的時候,一小時的課他花四十個小時來準備,當然愈到後來準備的時間就愈少,熟能生巧。我現在基本上如果講兩個小時的課,大概要用四個小時,至少四個小時準備。因為現在已經講了六年了,所以慢慢來說已經比較熟練了,但是雖然是熟練,那查的資料我還是比較認真。雖然只講《無量壽經》,相關的資料我都會要查,有時候查佛學大辭典,有時候查些經,這些都是花時間。平常除了自己講經之外,還給我們師父上人做祕書的工作,因為師父有一些事務我要協助處理,這個事情也比較多。
 

聽經每天師父講四小時,那我也聽四小時,然後自己還得要備課,還要講經還要做事,所以一天確實是非常充實的。像今天我是早上下午在圓明寺講了兩堂課,下午我就到如心酒店現場去參加灑淨,然後看了下他們會場,然後趕到這裡今天晚上給大家又講一堂課。所以這日常的生活工作都是比較的緊張,真正說用在純粹的念佛、打坐、拜佛時間很少,這是沒有福報,沒有辦法。有福報的人,他真的可以靜在家裡什麼事都不幹,就是聽經念佛拜佛,是最有福報的人。我們現在還要為眾生工作,積累福報。但是剛才我講到的,念佛法門真的自在無礙,不管你是忙是閒,有福沒福都能夠修,都不會妨礙你往生西方,只要你真肯學。我們現在當然所做的,專講《無量壽經》,這也是替阿彌陀佛老人家辦點事。他也就希望我們多一點人去西方,那我專講《無量壽經》就是替他老人家做點宣傳工作,希望多勸些人去西方。這些我相信阿彌陀佛也會看在眼裡,也會到時候特別的來照顧,所以心裡很踏實。但是你要不要學我?也不必,因為我這個真的比較特殊,一個是講經,一個是跟著師父老人家在旁邊做什麼事,不能做為大家的榜樣,只能是什麼?大家自己因地制宜,按照你自己的情況來安排你自己的修學課程。你硬學別人的,形式上學學得很辛苦,還未必真正得到利益。所以我勸你還是先把經聽明白,自己安排課程,這樣最好。


 

問:第六個問題,弟子業障深重有感覺氣血不足,最近聽到師父上人講解的經,知道一天到晚講話不斷,才使自己氣血不足,而師父上人每天講經幾小時,有許多的應酬接待,時常東奔西走,是年輕人的精力都不能夠相比的。弟子想問一下,我可否計畫止語?與工作無關的話不講,不想隨順人情行不行?等成就後再幫助大家。
 

答:這個非常好。能夠止語,就能夠把很多的過失都減除掉。口業的過失,至少佔了我們一天的過失的一半以上,止語不說話心也就定了。過去幾年前,深圳的黃忠昌居士他往生,他發願念佛三年,結果真的預知時至往生了。他的訣竅是什麼?止語念佛。口不說話心就不會往外跑,常常關注著這句佛號,這功夫很容易成片。而且真的說話多了會氣血虧損,多言耗氣,多思耗神。所以我們要真正想有所成就,應該修止語,起碼是方便止語,方便止語就是真正跟工作有關的事情才開口說話,不講任何的閒雜語,就把心給鎖住。鎖住鎖久了心就得三昧了。不管你是在念佛堂念佛也好,還是在講經堂聽經也好,你都能得三昧。念佛的得念佛三昧,聽經聽《華嚴》的得華嚴三昧。這個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怕別人不能理解,自己可以胸前掛一個止語牌,別人看到了,你今天止語,他也就不會跟你說話。
 

問:第二個問題,最簡單的放生方法、儀規是什麼?

 

答: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給牠做個三皈依,然後就念佛,邊念佛邊放,不必太注重於形式。真正放生把生命放掉這要緊。這裡面關鍵在於我們有真誠心,生起慈悲、憐憫的心,以這個心去放生,那就功德無量。



 

問:下面,第二個問題他說,現在念佛堂是二十四小時念佛,不知是否迴向,何時迴向最好
 

答:這個念佛堂可以這樣,二十四小時念佛,你每天在念完之後自己迴向,就可以了,不需要用集體迴向。這個也可以由常住他們來決定,因為念佛堂是常住他們安排,這些裡面怎麼樣修法由常住決定。形式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真正念佛得力才有功德,拿這個迴向給眾生,眾生才能得到利益。那麼不迴向?不迴向也行,因為念佛,古大德講是不迴向法門,為什麼不迴向?因為念佛本身就帶著迴向,你念佛就是為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迴向往生極樂世界的。你的目標對準極樂世界這就是迴向。信願持名念念都迴向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也不必單獨再另設迴向。這個做法都是可以,具體怎麼做,



問:下面我們來看這位同修的提問,子女使用父母的醫保卡,為自己買葯是否犯盜戒?子女用自己的醫保卡為父母買葯,是否也可以?可否用醫保卡購買藥品之外的其他商品?請鍾教授為我們闡明其中的因果道理。

 

答:佛法講的犯盜戒,就是不與取,不經過主人的同意擅自取用,這叫犯盜戒。你提到這個具體問題,如果我用我的醫保卡為父母為別人買葯,不是為自己,或者是用別人的,用自己父母的醫保卡來給自己買葯,這些屬不屬於偷盜?要問一問這個國家允不允許你這樣做。如果國家允許你這樣做,那就不算偷盜,這就不是不與取。如果國家不允許,你這麼做屬於不與取,就是偷盜。所以這個事情您問我不行,我對國家醫保的政策不是很了解,你得去詢問國家醫保部門,問問這樣做可不可以。如果可以那做無妨,不可以的我們就不做。學佛弟子絕不犯國家的法律,「不犯國制,不漏國稅」,這是《菩薩戒經》裡面教導我們。
 

末學最近幫助我母親處理了一套房子,她在廣州有一套房子,最近賣了。賣了之後中介他們跟我們講,他說「你賣的價錢可不可以寫低一點,寫低一點你可以省稅,對買方也比較好。因為國家交稅是按照你的房子它的交易價格來定稅的,你寫得愈低交稅就愈少」。他告訴我們,我們都是這樣做的,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是這麼做,而且稅收部門也睜隻眼閉隻眼,你不要太離譜就可以,中介跟我們這麼說。我跟我媽媽講了這個事情,我們怎麼決定?我說我們照實寫這個價格,交易價是多少我們就寫多少,該交的稅必須要交,學佛弟子不漏國稅,就在這些地方是對你的考驗。所以要深信因果,自己有這個福報,有這種財富,你放心,不會因為你多交點稅,你就少了點福,不可能的。如果偷稅漏稅那是折損福報,鑽國家的漏洞,難道真能給你帶來財富?稅收即使能夠給你個一、二萬,你能夠因為這一、二萬就能夠真正富裕起來了?不一定,人該有多少福還有多少福。所以真正明白因果道理,絕對不幹那些傻事情,決定要遵依國家法律,不犯盜戒。可以讓常住研究解決.



問:下面還有一個問題,弟子有一位年近六十歲的朋友,為人很急進,希望想往生時就及時可以做到,不用久等,他自知無能力集中精神念佛往生,所以他時常計畫最快速的自殺方法。如果自殺時,萬緣放下,心中念佛號,他是否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答:這個心太急切了,經上是告訴我們,只要臨終一念是阿彌陀佛就必定往生,但是這臨終一念是要修的,不是碰巧碰上了那臨終一念,那個億萬分之一的可能性。所以世間人都講,「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平時得要修持。平時能夠淨念相繼,你才能保證臨終那一念也是淨念,平時念佛老斷,你能保證到臨終的時候不斷?臨終時一斷就麻煩了。自殺可不得了,那會墮惡道,而且自殺,經上告訴我們每七天再重複自殺的這種痛苦一次,這樣反覆的折磨很痛苦的,那個時候不要說念佛,根本什麼往生這些念頭都提不起來。
 

文章评论

惭愧弟子妙音

阿弥陀佛!明白了一些!感恩您的辛苦付出整理!随喜赞叹!阿弥陀佛!

云水随缘

感恩师兄![em]e160[/em]随喜功德![em]e163[/em]阿弥陀佛![em]e181[/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