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味与蒙汗药

感悟人生


女人味是女人牵着男人的鼻子走的蒙汗药,可惜她们大概没有察觉,各种各样单为男人配制的灵丹妙药,不知为什么反倒把女人自己蒙得五迷三道。

女人味与蒙汗药

谁知道你身边的男人们喜欢什么,谁知道你钟情的那个男人喜欢什么。兴许男人们喜欢甜的,你给做成了酸的;男人们喜欢甜中带酸,你给做成了酸中带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荒唐可笑的部分往往是那些一味依赖男人们的标准又没有理解把握好这些标准且学习模仿能力较差的女人们玩出的花样。

别以为女人味只是女性在生活层面浅尝辄止的一层表面薄膜,如果真是这样,那用最好的服饰、最好的香水,请最好的化妆师为木制模特做最好的包装和修饰,这些木头岂不是就有了女人味了?粉饰和包装都是缺乏根基的一缕青烟,经不得咀嚼、经不得琢磨,也经不得欣赏,风儿一吹便会散去。

“女人味儿”这个词挺神道,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谁都以为自己明白,可是谁也说不清楚到底女人味儿具体指的是什么。如果说女人味儿指的是女人的姿色、形体、性感、气质、神韵等一切的总和,好像失之笼统;如果说是这些因素之外的什么因素,那又是什么呢?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是形而下的还是形而上的?这词越琢磨越有些玄。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谁也不去议论十七八岁少女的女人味儿,她们的女人味儿是恰到好处的和无可挑剔的。为什么?因为女人味儿绝大部分是天生的,是从父亲和母亲那儿遗传来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后天学来的。

后天习得的部分,比如知识修养和一部分的姿态神韵(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是以男性的价值观审美观为评判标准的。这就变得复杂起来。谁知道男人们喜欢什么,谁知道你身边的男人们喜欢什么,谁知道你钟情的那个男人喜欢什么。兴许男人们喜欢甜的,你给做成了酸的;男人们喜欢甜中带酸,你给做成了酸中带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荒唐可笑的部分往往是那些一味依赖男人们的标准又没有理解把握好这些标准且学习模仿能力较差的女人们玩出的花样,着实令人惋惜。

过去我们经常抱怨说女人没有女人味儿,当年的女人们都遵从了伟大领袖那诗歌一般的号召,神圣而光荣地顶半边天去了,这样的号召今天看起来颇似激情摇滚歌曲的某一句夸张性的怒吼,但是区别在于它比摇滚歌曲的威力大上几万倍,大到神奇地压过了遗传的自然力,大到几十年过去了,今天仍然有一些女性痴迷者被震荡得找不着北,这就是为什么她们没有女人味儿。

现在好了,经过邓丽君、琼瑶、山口百惠、栗原小卷的循循善诱,经过了田震“山上的野花”、那英“白天不懂夜的黑”之类的谆谆教诲,经过了《ELLE》、《时尚》、《精品购物指南》等报刊及电视、广播的商业攻势,甚至连卫慧、皮皮、棉棉这类的猛药都下上了,现在的女人已经是“韵”味十足了,关于女人“没有女人味儿”的喟叹越来越少了。

善良的女人们哪……

有味没味的问题解决了,正味怪味的问题却远远没有解决。现在全世界的女人们把影视明星奉为模仿、攀比的最佳范本,可惜中国内地的一些影视作品太初级了、太粗糙了、太令人失望了,谁要是把它们奉为生活指南,那可要小心谨慎才行。

你最好有孩子,你没有孩子也无妨,反正你周围有孩子,只要你认真地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平时的言行举止很可爱、很正常,可是一说让他们表演节目就立刻变得不正常起来,语言很做作,动作很夸张,神态很扭曲。也许你已经习以为常了,你还常常为孩子们这样的表演拍巴掌呢,也许你小时候也曾经这样表演来着。但是你应该琢磨琢磨,这样的表演是天经地义的吗?

从少儿节目那里开始,影视制作者就把天真无邪的儿童修理得尖声细气、挤眉弄眼、摇头摆尾、装腔作势,他们告诉孩子们,这种虚假夸张、故作姿态、莫名其妙的程式化的做派叫做表演,孩子们就乖乖地、傻傻地、卖力地照着他们教导的方法去做。我们的演员甭管她(他)是多大的腕儿,当年都是从少儿节目、从少年宫一步步走过来的,那种脱离生活,缺乏真情实感的表演,很难说有什么味道。再加上那些不读书不看报的导演,把原本好好的小说按照他们简单笨拙的思维定势改编成影视作品,增加故事情节与戏剧冲突,减少生活细节和人物性格特征,把个人狭隘有限的生活体验当成是全中国观众的人生哲理,更使得影视作品中的女人们一个个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一小撮大脑钙化的大师们一而再、再而三、十几年如一日地制造着低级、简单化的影视作品,导致观众的智商退化,欣赏力退化。本来《还珠格格》里出现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空镜子》里出现个纯朴善良的孙燕,这些都是极正常的女性形象,可是因为太少,太凤毛麟角了,以至于让我们的观众宠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绝大部分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实在是惨不忍睹,我们的女人们要从这样的影视作品中学习模仿女人味儿,天晓得会是个什么结果!

眼睛的劫,内心的结

女人味与蒙汗药

万幸的是女人们还可以看到海外的影视节目,如港台剧、日剧、韩剧中的女人们,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们的作品,但你得承认他们作品当中的女性形象比内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要可爱一百倍。她们的笑是真笑,不是做作的笑,她们的哭是伤心的哭,不是摸不着头脑的哭,她们的生活是观众认为真实的生活。

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直接找到今天的、都市的、与我们职业相似、经济文化水平相当的女性形象。不像内地的影视作品,想找一个我们自身的影子真是难上难。你能从《橘子红了》中反观到自己身影吗?你能从《康熙帝国》中体会到职场人际关系学吗?你能从《我这一辈子》中感悟到夫妻生活的调试方法吗?嘿嘿!影视剧的制作者们就像出脑筋急转弯的趣味试题一样,跟观众绕圈子,离现实生活越远他们越有兴趣,离现实生活越近他们越回避。这也真难为他们,他们表现现实生活的能力实在太差劲。

归根到底,电视、电影、报纸、杂志都不足以培养、修正、校正女人味儿,内地影视作品没法学,港、台、日、韩作品又学不来,报纸杂志大都是急就章,且商业味十足,相比之下,小说是个稍好些的选择,特别是长篇小说。因为阅读是一个思维过程,让你用心去思考、去想象,而不是仅仅靠眼睛、耳朵等表层感官去浏览。最优秀的小说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而不是像看电影、电视剧,仅仅跟着剧中的人物过过眼瘾,大体上不动脑筋思考,看起来依靠小说酿造出来的女人味儿才更纯正、更醇厚一些。可惜的是,符合如此高标准的小说也并不多见。

自己乱了自己的方寸

学习自然是要鼓励的,大家都是为了与时俱进嘛。但是要得法。

在这个大变革、大迁徙的时代,在这个宏观有序微观混乱的状态中,农村人往城里挤,北方人往南方奔,人无定向,居无定所,心无定性,这也使得女人们的女人味儿变得千奇百怪起来,乡下姑娘那原汁原味的乡下女人味儿本是纯朴善良本分,进了城,不管别人怎么说她也觉得自己土气,非要把乡下女人味儿变成城里女人味儿不可,其结果如何恐怕就见仁见智了。这种大跨度、大反差是身边的人一眼便明了的。可圈可点的是那些小城市的女人们到大城市里来,她们本来就是城里人,对自己很自信,但又积极要求上进,非要和大城市里的某些个尺寸看齐,结果是她们身上女人味儿的变化足令身边的人们头疼。她们的变化很微妙、很谨慎、很精巧,让你不易察觉,看不出破绽。久而久之,时间一长,她老让你觉得哪儿有些不对头,可又让你云里雾里看不清楚、想不明白。这种小反差、小把戏弄得你在欣赏与怀疑她的女人味儿时快乐并痛苦着。

“劫”后余生

女人就是女人,女人不能为男人们而活着,特别是今天,女人是社会的,职业的,而不是单单家庭的。如果女人们在单位、在公众场合总是考虑使自己的女人味儿更浓一点,那周围的男人们一定会浑身起鸡皮疙瘩。女人们不要围着男人们转,男人还未必弄明白什么是男人味呢。要不,男人们干嘛傻了巴叽地时兴什么唐装呀?女人味儿是女人们牵着男人的鼻子走的蒙汗药,而不是女人们讨好男人、满足男人、巴结男人的美酒香茗。蒙汗药怎么炮制?我不会,但我起码知道能把猪八戒哄得五迷三道、能把沙和尚骗得黑白不分、能把高僧唐玄奘蒙得执迷不悟,恐怕需要很高的道行。

我们去看看互联网上的女性频道、女性专栏,一说到女人味儿就立刻链接到香水、发型、服饰、鞋,手指甲的彩绘、脚趾甲的修饰,甚至脱毛器、睫毛膏、洗手液,这可真是舍本逐末。别以为女人味儿只是女性在生活层面浅尝辄止的一层表面薄膜,如果真是这样,那用最好的服饰、最好的香水,请最好的化妆师为木制模特做最好的包装和修饰,这些木头岂不是就有了女人味儿了?粉饰和包装都是缺乏根基的一缕青烟,经不得咀嚼、经不得琢磨,也经不得欣赏,风儿一吹便会散去。

我说得再直白一点,“女人味儿”是性,当然不是性爱、性感,而是性审美、性欣赏,是属于美学范畴的性问题。所以女人味儿的关键部分是先天的,很难改变,也学不来,也装不出来的。任何过分、刻意的模仿都会弄巧成拙,被男人们一眼识破。但女人味儿又不是生理学范畴的性问题,后天的知识修养,文化气质、仪容体态也非常重要,否则,我们就把讨论什么是“女人味儿”改成讨论什么是“女人”了。





来源——
百分妈妈 2015-09-22 22:48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