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个人日记
昨天在群里,讲起对小孩的教育,吾本布衣的一个观点是说,如果自己小孩被别的小孩欺负,那么告诉小孩该还手要还手,如果打不过别人呢,哪怕用石头也要去还击。这个不是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却是我认同的教育方式,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传统上来讲,我们接受的教育是,我们要以德服人,要以德报怨,那什么是以德报怨呢?
以德报怨,指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与别人的仇恨。出自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最早出现在《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与儒家观念截然相反。需要指出的是,老子的道德是一个形而上的哲学命题,与当今的道德不是一个概念。上面这个是百度的解释,那他对以德报怨的解释是否是正确呢?、
我们先来谈论语是怎么说的?论语记述了孔子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有一个学生请教孔子:有人欺负我了,那么我用恩德去感化他,您看怎么样?
孔子就回答:你用恩德来对待怨恨,那么拿什么来回报别人的恩德呢?”别人用恩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恩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欺负你了,你就应该“以直报怨”。
这里的直是通假字,等同于值,就是说,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说严重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里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的,现在的这样解释实际上是历史上某些人及某些阶层为了愚民的目的断章取义的。他们的逻辑是我拼命的坑你,然后,你要以德报怨,一如既往的对我好,什么混蛋逻辑~
我小时候父母管的就比较严,如果我和小朋友起冲突,那么不管我对还是不对,回来都要被责怪。后来这方面对我的性格影响非常大,在父母看来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行为,但是却造成小孩内心对规则的无所适从,做事鼠首两端,童年时候的一些阴影到了少年时代集中爆发出来,整个人都消极很多,甚至在性情上都会有些懦弱,后来用了很多年才逐步的矫正回来。
我高中同学就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他他小时候,父母是不允许他打架的,但是,如果受欺负也是不可以的。有一次,他被同班同学欺负了,被人家打着哭着回去,跟爸爸一说,本指望他的爸爸能够给他一些帮助。结果他爸爸说,“谁打你你去揍他一顿,如果你不敢去打他,以后就不要做我儿子了。”
这句话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听到的那句,你是路上捡来的一样,他又气又急,路边捡了一根木棍返回学校,见到欺负他的同学,流着眼泪冲上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他的性格也变得很坚强,独立性非常高,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他就会自己做生意,后来无论找工作还是创业投资方面,都要比同龄的我们强很多。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宣扬以暴制暴,对暴力的运用,一定要有所控制。对于小朋友一定要教他们,遇到暴力的时候,要怎么样去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欺负是源于小孩间生理上的强健,小孩子更多比拼的是身体上的素质。差一两岁的在小孩子中间就是很大差别,小孩有时候根本没有道理可讲,不还手就会被揍,身心都受到伤害。所以必须要教小孩子如何处理纠纷,及遇到暴力如何反抗,那么在下次遇到的时候,没有家长他就也应对这个问题。对于成人也是一样的,成年人的沟通技巧更多一些,但受到任何侵犯了,一定要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今年9月3号我们多了一个节日,叫抗战胜利日。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为什么我们对这段历史还放不下?就是因为当年打的太狠了,南京大屠杀,多少人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之下。其他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以扶植军阀作为代理人,以殖民地的形式进行经济侵略。但日本不同,日本是奔着亡国灭种的想法来的,所以这个恨不是一般的恨。就跟波兰犹太人对德国的恨是一样的。有的日本人并不理解,他们认为日本多年来给中国那么多资源,为什么中国人依然有那么多仇日的民族情绪。德国总理勃兰特伟大的“华沙之跪”,用真心的忏悔去缝合与欧洲各国特别是波兰的人民的裂缝。看看日本是怎么做的?真的不用多说,死不要脸的日本政府,你们怎么对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就怎么对你们~
文章评论
心灵辅手,静心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