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爱情一样亲

个人日记

                                                                     作者:何喜东

 

 文学和爱情有一种相似,就是一见钟情的冲动。陕西作家李娟的文字有着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它引领我,躲避俗世一切的浮躁和喧嚣,寻找到灵魂的安宁,令我在文字的芬芳里自由呼吸。”这就是李娟作品给我最初的一见钟情。

 

我读她的第一本作品《品尝时光的味道》是青年作家李菁赠给我的,当时中石油长庆油田举办文学改稿会,我在会场将这本书传于作家阅读,获得好评如潮。会议期间李娟老师看到我发的微信后,给我邮寄了她的新作《光阴素描》如获至宝,她的文字如淡淡茉莉,不张扬;似潺潺溪流,不喧闹,她的文字一个一个像六月荷花,素面相见。

 

我是站在80后尾巴上的青年人,当下的新兴媒体、网络文学对我们这一拨人的影响,像苍穹之下被雾霾罩着的中国人一样无孔不入。看到网络上不惜字纸的文字吏,将假货一样的网络文字铺天盖地充斥各个媒体平台,咽喉像塞着一团一团鸡毛难受的说不出来。但是鱼目混珠的文字中,我看到了李娟的作品,像在喧嚣的街头走进一家宁静古朴、灵秀幽深的庭院,心一下子安静下来。

她的文字自成一家,明丽、灿烂。

 

关于思念她这么说:“思念如同一剂中药,在午夜蓝蓝的炉火之上,静静地煎熬,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味道,淡然的苦涩中微微的甜,那是思念的味道。”关于命运她这么说:“命运这东西如同一只野兽,蹲在人生最黑暗的角落里,猝不及防的时候,出来咬人一口。”关于留白她这么说:“一卷书在手,随读、随记、随忘,好读书不求甚解,留白就是留下思考和回味的时间。”她说她在做文字的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把枝头的繁华慢慢卸下。

  她的文字山寒水廋,素洁、安然。

 

她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的残荷,看到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闻到一缕缕清香扑面而来,听到冬雪落下来留得残荷听雪声,想到那是一个暮年铮铮铁骨的人。她读唐诗宋词,眼前出现一叶孤舟正在江面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她作品里齐白石、丰子恺、徐悲鸿、吴冠中等大师的画,沈从文、孙犁、张爱玲、王世襄的文,都是灵感的源泉。也只有想李娟一样对生命深入思考,才能如此细腻传神的传递大家作品弦外之音。

她的文字随遇而安,淳朴、清新。

 

她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去看望沈从文先生。她在上海点一杯咖啡,看书呆一个下午,只为近距离触摸张爱玲的灵魂。她笔下一个人的丽江,沈从文的凤凰、茅盾的乌镇,都是一次次思想、情趣、感情的传递,她说:“有些人,舍不得用一生去忘记,有些地方,舍不得一次读完,而丽江本是一本洁净之书,心灵之书,我舍不得一次读完。”而她富有哲理风情万种的文字,何尝不是我舍不得一次读完的。

 

李娟的作品里还有一大特色不得不说。她的儿子祝辰阳从小到大的一点一滴,都在她的文字占到了很大的分量。她和儿子共同读书、共同写作,在她的耳濡目染之下,儿子也成了小有名气的小作家。我一直觉得父辈的成就能衍生到下一代,对下一代形成影响。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就!这是最高的奖励吧!

 

李建学老师说多年的阅读,让他对作家这个行当心生敬畏。他一向坚持认为,成就一位优秀作家,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天赋、经历和勤奋。我也是长庆油田水电厂,李娟也就职陕西某大型水电企业,都是体制内的作家,她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需要在天赋、经历之外,需要付出更多勤奋的汗水,需要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坚持。

 

李娟说她是画家米勒《拾穗》里的妇人,低着头、弯着腰在收割后的麦田,无比虔诚的拾起一个个麦穗,生活给予她的都是金黄的麦穗。似水流年里,所有的过往,疼痛、忧伤、善美、温暖和爱,都是沉甸甸的麦穗,她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终于,她拾成了《读者》和《格言》等杂志的签约作家,成了《北京青年报》《语文报》《青春美文》等报刊的专栏作家,出版了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光阴素描》;获得了“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和首届“孙犁文学奖”。


    我还是会一直喜欢着李娟的文字,保持着一见钟情的喜欢。

 

 

作者简介:

何喜东,男。80后作家。曾在《地火》、《石油文学》、《长庆文学》、《中国石油报》、《长庆石油报》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10万余字。散文《白鸽》获2013年度中国石油新闻奖一等奖、陕西新闻作者协会企业报分会副刊散文类二等奖、甘肃新闻奖三等奖;小说《人在陕北》荣获 “中国梦•长庆情”文学创作征文一等奖。

现供职于长庆油田水电厂,从事宣传工作。在我看来,文字就是大米,大米养身,文字养心。

 

何喜东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0865000102vpqq.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