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致富人

个人日记

常永青、郭荣夫妇是上一棵树村的普通农民,在他们平凡的人生路上,却谱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这天在文化室处理完了工作,忽然想起同事曾经提到的村里的面包店,于是产生了采访主人的想法。
看到我们到来,夫妻二人又是到茶,又是上糕点,很是热情。简单的寒暄后,很快进入了正题。1993年8月,步入婚姻殿堂的常永青、郭荣夫妇,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和其他村民一样,早出晚归经营着自家的一亩二分地,汗珠子摔成八瓣儿,在地里刨食吃,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然而,不甘寂寞的夫妻二人又怎能满足于随遇而安的温饱现状。早在五年前妻子郭荣提出发展家庭副业,想凭借自己的面点手艺,开一个家庭作坊式的糕点加工房,于是在得到丈夫的同意后,拿出家里仅有的一万元,购买了糕点加工机,开始了她的第二产业。几年下来,郭荣的面点、糕点品种已达到了三十多种,有面包系列,月饼系列,饼干系列,桃酥系列,蛋糕系列。她的糕点美食在阿西尔乡、阿布都拉乡已是家喻户晓。吃过她做的糕点的人无不开口称赞。
我一边品尝着摆满桌子的糕点,一边与郭荣交谈着。
当我问起怎么想到开作坊制作糕点时,郭荣说:我们结婚后,家里就经营百十亩地,老公一人就可以顾过来,当初我也是包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做,毕竟自己有这个手艺,刚开始只是在村里卖,后来到乡里、到外乡,喜欢吃的人还比较多。于是在农闲之余,拉老公和我一起做。
说起制作糕点的过程,郭荣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从买面、买配料到制作,每一步都要严格把关,在我问起都需要哪些配料时,郭荣一口气介绍了十几种,什么奶子、鸡蛋、清油、核桃仁、花生米、葡萄干、芝麻等,特别是奶子、清油、鸡蛋一定是新鲜上好的,否则,制作出的糕点就没有原来的那个味儿。
郭荣的糕点总体来说给人的口感是脆、酥、软、甜、香。不同的糕点虽然配料大致相同,但由于制作过程不同,味道也就不一样。拿了一块芝麻酥条放进嘴里,慢慢的嚼碎了,香味由淡而浓,最后留在口中的是淡淡的面香。而千层酥那酥脆的感觉中透出的淡淡的奶油和鸡蛋香,更是沁人心脾,清香入口久久使人回味。还有些品种,兴许是口感更诱人,已全部售出,无存余,没有品尝到,难免有些美中不足的遗憾。




在我与郭荣的交谈中,丈夫常永青也不时的插进几句话:做糕点很费时,每天我们两口子几乎没有多少休闲、消遣的时间,我们把别人打麻将、上卡厅的时间都用在了制作糕点上,有时候感觉也挺累。一句话道出了他们不甘寂寞的辛勤付出。
在我问起经营收入时,常永青说:虽然现在只是在阿西尔、阿布都拉两个乡的集市上卖,但效益还可以,每周净收入1500--1800元左右,赶上节假日,收入更多一些。这样算来,抛去开支,每年有近10万元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当我问起今后的打算时,郭荣说:现在虽然缺人手,但既然干了,就不想放弃,我有信心把它做大,做到克拉玛依去,做到乌鲁木齐去,甚至于做到哈萨克斯坦去。
我在想,常永青夫妇是达斡尔族,他们制作糕点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他们不仅仅在传承着这个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也在传承着特色小吃的美食文化。
愿他们在传承的这条道上走的更深更远。

文章评论

冰清雅致

真善美~色香味~喜笑颜开~画美好人生~[em]e179[/em]喝彩[em]e121009[/em]

秋日思语

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 寻找人生的坐标!真材实料做出味美佳肴!

云儿

这个村驻工作确确实实的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文笔的流畅倒是其次,首当其冲的引人深思,一种若糕点般甜美的享受

章含烟

很诱人哦,那么多好吃地![em]e100[/em]

青青草

看得我听得我直流哈啦子。[em]e142[/em]

涵~

此时的秋,没有初春的戾气,少了盛夏的狂热,却多了几分温和与丰盈,我喜欢大哥的文字[em]e113[/em]

晴皑.红梅

先拿餐巾纸,哈喇子快流出来了。[em]e124[/em][em]e124[/em][em]e113[/em]

秋雨未了

传统饮食的传承,不只是满足了人们的味觉,更多的让人们回到从前。[em]e163[/em]

风起雪舞

你这是要馋死人的节奏吗![em]e102[/em][em]e118[/em][em]e13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