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关于净土宗“临终正念”问题开示汇集
念佛
问: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其一说,临终必须有正念才能往生;其二说,只要平时具足信原持名,无须计较临终是否有正念,决定蒙弥陀愿力加持得以往生。这两种观点,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答:从理则上说,往生的条件纯是信愿持名,称为净土三资粮。我等众生以信愿持名为能感,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为所应,感应道交,证得往生。净业行人首先得建立这个正知见。有了深信切愿,自然会孜孜于执持名号。以真如名号熏习无明,如是功夫纯熟,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要身体力行。
临终念头在阿弥陀佛上,固然往生无疑。问题是,临终念头没有在阿弥陀佛名号上能否往生?对此,需要细加辨析。一种情形是:平时不具备信愿持名,临终念头又不在阿弥陀佛上,可以断定不能往生。另一种情形是:平时已具足信愿持名,临终因种种因缘,念头未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于此要坚信,阿弥陀佛悲愿威神力一定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令这念佛人往生。在这个往生问题上,我们宜从自力念佛功夫的计较上摆脱出来,转而注目思惟阿弥陀佛由同体大悲心所成就的大不可思议威神力量,了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含平时),即可乘佛愿力往生(第十八愿);了知如果有人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功夫,中途悔转,复造恶业,然阿弥陀佛在此人临终之际,兑现摄生弘愿,令此人得以往生(参见汉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边地疑城”章)。
这些圣言量教喻我们:我们只要关注凡夫应作的事情,即信愿持名或尽形寿,或十日十夜,或一日一夜,或十念,至于临终最后一念出现何种情形,乃是我等凡夫无法把控、也无法判断的,因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故。由于吾人无法把控,才会生起恐惧不安心。阿弥陀佛五眼圆明,悉知我们有此恐惧,便以临终放光接引令吾人获得往生的安心、安乐。是故,我们只要具足信愿,悉可往生,无须在临终一念是否在佛号上生起分别、执著,封拙怀迷。
答:从理则上说,往生的条件纯是信愿持名,称为净土三资粮。我等众生以信愿持名为能感,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为所应,感应道交,证得往生。净业行人首先得建立这个正知见。有了深信切愿,自然会孜孜于执持名号。以真如名号熏习无明,如是功夫纯熟,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要身体力行。
临终念头在阿弥陀佛上,固然往生无疑。问题是,临终念头没有在阿弥陀佛名号上能否往生?对此,需要细加辨析。一种情形是:平时不具备信愿持名,临终念头又不在阿弥陀佛上,可以断定不能往生。另一种情形是:平时已具足信愿持名,临终因种种因缘,念头未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于此要坚信,阿弥陀佛悲愿威神力一定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令这念佛人往生。在这个往生问题上,我们宜从自力念佛功夫的计较上摆脱出来,转而注目思惟阿弥陀佛由同体大悲心所成就的大不可思议威神力量,了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含平时),即可乘佛愿力往生(第十八愿);了知如果有人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功夫,中途悔转,复造恶业,然阿弥陀佛在此人临终之际,兑现摄生弘愿,令此人得以往生(参见汉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边地疑城”章)。
这些圣言量教喻我们:我们只要关注凡夫应作的事情,即信愿持名或尽形寿,或十日十夜,或一日一夜,或十念,至于临终最后一念出现何种情形,乃是我等凡夫无法把控、也无法判断的,因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故。由于吾人无法把控,才会生起恐惧不安心。阿弥陀佛五眼圆明,悉知我们有此恐惧,便以临终放光接引令吾人获得往生的安心、安乐。是故,我们只要具足信愿,悉可往生,无须在临终一念是否在佛号上生起分别、执著,封拙怀迷。
证二:《印光大师永思集》中,有王慧常居士撰文云:“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生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尔后凡作事动念,均以西方人况比。”证知,王慧常居士原先亦存临终正念才能往生的想法,以佛号未念好,恐不能往生为遗憾。这一遗憾实则是对阿弥陀佛决定救度众生力量的怀疑。是故,经印祖之棒喝,幡然醒悟,作得生想。
综上所述:我等众生不怕罪业深重,只要具足信愿持名,无论功夫浅深,悉能乘托阿弥陀佛愿力成办往生大事,是故吾人宜在信愿持名感通佛力上下功夫。至于临终能否正念,可交由阿弥陀佛料理。我等凡夫惟在“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第十八愿)”之上获得决定往生的信心,在“敦伦尽分,系念佛号(第二十愿)”上增强自己的净业修为。这样,万修万人去,决非虚语。伏冀净业行人放下我执情见,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之中。至祷!
====================================
问: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忆佛念佛”的问题。是否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
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往生的条件问题。往生的条件乃是信愿持名。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终时一定要有正念,一定要念头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才能往生。否则便不能往生。这个说法听起来好象蛮有道理。然就净土特别法门往生而论,却不可作这样的判言。如果净业行人念佛功夫良深,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身体力行。但是却不能把这视为往生的标准。念头没有放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正念才能往生,意味着把自力功夫还是放在了第一要素。真如此,则在往生这一紧要关头,阿弥陀佛在起什么作用呢?难道阿弥陀佛那么的被动?五劫的思维,无量劫的修行,整个的大愿都是要救度每一个众生,法界当中不遗留一个众生滑入轮回。有着这样的大悲心,难道在我们往生之时不施展威神愿力,予以帮助,这可能吗?我们平时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便会法尔自然地展现在被救的众生身上。令其往生净土。这是有圣言量依据的。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支娄迦谶译),是五种原译本中最早的译本。其中谈到三辈往生及边地疑城的情况。先看中辈和下辈疑城往生的情况,以明了阿弥陀佛在众生临终时是如何令其往生的。
经中谈到中辈往生时,主要是指不能出家行作沙门者,然应饭食沙门,建造佛寺佛塔,烧香散花燃灯等等。然这类行人平时做这些功德,“若其然后中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不信往生其国中。”他中间有怀疑了,不信这些事了。或者“暂信暂不信”,他便或不念佛了,或以轻浮心来念。那么“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作形象,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复言,就心中欢喜踊跃”,此人临命终时自因业力必然会下三恶道,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开始他的愿力作用了。就自己变化成佛的形象,让这个亡者亲眼目睹。这个人口里都不能说话了,但是心里非常踊跃。同时他后悔原先的疑心,悔过原来的过失并忏罪,接续念佛求生。这样,“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无量清净佛所”。生到边地疑城,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亲近比丘僧。这种人生到边地疑城是由于生前修净土法门时,心口各异,没有真诚心,狐疑佛经所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求往生的志向不是很坚定。这种人按自因自果,应当落三恶道中。阿弥陀佛哀愍之,以威神愿力接引他的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句“威神引之去耳”,证知往生全凭佛力,无关行人有无正念。
下辈往生条件中,如连中辈往生者那种广做福德的条件也不具备。没有能力去饭食沙门、广修供养、建塔建寺等,然而宜应专心致志地念佛。“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哀之,悉令生无量清净佛国”,是阿弥陀佛哀愍令他生到西方净土!甚至于十日十夜念佛亦不堪,经中又开出了更方便的方法。“下当绝念去忧,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生无量清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只要我们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念佛,阿弥陀佛悉能令行人生到安养刹土。因为佛力佛智不可思议啊!
临命终时,当我们的神识最后离开身体的时候,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会在亡者最深层的阿赖耶识中产生作用,引导神识回归净土。《普贤行愿品》中谈到临命终时引领神识往生一事。“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他只是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能够超过微尘数佛刹相续不断地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所有的功德,那是“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说明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这么大。然后“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它就能够消除宿世的业障,能够得到人天的恭敬,能够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证知,闻到十大愿王,乃至书写一四偈,其愿王能够渗入众生阿赖耶识中,临命终时引导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同样阿弥陀佛五大劫思惟的的大悲愿力,我们常常去读诵它,常常去思惟它,依教奉行,亦能够在我们一切诸根悉将散坏,一切亲人悉将舍离,一切都不复相随的时候,这个四十八大愿王,引导我们一刹那中到西方极乐世界中。这里并没有说你必须正念才能去,是愿王引导我们去的呀!要知道阿弥陀佛是以众生心为心的,阿弥陀佛所有的法身报身化身和四十八大愿的全体愿力都在我们众生的心内。我们的业报身以何种形式死亡,何时死亡?这都是虚幻的泡影。我们认为的非正常死亡,在阿弥陀佛眼里它都的很正常的。吾人生生世世曾造作诸多的恶业,还会有多少善终的呢?但是阿弥陀佛就要救度我们这些不得好死的人。他的愿王力量已经达到我们阿赖耶识的深层。临终的昏迷是第六意识的昏迷,而渗入藏识中的弥陀愿力会为离体的神识导航的。
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工夫。阿弥陀佛保任我们往生。经典如是说,我们还耽什么心呢?甚至睡梦中亡故,也能往生。睡梦时,亡者第六意识都在睡眠状态,他是怎么往生的呢?对此,我们得站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的角度去思维。我们与阿弥陀佛是同体的,佛怜念我等,如母忆子。我们平素信愿持名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至少念过一昼夜的佛号了,阿弥陀佛都能够保证我们往生。我只要在因地当中符合一昼夜念佛条件,阿弥陀佛决定保证我们往生。经典如是说,吾人亦当如是信顺,深信佛智。
第十八大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请注意这个乃至十念。这个十念通平时,也通临终啊。通平时,有很多的包括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只要修十念法门,都能往生。对阿弥陀佛为我们设立的底线往生保证要有决定信心。这样才能得到安心,得到安乐。如果坚执临终一定要正念才能往生,或云要有清净心才能往生,或云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如果被这些观点所牢笼,我们就难免忧虑、恐惧、不安,如是便偏离了净土法门安乐的特质,亦有违于阿弥陀佛“一切恐惧为作大安”的悲愿。吾人当服膺永明大师“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的慈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自知当往生,心生大欢喜。因弥陀大悲光明,摄持不舍吾等众生故。
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往生的条件问题。往生的条件乃是信愿持名。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终时一定要有正念,一定要念头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才能往生。否则便不能往生。这个说法听起来好象蛮有道理。然就净土特别法门往生而论,却不可作这样的判言。如果净业行人念佛功夫良深,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身体力行。但是却不能把这视为往生的标准。念头没有放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正念才能往生,意味着把自力功夫还是放在了第一要素。真如此,则在往生这一紧要关头,阿弥陀佛在起什么作用呢?难道阿弥陀佛那么的被动?五劫的思维,无量劫的修行,整个的大愿都是要救度每一个众生,法界当中不遗留一个众生滑入轮回。有着这样的大悲心,难道在我们往生之时不施展威神愿力,予以帮助,这可能吗?我们平时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便会法尔自然地展现在被救的众生身上。令其往生净土。这是有圣言量依据的。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支娄迦谶译),是五种原译本中最早的译本。其中谈到三辈往生及边地疑城的情况。先看中辈和下辈疑城往生的情况,以明了阿弥陀佛在众生临终时是如何令其往生的。
经中谈到中辈往生时,主要是指不能出家行作沙门者,然应饭食沙门,建造佛寺佛塔,烧香散花燃灯等等。然这类行人平时做这些功德,“若其然后中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不信往生其国中。”他中间有怀疑了,不信这些事了。或者“暂信暂不信”,他便或不念佛了,或以轻浮心来念。那么“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作形象,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复言,就心中欢喜踊跃”,此人临命终时自因业力必然会下三恶道,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开始他的愿力作用了。就自己变化成佛的形象,让这个亡者亲眼目睹。这个人口里都不能说话了,但是心里非常踊跃。同时他后悔原先的疑心,悔过原来的过失并忏罪,接续念佛求生。这样,“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无量清净佛所”。生到边地疑城,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亲近比丘僧。这种人生到边地疑城是由于生前修净土法门时,心口各异,没有真诚心,狐疑佛经所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求往生的志向不是很坚定。这种人按自因自果,应当落三恶道中。阿弥陀佛哀愍之,以威神愿力接引他的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句“威神引之去耳”,证知往生全凭佛力,无关行人有无正念。
下辈往生条件中,如连中辈往生者那种广做福德的条件也不具备。没有能力去饭食沙门、广修供养、建塔建寺等,然而宜应专心致志地念佛。“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哀之,悉令生无量清净佛国”,是阿弥陀佛哀愍令他生到西方净土!甚至于十日十夜念佛亦不堪,经中又开出了更方便的方法。“下当绝念去忧,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生无量清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只要我们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念佛,阿弥陀佛悉能令行人生到安养刹土。因为佛力佛智不可思议啊!
临命终时,当我们的神识最后离开身体的时候,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会在亡者最深层的阿赖耶识中产生作用,引导神识回归净土。《普贤行愿品》中谈到临命终时引领神识往生一事。“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他只是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能够超过微尘数佛刹相续不断地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所有的功德,那是“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说明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这么大。然后“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它就能够消除宿世的业障,能够得到人天的恭敬,能够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证知,闻到十大愿王,乃至书写一四偈,其愿王能够渗入众生阿赖耶识中,临命终时引导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同样阿弥陀佛五大劫思惟的的大悲愿力,我们常常去读诵它,常常去思惟它,依教奉行,亦能够在我们一切诸根悉将散坏,一切亲人悉将舍离,一切都不复相随的时候,这个四十八大愿王,引导我们一刹那中到西方极乐世界中。这里并没有说你必须正念才能去,是愿王引导我们去的呀!要知道阿弥陀佛是以众生心为心的,阿弥陀佛所有的法身报身化身和四十八大愿的全体愿力都在我们众生的心内。我们的业报身以何种形式死亡,何时死亡?这都是虚幻的泡影。我们认为的非正常死亡,在阿弥陀佛眼里它都的很正常的。吾人生生世世曾造作诸多的恶业,还会有多少善终的呢?但是阿弥陀佛就要救度我们这些不得好死的人。他的愿王力量已经达到我们阿赖耶识的深层。临终的昏迷是第六意识的昏迷,而渗入藏识中的弥陀愿力会为离体的神识导航的。
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工夫。阿弥陀佛保任我们往生。经典如是说,我们还耽什么心呢?甚至睡梦中亡故,也能往生。睡梦时,亡者第六意识都在睡眠状态,他是怎么往生的呢?对此,我们得站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的角度去思维。我们与阿弥陀佛是同体的,佛怜念我等,如母忆子。我们平素信愿持名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至少念过一昼夜的佛号了,阿弥陀佛都能够保证我们往生。我只要在因地当中符合一昼夜念佛条件,阿弥陀佛决定保证我们往生。经典如是说,吾人亦当如是信顺,深信佛智。
第十八大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请注意这个乃至十念。这个十念通平时,也通临终啊。通平时,有很多的包括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只要修十念法门,都能往生。对阿弥陀佛为我们设立的底线往生保证要有决定信心。这样才能得到安心,得到安乐。如果坚执临终一定要正念才能往生,或云要有清净心才能往生,或云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如果被这些观点所牢笼,我们就难免忧虑、恐惧、不安,如是便偏离了净土法门安乐的特质,亦有违于阿弥陀佛“一切恐惧为作大安”的悲愿。吾人当服膺永明大师“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的慈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自知当往生,心生大欢喜。因弥陀大悲光明,摄持不舍吾等众生故。
============================================
还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终一定要这一念在阿弥陀佛上,才能往生,这一念如果不在阿弥陀佛上,就往生不了。这个说法听过去好像有点道理,是不是真的这么回事情呢?我们来看一看圣言量,以及祖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吧,不要去自立章程!
我们先举一个例子。在《印光法师文钞》三编里面,有一位梦庵居士,他是印光大师的弟子,是从云南过来的。有一天他到苏州报国寺去拜谒印光大师,当时在座的有几个人,他就讲出了当地发生的一件奇怪而且真实的事情。说有一辆客车,上面载了四十多个乘客,晚上开车。这个司机呢,一不小心,车从桥上翻到了江里去了,司机带乘客全都葬身江底。第二天早上有很多营救者前去抢救,岸边有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她坐在石头上,如醉如呆的样子,幸存下来了。别人问她,哎,你怎么坐在这里,你是不是这辆车的乘客?她说是这辆车的乘客。所有的人都葬身江底,你怎么在岸上?身上还没有湿。但是一问三不知,这个妇女什么都不知道,她就坐在了岸上。当地的报纸都做了报道,这很难解释,所以梦庵居士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印祖,请印祖来解释。当时印祖没有讲话,在座的人也是听听,奇怪啊,奇怪啊!奇怪一下也找不到下文都回去了。等到傍晚的时候,印祖就让侍者递给了梦庵居士一个纸条,这个条子上是很简短的几句话。印祖是这样写的, “这个女人命不该死,盖是佛天鬼神预先把救她的方法准备好了,想必如是!”你看这个女人命中是不该死了,所以就有这些善神来帮她的忙。当这个车子要冲到江底的时候,她就被一种力量扬到岸上来了,扬出了这个汽车。如果这时候她靠自己的力量去要救自己的生命,那是没有办法的。她就被一个不可思议的力量扬到了岸边,身上都没有湿。但怎么扬过去的,她都不知道。印祖这个解释太好了,太妙了,他把一种奇异的秘密说出来了。而且印祖当时还说出另外一个事情,说有一个寺院正在开法会的时候,很多居士都参加,都带着小孩去。当时寺院里面有一口井,有一个居士带着他的孙子,大概七八岁。那个孙子就在井口玩,这一玩不小心,嘣的一下,掉到井里去了。然后,大家就赶快捞啊捞,井里一点东西都没有。哎呀,他的父母,他的全家非常悲痛,你看看,掉到水里,都没有反应,连尸体都捞不出。结果回到家一看,唉!小孙子睡在自家的床上,全身都是湿的。那么这个事情,当时一下子也很轰动啊。所以,他的父母为感谢这个井,立了一块碑,上面刻“圣井”二字。
这些事情奇妙不可思议,但是确实存在。我们再看第一个公案,那个女人不该死,佛天鬼神预先把救度她的方法准备好了,所以她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即将死难的问题,却被善地巧解决了。
那么我们想想,阿弥陀佛呀,在法藏菩萨的时候,五大劫地思惟四十八大愿。为什么要五大劫,这么长的时间呢?是由于他要考察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的根机、特点,要平等普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安稳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众生的种类都是不可思议的,他不仅要度人道的众生,蜎飞蠕动,三恶道众生都要度啊——要了解种种众生的根机,种种众生的特点,种种众生的好乐。所以须思惟五大劫漫长的时间。大愿建立之后,由愿导行,又经过了不可数不可数无央数劫的积功累德,来圆满大愿。阿弥陀佛早已把稳妥往生的这桩大事为我们准备好了,连佛天鬼神把命中不该死的人,都救度好,难道阿弥陀佛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不会把我们安稳往生的种种事情考虑周全吗?往生这桩事情,难道是我们有能力往生吗?这完全都是阿弥陀佛令我们往生啊。所以临终我们是哪一个念头,难道它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吗?佛经常讲,当这堵墙或者这棵树,常常向西面倾倒,那么它倒的时候,无论怎么样都是往西面倒嘛。所以,净宗经典当中讲的,种种往生西方,你固然正念现前,如入禅定,当然,异香满室,瑞相昭著,往生品位很高,但是不能把这个一刀切的。只要平时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临命终时,如梦睡去,他也是往生哪,难道他在睡梦当中能够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吗?
我们来看看经典,往生这桩事情哪,实在是完全靠阿弥陀佛啊!看汉、吴两译《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中辈和下辈往生的时候,谈到了“边地疑城”的情况。只要众生能够昼夜念佛一昼夜的工夫,底线哪。然而他这种人中间忽然还后悔了不相信了,想一想,西方极乐世界哪能存在,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不相信了,而甚至连善恶因果的法则都不相信了。由于不相信,他原来可能吃素,现在该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都干了。所以这样的人他临命终时,就是疾病缠身按他自己的业力一定要下三恶道。就是对这样的,要下三恶道的苦难众生,阿弥陀佛,这时候开始了他慈悲的救度。就让他在睡梦当中,阿弥陀佛在他梦中显现,让他看到佛像,让他看到西方净土的庄严。那么这个众生在梦中看到,忽然醒悟:哎呀!原来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还真的是有啊!你看我当时没有后悔多好啊!他就生起这一念心。生起这一念心,他就开始念佛,以这种后悔的心念佛。诸位同修啊!都能往生哪,但由于他是这样的怀疑的心,往生到西方净土,在莲华当中不能出来。但是莲华里面,所谓的“边地疑城”嘛,莲华很大啊,两千里呀。里面也是七宝池,莲华化生。也是念头一动,衣食自足啊,他的快乐就像忉利天啊。无非是他五百年时间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见菩萨、声闻,无非是这个。一旦在莲华见不到阿弥陀佛,他就会反省自己,反省还不是他的能力,这时候阿弥陀佛仍然对他进一步加持,佛光照射进去,这位“边地疑城”往生者,就循着这阿弥陀佛的光明反照自己,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原来问题就出在疑根未断,这时候他以忏悔心忏悔疑根,从莲华里出来。圣言量啊!当我们看到这些经文的时候,真的是万修万人去啊!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彻底的慈悲才在这里面体现出来了啊!哪里说非得你要怎么样,你要怎么样!难信哪!真的,我们的信心建立之后,这个念佛法门,它是安乐法门,这个信心是让我们得到安心啦!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在当下,我们只要接纳了这种救度,我们得到了这样的信心,作得生想哪!于是我们心就安哪!有安心才有安乐啊!修念佛法门一定要得到安心,要得到安乐,若我们修了若干时候,还是我能不能往生啊?哎呀!大概我不能往生啊!我哪能往生啊?我业障深重哪!啊!我又没有文化呀,人家有文化修很高妙的法门,我是没有办法,打坐又坐不住了,看书、看经又不懂,就凑合凑合着念佛吧!这都是不了解呀!你能够老实念佛,颛蒙念佛,就是大善根哪!
这个信心,唯有两种人能坚定不移地确立,一种是上根利智,智慧很猛利的,就像舍利弗啊,文殊师利菩萨。为什么《阿弥陀经》要向舍利弗来宣说?智慧第一啊,唯有智慧第一,才能当下担荷,没有怀疑啊!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要修一行三昧啊?唯有以文殊的根本智才能把这句名号提起来,专心念佛得一切种智,往生西方净土。这是上根利智啊。还有一种就是不入眼的愚夫愚妇,唉!他听到以后,他就相信了,不加怀疑。反正我没有文化,我不行,我就靠阿弥陀佛嘛!如果我行的话,阿弥陀佛对我没有作用嘛!是不是啊?这是愚不可及啊,这种愚才是大智啊,大智若愚啊。我们要承认自己不行哪,我们承认自己是怯懦无力啊,离开了阿弥陀佛,必然是灭顶之灾啊。所以我们把生命交托出来,就交给阿弥陀佛,您让我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我就交给您。你能交出来,就是大智慧,就解决大问题了。就是我们交不出来嘛!啊,到了关键时刻,阿弥陀佛会不会救我呀?他真的会有那么慈悲吗?他真的都是每天如母忆子天天想我?他跟我什么关系?你看有时我自己的父母都不大想我,为什么阿弥陀佛会想我啊?不容易啊!这里要深刻地了解到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啊。由于阿弥陀佛证到了空性,由于阿弥陀佛现量地了知一切苦难的众生与他同体,所以有一个众生受苦,阿弥陀佛如箭入心,他必然要去救度啊,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啊。他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爱护如同独生子,如罗睺罗啊!为了救我们一个众生,随形六道啊,我们在阿鼻地狱,佛也到阿鼻地狱去救度我们。所以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而且阿弥陀佛能够成佛,从法藏菩萨能够成佛是以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只要信愿持名能往生作前提的啊。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念佛的行人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法藏菩萨就不能成佛,现在他已经成佛了,所以我们念佛也一定能往生啦!是不是这个?由于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同体,阿弥陀佛成佛证到了什么?就证到了我们凡夫介尔一念的心体嘛,然而在我们凡夫众生的每一个念头当中都有无量的菩萨成等正觉嘛。《华严经》告诉我们当毗卢遮那成佛的时候,他的内心就能见证到十方一切众生一同成佛啊,同体呀。那么阿弥陀佛在他十劫以前,从法藏菩萨完成了四十八大愿功德的时候,他就法尔自然地成为阿弥陀佛。就在成为阿弥陀佛的瞬间也见证到一切众生必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只不过是,我们凡夫往生有先后啊。若已愿,就已生啊,若今愿,就今生啊,如果今生不能发愿的话,那就属于当愿啦,未来当往生的范畴。无论是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十方一切众生最终决定都能往生成佛,无一遗漏的。我们这些事情能不能相信哪?它是需要智慧啊。我们要站在佛的大慈悲、大平等、大智慧、大威神的状态中去了知念佛法门啊。所以这个信心的建立,善导大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取得信心的心路历程。单刀直入,直接展示念佛法门信心的本质内涵。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8214.htm
(点击网址,打开栏目后点击第二行,有关于临终往生是否正念的开示)
http://www.tudou.com/listplay/ypwsSSu_mEY/HuifgAPiBi8.html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讲记第31集第45分处)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讲记第31集第45分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