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情感·意象——诗歌三分全息审美之六

手机日志

思想·情感·意象

——诗歌三分全息审美之六


 

  诗歌在于情感的抒发,在于意境的创造。

  无论古体近体,还是现代诗歌,都离不开这一特质,因为这是语言文字称为诗歌的基本特质。相似的还有抒情散文,但散文舒缓,而诗歌相对凝练,而且在意的提炼上更练达,象的取用上层次更丰富,跳跃性强。散文与诗歌的另一区别在于语言的音乐性,则是语言形式的问题。本文自然是就诗歌内容来说的。

  虽然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但从内容决定形式角度,内容是更为重要的。诗歌的内容,从意境形成来讲,可简单说成意和境二者构成意境。意是什么,从诗歌抒情性,是情思,有时也是情理。为什么叫意境,而不叫情境。可见这个意还有情以外的内涵,这就是思想意识。这里的思想意识因为包含在诗情中,往往被看轻甚至忽略。还是上面的说法,为什么意境不叫情境,可见意境论者是很重视诗歌情感中包含的思想意识的。

  正是为了重视诗歌情感中的思想意识,这里我们把思想列出来,让它成为诗歌内容构成的一个要素。这就是诗歌内容三分审美的必要性。

  诗歌情感中思想意识,来自诗人多方面的思想修为和由此形成的有意识和潜意识。比如世界观、人生观、交际观等等,思想修养丰富个性修养,丰富和深化各方面的感知。还有一种诗人所应有的观念,就是终极意识。终极意识来源于前面诸多观念,延展成对生命对精神乃至宇宙的一种精神关照。终极意识是对生命的超越,对精神的回归,对永恒的求索和执着。

  倘若没有很好的诸如此类的思索和意识,那诗歌创作真是只能停留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自娱自乐了。倒不是说,这自娱自乐不好,起码不是一个以诗歌求索为心灵最大愉悦之诗人歌者境界。倘若以为自己与诗歌缘在灵魂深处,缘在难舍难弃,就应该考虑深层次的探究诗歌创作诗歌,而不是停留在感受感觉的层面。

  诚然有些人的感受力很好很强烈很多层次,其实这是有了很好的思想基础,否则是不会深刻的。一旦把思想列出来就有人以为提倡时刻考虑思想,这倒不必。诗歌的灵思还是来自生活的感受感触。但因为有意识强化了思想的修为,诗人的感受力自然会进展会深入。

  可以这么说,虽然我们看到诗歌实在来自感性和情绪化,但我们有完全脱离思想意识的感情吗?当然,如果满脑子辩论式的思维,对于诗歌创作,也是感性的缺失。但是没有思想意识,却也不会有丰富深厚的感情存在。

  思想有了,感情产生了,意象也就来了。意象的意和意境的意在古文论里是类似的重要,不能换成别的字。意象的意就可以理解为包含着思想的情感,这情感包含在物象中。包含这样的意的象,自然就是我们说的意象了。

  思想、情感和意象,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可以说全息联系。这样才是意境构成的要素。

  我们来读革命先驱邓恩铭故里诗人绿野悠然的近体诗作,

  “壮志豪情感慨多,南湖计议挽危波。

  奔驰齐鲁宣马列,唤醒工农斩敌魔。

  烈士精神昭日月,英雄肝胆壮山河。

  亮丽广场添塑像,樟江激荡大风歌。”

  这是一首七律,写的是诗人家乡的革命先烈,中国共产主义先觉者之一的邓恩铭。诗歌直抒胸臆,为我们营造出一个光辉的伟大革命家形象,宣泄着颂扬着英雄气势。

  这里的思想是很鲜明的了。直接给人的就是邓恩铭觉醒东方,宣扬马列,宣扬共产主义,并发动革命。诗人的思想意识也很鲜明,就是颂扬先烈这种精神,激发怀念先烈,继承和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意象不是很鲜明的,我们看到形象些的有南湖、危波、工农、敌魔,有广场,有漳江。象马列、工农等其实并不十分具象的。难道这首诗歌没有意象吗?读过我的诗论《意境三分论》的朋友,可以清楚的知道,这是一首偏重于写意的诗。意象不是很鲜明,思想意识很强烈。其实上面这些已经是包含着情思的意象,并且还包含着象外之象,意外之意等等。很好理解的一个大的意象就是邓恩铭的塑像,这个塑像的象外之象就是邓恩铭生前鲜活的行止。“壮志豪情感慨多”,谁的感慨?是诗人的感慨,当然也可理解为邓公的感慨。邓公是诗歌的意象,很好理解了。诗人的感慨的话,这里又出来一个意象,换句话说,我们看到一个瞻仰烈士遗像,慨叹历史风云,颂扬先烈精神,又有着强烈的继承和发扬烈士精神情怀的诗人形象。

  细致欣赏,我们会发现,慨叹的形象,南湖、马列、工农等等都会活跃起来,构成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这画面让我感受到特定历史中特殊人物的伟大,受到各种相关情思的感染……如是诗歌的意境生灵活现的出来了,让我们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能够联系时代的读者还可以体味到因为钓鱼岛事件,诗人暗含着强烈的大中华的民族情绪来写这首诗的,因为邓恩铭就是大中华全人类式的正义正气的先烈。

  诗歌的创作不是简单的事,就这首诗而言,内容上没有对历史的了解,没有对人物的理解和敬仰,没有英雄气节,没有思想的沉淀等,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形式上没有对平仄格律的娴熟把握,是无法将如此重大丰厚的情思举重若轻的处理的自然妥帖的。同理诗歌的欣赏自然也不应该是简单的事儿。那些喜欢一看就透的,可以看个字面的意思,喜欢深入的,自然大可获得更为丰富多层的审美体验。

  这首诗歌是很典型的富于思想性情感性的诗歌。其实典型的纯抒情的诗歌,也是有思想性的。很简单,没有思想意识,怎么会有真善美的愉悦,怎么会有假丑恶的憎恶。审美实在是一种判断,感情则是判断中产生和流露的,而思想认知观念倾向则是这判断的产生的基础,是感情产生的基础

  所以,诗歌的内容审美,还是三分更好,思想、情感和意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