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拿大民居(上)
在地球背面
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城市叫“Waterloo”,汉语音译“滑铁卢”,和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那个西班牙小镇同名。100多年前,加拿大是英国、法国殖民地,很多地名是英、法殖民者从他们的欧洲故乡搬过来的,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如伦敦、剑桥、滑铁卢等,都一字不改地照原样复制过来。这可能因他们的攻城掠地进展顺利,地盘迅速扩大,来不及创造一个新名字,就又要贪婪地向前继续扩张,只好把家乡的名字拿来重复使用;也可能那些使用武力的征服者都是爱打架的粗人,除了自己的名字和家乡的名字记得牢以外,没有能力给这些新占领的地盘命名,为便于记忆,就把这新地盘和他们的家乡一样地去称呼。 且说这加拿大的滑铁卢,像中国带三点水偏旁的汉字都和水有关一样,这英文单词“Waterloo”,以水“Water ”开头,也就和水有极密切的关系 ,据说“Waterloo ”的意思就是“有水的地方”。这样称呼倒也名副其实,滑铁卢地区河流、湖泊的确不少,水资源丰富;东、南、西三面又被安大略湖、伊利湖、休伦湖包围着,驱车一个小时便可到达其中任何一湖(注)。 受五大湖水汽的影响, 这里冬季白雪连绵,夏季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植物茂盛,我到此地50天,竟有28天小雨不断。由于空气湿度高,街上的树,稍微年长一点的,外皮都挂满青苔,就连那地下室的吸湿器,每天都要倒出一大盆清水来。 上篇文章“倒时差”写到末尾跑题了,今天不自觉又有点跑题,本来题目是“加拿大民居”,想表达的是加拿大人的生活,正题没开始,却讲起历史、地理、气候,下雨下雪的,这民居和下雨、下雪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地方总下雨,出门远游就受阻,这些天只能在滑铁卢市内转转,印象最深的就是居住环境惊人的优雅,人们的生活区差不多就是风景区。于是,我这自诩旅行家的无业游民,就不放过机会,趁着短暂的晴天,把这滑铁卢的民居反复拍摄。开始专拣环境优美、建筑漂亮的拍,后来发现那建筑也有差别,就开始打听、思考、研究,进而发现这里的民居原来是分等级的,于是就连不漂亮的也拍;再后来,连民居的构造也产生兴趣,于是就深入建筑工地,连那房屋使用的材料、内部结构、建造过程也拍摄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一篇“加拿大民居(上)”,和后面的“加拿大民居(下)”,“加拿大民居---森林王国的优势”这三篇。 今天正题:加拿大民居(上) 加拿大这地方,地广人稀,面积比我们中国大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辽宁省的三分之二---约3000万。这样少的人口,自然就不必像我们中国那样使劲地盖高楼,从三层、四层到七层、八层,以致盖到近年来的三十、四十层。你在这滑铁卢的市内、市外转转,无论公共建筑,还是商用、民居,高于两层的建筑,真是凤毛麟角,稀少得很。那居民的房子盖得分散,虽然有些相对集中的开放式小区,但都被森林、公园、田野分割包围着,稀稀拉拉,连不成片,12.5万人的城市,面积足有我们160万人口的鞍山市区那么大!昨天去了一趟多伦多,这座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安大略省省会,在加拿大国有着类似中国上海一样重要性的国际著名城市,供市民居住的高层建筑是有一些,但多数人仍然分散地居住在二层小楼以内。所以,我拍摄的这些民居照片就有了代表性。 加国的民居大致可以分为五种,五种民居各有名称: 1. Detached house (独立二层小楼,俗称house); 2. Semi Detached house(两户联体二层小楼,俗称semi ); 3. Townhouse(多户联体二层小楼,又叫“排楼”); 4. Apartement( 公寓,相当于中国的多层、高层楼房); 5. Recreation Vehicle(汽车房子,简称RV). 以下第一组20张照片为第1 种民居,俗称house(独立的二层楼房)的那一种,市区以内多数房子是独立的house,这是民居的主体,面积300--500平方米,价钱30万元到60万、70万不等,背靠森林、湖泊的要多加10万元,收入较高的工薪族也可以买得起,而且连地皮一起买,将来房子陈旧时还可以在原地重新建造,房前屋后环境绿化、美化都要由房主负责,政府城市管理部门只负责公共部分。house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卧室都在楼上,多数卧室带卫生间,一般都有1--2个车库。价格不仅取决于地点、环境、面积,还取决于卫生间的多少, 外墙材料使用砖的多少,砖多则贵,砖少塑料板多则便宜。(结构、材料的特点后续文章介绍) house设计很注意外观,而且按政府的要求,一房一套图纸,全市house没有重样的,走进市区,就像走进house博物馆。 (注)安大略湖、伊利湖、休伦湖都属于 美国、加拿大交界处的著名的五大湖,另外两大湖是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 haouse(1) 很多房子背后 就是原始森林。 house(2) house(3) 汽车是家庭必备的,多数人家不知一辆,很多人家还有船,假日到附近湖上游玩时用的 。 house(4) house(9) house(10) house(15)) house(16) house (17) house(18) house(20)这条街上的house虽是独立结构,但面积很小,没有车库,外墙材料几乎全部使用塑料板,价格就便宜很多,20万左右便可以买下。所以住house 的并非全是富人。 下面一组4张照片是第二种,semihouse(两家联体的二层楼房),俗称semi。左右对称的两户房子连在一起,两家各住一半。200平方米左右,价20--30万元,外墙局部用砖,大部用塑料板,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有的semi有车库,有的没有车库。中、低收入家庭居住较多,但整个城市这种semi数量较少。 semi(1) semi(2) semi(3) semi (4) 应该说,多数加拿大人可以享受上面这样的house、semi,在农村,农民的居住条件超过城市,农村民居有机会拍摄到,到时候再发表,下一篇是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环境,但占民居的比率很小。
house (5) house(6)
house(7) house(8)
house(19)很多人家把门前美化得像花园一样,后院也很漂亮,,可惜不能拍照。
文章评论
7+1
[ft=,2,]先一睹为快。[em]e160[/em][/ft]
好运来
[ft=,4,]占个二楼也不错[/ft]
好运来
[ft=,4,]大哥写的一点没跑题,南京长江大桥还有个引桥呢,头两段就是引子。在你的笔下,欣赏到的加拿大的民居真漂亮,且整洁。看的我目瞪口呆,这是加拿大普通老百姓的民居吗?乡村的民居是什么样的?[/ft]
晚霞闲人135
好清静优雅的民居。真是太享受了,好羡慕哦。
温馨竹韵
[em]e142[/em][ft=,2,]我来看您的美文美景了,好羡慕您能亲身体验那里优美的环境。[em]e160[/em][/ft]
顺利
[ft=,4,]前不久,一位网友在鸭绿江边遥望了对面的异国,把自己的生活环境与对面进行了比较之后,非常满意自己的生活。为此还写了一篇日子,表现了自己“知足”了的情感。如看到这篇日,不知他会想些什么呢?[/ft]
春雨
[ft=,2,]好美的异国风光 这么多照片辛苦了[em]e160[/em][/ft]
千秋一寸心
[ft=,2,][B][ft=,4,]独特的异国民居风情!欣赏![/ft][/B][em]e160[/em][/ft]
彼岸
[em]e160[/em]
竹林听雨
[ft=,2,]咱也随风神老师转转,真美![/ft]
七月微风
[ft=,2,]欣赏了,遥祝夏安![em]e100[/em][/ft]
柳叶飞飞
问候风神大哥。 加拿大太漂亮了,自然环境真好。真正的幸福。祝开心!
山子
[ft=,2,]问候老兄。我对民俗感兴趣、因此对这个段子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欣赏并敬待下文。[em]e179[/em][/ft]
草
[ft=,4,]加拿大的民居真漂亮,俺拿回家慢慢欣赏![em]e112[/em][/ft]
海韵
[ft=,4,]景美,文章更美[em]e179[/em]问候风神老师[em]e160[/e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