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8.28 张自忠将军的临阵家书催人泪下

个人日记

  张自忠将军
     作者  江河 

戎马三十微忱尽,民族怀远路【自】寻。

四十壮烈殉国志,五战沙场鉴【忠】心。

热血腾腾染疆土,英姿九曲咏【将】存。

仙灵永在千秋诵,壮士美名振【军】魂。

逝去英雄七十载,如画江山景【永】春。

美愿呈祥血肉筑,家园锦绣柳【垂】欣。

国强民富金龙舞,盛世中华梦【不】泯。

馈慰天国可安笑,新乡今日贯【朽】痕。

今天晚上天津卫视抗战专题节目邀请了张自忠的孙子做客,这位老人读着爷爷留下的临阵两封家书,老泪纵横。我也情不自禁热泪模糊了视线。

 图片

       
战死沙场忠魂鉴,身兼荣辱自清廉。

       四旬壮烈长躯陨,五战功勋著伟篇。

       高尚人格留青史,英武名将愿终还。

       民族勇士千秋载,豪气音容日月旋。

 ------作者  江河

                英烈千秋——张自忠将军临阵遗书
                                     
临阵家书心迹留,不渝誓死志不丢。

                                    杀敌无惧身先死,壮士精忠敬九州。

                                                                  ------作者  江河


“仰之吾弟如晤: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 死拼。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 。专此布达。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牺牲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 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
(张自忠,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 1940年牺牲于枣益会战。)

                            张自忠简介
    张自忠,山东临清人,杰出的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于1940年5月16日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他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余国中战死的最高军队将领。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张将军的尸骨,连夜运往重庆。蒋公抚棺痛哭,亲自题辞:“英烈千秋”。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及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5月6日晚,张自忠亲笔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留下临阵遗嘱,进一步表示了以死报国的决心--张自忠将军临阵遗书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  
2014年9月, 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  
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在张自忠死后当日发出报道称张自忠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
周恩来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1991年李先念书:“抗日名将,民族英烈。高风亮节,气壮山河。”
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誉张将军是一位:“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2010年时任重庆市委主席的薄熙来说,张自忠将军英勇抗敌,忠贞不屈,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有世界影响的反法西斯高级将领。[9]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49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