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尽心血、志愿服务-记建宁县志愿者联谊会赖建华(2014.02.24三明日报)

个人日记


●本报记者 罗鸣灶 文/图
    “工作过程中,我遇到过挫折和失败,也经历过迷惘和失落,但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却真实地体验到了‘志愿工作者是光荣的’这样一句话……”2月23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家住清流的建宁县志愿者联谊会会长赖建华的电话,他平静的话语一如窗外明媚的春日阳光,让人感到温暖。
    作为一名80后青年,赖建华选择了与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的活法,在9年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中,他收获了怎样的人生呢?
从热血青年到专职志愿者
    2005年7月,赖建华大学毕业后,放弃工作机会,参加了团省委第一批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行动,到边远山区县建宁开始了两年的支教工作。
    时间如白驹过隙。赖建华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同事和学生们的认可,获得了福建省志愿服务银质奖章。“志愿者工作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历练。”2007年,赖建华主动提出申请,由支教转为支农,到建宁县黄坊乡开辟了另一个磨练自我的崭新舞台。
    2008年2月,建宁县遭受严重的冰冻灾害天气,赖建华取消回家计划,和队友们肩扛手提,走了5公里的冰雪路,到小溪源村给老百姓送去大米和油等生活必需品。返回途中,一段冰块包裹、直径达9厘米的电线凌空坠落,砸在赖建华头上,他意外负伤。“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在于是否开心。我坚持下来,是因为我开心地做着。此外,我觉得建宁有很多有爱心的人,我想把所有爱心凝聚在一起,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
    和两年支教生活一样,支农生活也转瞬即逝,但此时的赖建华发现,他已经忘不掉志愿活动带来的美好记忆。
    最终,赖建华选择留在建宁,继续从事志愿服务,而这一干就是9年。
“最大的安慰就是付出没有白费”
    为了凝聚更多爱心力量,2009年12月,赖建华在县委文明办的支持下,成立了三明市第一个县级志愿者联谊会。
    赖建华在县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租了一个房间作为办公场所,自己垫资,购买了办公桌椅、传真电话,并在同学支持下,建立了联谊会网站,及时公布各种活动情况。“除了不定期开展敬老、募捐等志愿活动外,我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每年有计划地资助贫困学生。”赖建华说,自己在农村长大,非常理解贫困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留下的阴影,“我们资助对象的标准就是贫困,跟他的学习成绩没有关系,学习成绩好的贫困孩子会有人帮助,学习成绩不好而又贫困的孩子往往少人关心。”
    为了做好摸底工作,赖建华每年都要定期和会员们入户调查,然后在保护资助对象隐私的同时公布相关资料,“每次外出产生的所有费用,我们都进行AA制承担,确保募集的每分钱都用在资助对象上。”
    凭借规范的运作,赖建华赢得越来越多热心人的支持,联谊会骨干成员由最初的6人增加到12人,会员近200人,今年的固定资助对象达到86名,涉及全县6个乡镇。
    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赖建华带领会员们走近特殊儿童、困难学生、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开展“同心圆3+1助学计划”等志愿服务共5000多次。赖建华也先后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福建好人”等荣誉称号。
    “最大的安慰就是付出没有白费。”赖建华说,现在联谊会就有7名会员是曾经的资助对象,而且许多孩子在联谊会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要把联谊会办得更好”
    人生没有坦途,赖建华的志愿者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赖建华成立联谊会的时候,因为没钱向家里求助,遭到了家人反对。经过多次跟家里沟通,父亲最终同意为他出资1万元,其他的让他自己想办法。无奈之下,他只好四处向朋友借款,终于凑齐资金。“除了开展活动费用外,联谊会办公室也要付房租、水电、宽带等各种费用。”赖建华说,从联谊会成立以来,自己已经花费了七八万元。
    作为一名专职志愿者,赖建华没有生活来源,只能有空时就到一些电脑培训学校上上课,或是帮人制作网站来维持生活。
    比挣钱维持生活更麻烦的是,要顶各种压力。“做几件好事可以,坚持这么多年到底有什么目的?”“搞募捐就可以赚很多钱了,这种好事谁不干。”面对各种流言蜚语,赖建华只能默默承受。
    生活总得继续。赖建华说,家里人一直叫他考公务员,别说那些荣誉,凭借志愿者经历考试就可以加5分,但想到各种流言,他一次次放弃了考试机会。
    去年7月16日,赖建华参加了联通公司全省考试,成为建宁联通公司正式职工,“和所有毕业生一样,没有任何特殊照顾。”“条件好了,现在要把联谊会办得更好。”赖建华说,联谊会凝聚了自己太多心血,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定要细心呵护好。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