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印度(二)

日常问题

  印度由于有着庞大的人口,其最大的资源就在于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因此,从就业角度讲,从发挥全球比较优势讲,印度发展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印度却走向了发展软件业这种高智力、高投入但产业链极短、拉动力极弱、对解决大众就业无甚帮助的发展道路。
  究其原因仍然在于民主。众所周知,要发展第二产业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大量的可用的劳动力。然而,在印度,要建一条高速公路,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任务。只要有一户百姓不同意拆迁,这条高速公路也得告吹。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印度也只有一条高速公路的原因。而严重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另一大瓶颈:电力,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而严重匮乏。
  制约印度第二产业发展的第二个瓶颈是印度教。印度教对印度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种姓制度,二是提倡俭朴生活和无数的宗教假期。
  种姓制度一是只允同一种姓的人在一起工作,二是泯灭做为常人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因此,在印度想在一地建立拥有大规模劳动力的工厂是不可能的。只能在不同的地方才能召集到足够的同一种姓的人去劳动。现在在印度的乡村不同种姓的人是住在同一村里的不同区域。事实上,印度除了贱民阶层外,另外四大种姓下面还有1500余种亚种性,不同种性的工作和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而追求生活俭朴和宗教节日,则造成消费不振和效率低下。为此经济学专门有术语称之为“印度式增长”。
  印度教之所以成为阻碍印度社会进步的障碍,则和它没有经历过基督教那样的宗教改革有关。如果建立民主制度之后再想改变就已是不可能的任务。拥有选票的宗教选民会反对一切宗教方面的变革。反观西方,是在经历宗教改革之后(以及工业化、民族国家的出现等诸多因素),才发展出民主制度。
  影响现代印度的巨人有三位:国父甘地、首任总理尼赫鲁以及宪法之父安贝德卡尔。法学博士安贝德卡尔尽管贵为宪法之父,但由于出身贱民,而无法在印度精英阶层容身,更由于种姓制度和甘地发生激烈冲突(甘地就是因为在南非受到歧视才投身印度的独立运动,但他却无法理解受歧视的贱民的命运和感受)。最后他临死前率领和他一样的贱民改宗主张人人平等的佛教。安贝德卡尔尚且如引,其他人可想而知。
  不过印度教也有正面作用。比如忍耐,顺从。否则,一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国家,一个五年至少有1200人死于各种火车和铁轨事故死亡的国家,一个一亿多人仅仅由于出身而被歧视的国家,一个1.3亿户家庭连厕所都没有的国家,一个事故就能导致六亿多人无电可用的国家,怎么可能存在下去?不妨想想中国发生一起动车事故、一起暴雨灾难所引发的举国声讨吧。
  而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因素是:印度居然存在20多种官方语言(在钱币上都必须印上14种官方语言),1500种语言。
  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默罕默德。萨奇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这样讲:“我去这些地方和去中国是一样的。什么都听不懂。我甚至吃不了他们的食物”。这造成劳动力只能在讲同一语言的地区流动,语言的分裂状态造成印度不是一个完整的全国统一市场。而这种差异,也增加了企业之间的运营成本。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就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民主化六十多年后的印度到今天都无力解决。事实上,民主对印度经济的破坏力无所无在。2011年9月,印度政府宣布将允许外资进入印度零售行业,也就是说,像沃尔玛这样的外资零售巨头将获准进入印度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里。这是辛格政府的经济改革举措之一。目前,印度的零售行业相当落后,占主导地位的是各种规模很小的商店。在改革者看来,外资零售巨头进入印度零售业,虽然将使众多小店主的生计难以维持,但同时却有助于遏制印度食物价格的上涨,缓解印度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但这样一个改革计划引发的更多是愤怒和反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