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早早退学?
个人日记
难得偷得半天闲,去清新石潭雷二小学,做这次本该更早进行的踩点活动。
记得八月下旬,与驻村工作组会面时,他们提到“当地早婚现象严重,六年级退学嫁人的也有”,听了让我心里很是难受,于是在QQ空间感叹了两句,不少朋友关注到这条说说,甚至还有人为了早早退学的原因是否因为贫困而争执起来。
昨天到雷二小学的踩点活动用去了较长时间,因此没有实地到村民家中走访。校长和村委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孩子们在初中的流失率较高,其中初二升初三,甚至会流失三分之一。这些孩子有不少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爱,早早接触社会人员,早恋、早婚,不愿继续求学。闻者唏嘘。我在雷二小学看到的孩子们,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真的不愿想象几年之后他们就厌弃了校园,用稚嫩的面孔过起成人的生活。
因为这样,在和雷二小学叶主任(校长)交谈时,忍不住问了“相比初中老师,小学老师更轻松些吧”这样的问题,抱歉,失礼了。
昨天看到的那些孩子,真的可爱。我们走进校园时,带着好奇、兴奋不停打量我们;我们四处查看时,在一旁模仿我们拍照的动作,被我摸摸头然后害羞走开;我们离开校园时,含着棒棒糖和小伙伴躺在门洞里轻松玩闹着……
这样的他们,在老师们的眼中,是“学校看起来破旧,但我的孩子们成绩好”的凭据,是在偏僻田园中一守数年的底气。
这样的他们,在升上初中后,为何会早早退学?
也许,因为当地在传统上对教育不够重视;也许,因为父母都在外打工,没有求学好读的家庭氛围;又或许,他们只是缺少一个这样的提醒: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尊严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是龙应台给儿子的一封信里所说的话。
如题所问,我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我想,这个答案会在更多的走访和观察中,找出来。
记得八月下旬,与驻村工作组会面时,他们提到“当地早婚现象严重,六年级退学嫁人的也有”,听了让我心里很是难受,于是在QQ空间感叹了两句,不少朋友关注到这条说说,甚至还有人为了早早退学的原因是否因为贫困而争执起来。
昨天到雷二小学的踩点活动用去了较长时间,因此没有实地到村民家中走访。校长和村委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孩子们在初中的流失率较高,其中初二升初三,甚至会流失三分之一。这些孩子有不少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爱,早早接触社会人员,早恋、早婚,不愿继续求学。闻者唏嘘。我在雷二小学看到的孩子们,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真的不愿想象几年之后他们就厌弃了校园,用稚嫩的面孔过起成人的生活。
因为这样,在和雷二小学叶主任(校长)交谈时,忍不住问了“相比初中老师,小学老师更轻松些吧”这样的问题,抱歉,失礼了。
昨天看到的那些孩子,真的可爱。我们走进校园时,带着好奇、兴奋不停打量我们;我们四处查看时,在一旁模仿我们拍照的动作,被我摸摸头然后害羞走开;我们离开校园时,含着棒棒糖和小伙伴躺在门洞里轻松玩闹着……
这样的他们,在老师们的眼中,是“学校看起来破旧,但我的孩子们成绩好”的凭据,是在偏僻田园中一守数年的底气。
这样的他们,在升上初中后,为何会早早退学?
也许,因为当地在传统上对教育不够重视;也许,因为父母都在外打工,没有求学好读的家庭氛围;又或许,他们只是缺少一个这样的提醒: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尊严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是龙应台给儿子的一封信里所说的话。
如题所问,我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我想,这个答案会在更多的走访和观察中,找出来。
文章评论
午夜阳光
一个是家庭负担过重,孩子们认为早点出来社会独立,会比较务实;一个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读书无用论还是在贫困地区盛行,孩子们过早接触社会的现实面,这两点是我最先想到的原因。
铃下360℃
其实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也见过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同学。他们退学的首要原因就是家里穷,周边读书氛围不够。这样的家庭,他们的父母一天到晚忙着农活或者外出打工,家里的重担就交给年纪小小的他们和年长的爷爷奶奶。放学回家一大堆家务和农活要帮忙。小孩子放学回来,也没有人辅导他们学习,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心思读书。他们只想着出来工作就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自己也不用熬得那么辛苦。 但是她们还没有长远的想法,还不知道在没有知识的前提下以后的路会更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