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父母的忠告
经典文摘
转自东方红教育群
现在,我都快成职业病了,对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怜爱,让我在看到婴儿车里的小贝贝时就走不动步,免不了凑上去,那白皙的小腿、小脚、小脸蛋,好似有无穷的魅力;看到小孩子的妈妈就不免想唠叨几句,生怕她们在不懂的情况下,硬是把一个个“生而神灵”的小天才给耽误了。
我多么希望这些家长们,能在正确的观念、方法指导下,把孩子养好。因为一个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更是国家的、社会的。为社会培养出一个有正面贡献的人,和最后成了对社会有危害的人,有着天壤之别。
一、摆正孩子的位置:
现在绝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双方的老人眼巴眼望地盼来了隔代的孙子、孙女,这种挡不住的对孩子的溺爱就油然而生。
一个小孩子,6个人关注,俨然就是这一家的焦点和小皇帝。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就成了“孙子”了,全家人整天围着孩子转。
这里,有老一辈见了隔辈人不自觉的溺爱,也有年轻父母过度 关注孩子而忽视老人的因素。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如何爱,就是科学加智慧了。爱不好,就是毁了孩子,害了自己。
大凡一个家庭,是以老人为中心,所有人关注的是老人的健康、心情,每逢休息日,儿孙们都带上东西去看望老人,好东西都为老人买。这样的家庭上行下效,小孩子们从小就顺应了尊老敬老的主流风尚,遵循着“长者先幼者后”的次序,培养出的孩子一定是孝子贤孙,个个懂事,有礼,会体贴人,知道感恩。
相反,现实的大多数家庭,把伦常位置都颠倒了。孩子成了小皇帝,一切可着孩子的需求来。全家人以孩子的作息为作息,说话不敢大声,怕吓着孩子;老人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喘,竭尽全力帮助儿女干这干那,还唯恐儿女不满意。稍稍有些慢了,小孩子也撒泼打滚,儿女也拉拉着脸。儿女根本不懂得心疼父母,父母会伤心自己养出了“白眼狼”,而这最小一辈的孩子,大了一定忤逆父母,叛逆、顶撞,动不动离家出走,这是培养逆子、败家子的最佳途径。
问题在哪里?
《朱子治家格言》中说“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了凡四训》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它违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中“五伦”关系,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殃,殃尽定昌;为恶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昌,昌尽定殃。”
做父母的弄不好,是在消孩子的福报,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是害自己,做自己的“掘墓人”。这样的爱不是爱,而是害。因此,要想我们的孩子顺利成长,就要调正家庭的五伦关系。“百善孝为先”,是孝敬长辈,而不是孝敬孩子。全家从上到下,各守其位,各尽其道,才能顺畅、蓬勃地发展,家庭才能和谐。
二、让孩子自然成长,不要过于呵护:
当今的父母,生了孩子,就想让孩子半点罪都不遭,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人为创造小环境让孩子不受伤害。殊不知,有很多方面,是父母的过于呵护,剥夺了孩子成长和探索世界的权利。
1、哭的问题:
孩子出生以后,当父母的甚至一声也不让哭。
哭了一声,赶紧抱起来哄,结果孩子就放不下了,特别累人,一个孩子,三四个大人还忙乎得筋疲力尽。
其实,孩子哭不但是向外界发出信号的方式,也是一种运动,还增加肺活量呢。
老辈人讲,小孩子哭不坏。
2、说话声大:
有些家庭,孩子出生后,全家就全都“如履薄冰”了。
说话不敢大声,开个门,关个窗等都“轻拿轻放”了。
越是这样,稍稍有一点动静,孩子就会“激灵”一下被惊醒。
孩子对外界环境就会过于挑剔。
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换个环境睡不着觉,没办法住集体宿舍,融不到集体环境中。
试问孩子将来没有坐个火车、乘个飞机、出差的时候吗?
当父母的能把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掩盖住吗?这些情况下都休息不好能工作好吗?
3、坐便问题:
有的孩子在家里只坐坐便,到学校等公共场所就没法大便,不管多远得打车回家上厕所;
我邻居家孩子刚上高中时的同学,刚出家门住集体宿舍,不会用蹲便,结果一个星期没排便,也不敢再吃饭了。
还有个亲戚的孩子从小是用的蹲便,结果大了不会用坐便,上大号必须得蹲到坐便的沿上。
4、环境过于干净:
吃的都要烫一烫,穿的也要消毒。结果孩子稍稍换换环境就拉肚子,换个衣服就过敏。人是天生有免疫力的,长期的过于干净,让人自身的免疫能力用进废退,孩子只能放温室里了。老百姓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在很多国际性会议中,最容易拉肚子的是日本人,也是因为他们太干净了。
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
我们家长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给孩子培养出这么多毛病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哪有这么多事呢?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存内容:吃饭、睡觉、呼吸、大小便,都过于挑剔环境和方式,一点不会变通,还能比别人更有竞争力吗?
现在是环境越来越差了,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更是越来越差了。所以说,不要给孩子刻意人为地营造环境。“过犹不及”,什么事情一旦过了就走向了反面。
没看北方农村的孩子,大冬天穿着开裆裤,大鼻涕直流就是不感冒。而城里的孩子纸包纸裹,还是三天两头打吊瓶。
这样的过于呵护是真的爱孩子吗?是在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废物”,孩子大了会感激吗?
当他懂了的时候,会埋怨家长。这样的家长才是真正地没有尽到责任。
孩子要带得皮实些,不要过于呵护。
虽然我们并不主张刻意的挫折训练,但孩子要真想大了成事,必须先苦后甜。《孟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是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的基本原理所在。
老人说:一辈子什么都是有数的,孩子小的时候尽是享福了,大了就该遭罪了,而他们又承受不了这种遭罪,很容易走上极端。
现在,我都快成职业病了,对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怜爱,让我在看到婴儿车里的小贝贝时就走不动步,免不了凑上去,那白皙的小腿、小脚、小脸蛋,好似有无穷的魅力;看到小孩子的妈妈就不免想唠叨几句,生怕她们在不懂的情况下,硬是把一个个“生而神灵”的小天才给耽误了。
我多么希望这些家长们,能在正确的观念、方法指导下,把孩子养好。因为一个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更是国家的、社会的。为社会培养出一个有正面贡献的人,和最后成了对社会有危害的人,有着天壤之别。
一、摆正孩子的位置:
现在绝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双方的老人眼巴眼望地盼来了隔代的孙子、孙女,这种挡不住的对孩子的溺爱就油然而生。
一个小孩子,6个人关注,俨然就是这一家的焦点和小皇帝。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就成了“孙子”了,全家人整天围着孩子转。
这里,有老一辈见了隔辈人不自觉的溺爱,也有年轻父母过度 关注孩子而忽视老人的因素。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如何爱,就是科学加智慧了。爱不好,就是毁了孩子,害了自己。
大凡一个家庭,是以老人为中心,所有人关注的是老人的健康、心情,每逢休息日,儿孙们都带上东西去看望老人,好东西都为老人买。这样的家庭上行下效,小孩子们从小就顺应了尊老敬老的主流风尚,遵循着“长者先幼者后”的次序,培养出的孩子一定是孝子贤孙,个个懂事,有礼,会体贴人,知道感恩。
相反,现实的大多数家庭,把伦常位置都颠倒了。孩子成了小皇帝,一切可着孩子的需求来。全家人以孩子的作息为作息,说话不敢大声,怕吓着孩子;老人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喘,竭尽全力帮助儿女干这干那,还唯恐儿女不满意。稍稍有些慢了,小孩子也撒泼打滚,儿女也拉拉着脸。儿女根本不懂得心疼父母,父母会伤心自己养出了“白眼狼”,而这最小一辈的孩子,大了一定忤逆父母,叛逆、顶撞,动不动离家出走,这是培养逆子、败家子的最佳途径。
问题在哪里?
《朱子治家格言》中说“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了凡四训》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它违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中“五伦”关系,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殃,殃尽定昌;为恶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昌,昌尽定殃。”
做父母的弄不好,是在消孩子的福报,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是害自己,做自己的“掘墓人”。这样的爱不是爱,而是害。因此,要想我们的孩子顺利成长,就要调正家庭的五伦关系。“百善孝为先”,是孝敬长辈,而不是孝敬孩子。全家从上到下,各守其位,各尽其道,才能顺畅、蓬勃地发展,家庭才能和谐。
二、让孩子自然成长,不要过于呵护:
当今的父母,生了孩子,就想让孩子半点罪都不遭,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人为创造小环境让孩子不受伤害。殊不知,有很多方面,是父母的过于呵护,剥夺了孩子成长和探索世界的权利。
1、哭的问题:
孩子出生以后,当父母的甚至一声也不让哭。
哭了一声,赶紧抱起来哄,结果孩子就放不下了,特别累人,一个孩子,三四个大人还忙乎得筋疲力尽。
其实,孩子哭不但是向外界发出信号的方式,也是一种运动,还增加肺活量呢。
老辈人讲,小孩子哭不坏。
2、说话声大:
有些家庭,孩子出生后,全家就全都“如履薄冰”了。
说话不敢大声,开个门,关个窗等都“轻拿轻放”了。
越是这样,稍稍有一点动静,孩子就会“激灵”一下被惊醒。
孩子对外界环境就会过于挑剔。
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换个环境睡不着觉,没办法住集体宿舍,融不到集体环境中。
试问孩子将来没有坐个火车、乘个飞机、出差的时候吗?
当父母的能把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掩盖住吗?这些情况下都休息不好能工作好吗?
3、坐便问题:
有的孩子在家里只坐坐便,到学校等公共场所就没法大便,不管多远得打车回家上厕所;
我邻居家孩子刚上高中时的同学,刚出家门住集体宿舍,不会用蹲便,结果一个星期没排便,也不敢再吃饭了。
还有个亲戚的孩子从小是用的蹲便,结果大了不会用坐便,上大号必须得蹲到坐便的沿上。
4、环境过于干净:
吃的都要烫一烫,穿的也要消毒。结果孩子稍稍换换环境就拉肚子,换个衣服就过敏。人是天生有免疫力的,长期的过于干净,让人自身的免疫能力用进废退,孩子只能放温室里了。老百姓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在很多国际性会议中,最容易拉肚子的是日本人,也是因为他们太干净了。
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
我们家长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给孩子培养出这么多毛病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哪有这么多事呢?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存内容:吃饭、睡觉、呼吸、大小便,都过于挑剔环境和方式,一点不会变通,还能比别人更有竞争力吗?
现在是环境越来越差了,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更是越来越差了。所以说,不要给孩子刻意人为地营造环境。“过犹不及”,什么事情一旦过了就走向了反面。
没看北方农村的孩子,大冬天穿着开裆裤,大鼻涕直流就是不感冒。而城里的孩子纸包纸裹,还是三天两头打吊瓶。
这样的过于呵护是真的爱孩子吗?是在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废物”,孩子大了会感激吗?
当他懂了的时候,会埋怨家长。这样的家长才是真正地没有尽到责任。
孩子要带得皮实些,不要过于呵护。
虽然我们并不主张刻意的挫折训练,但孩子要真想大了成事,必须先苦后甜。《孟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是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的基本原理所在。
老人说:一辈子什么都是有数的,孩子小的时候尽是享福了,大了就该遭罪了,而他们又承受不了这种遭罪,很容易走上极端。
文章评论
一朵.......
很多时候,我都有种想上前去告知家长应该怎么做的冲动,很强烈很强烈。但是,最终,我放弃了。因为,家长的自我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一朵.......
当老师当久了,就有些坏毛病,总想为人师[em]e113[/em]
一朵.......
像飘这样的有思想有行动的家长,怕是不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