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爱 ——《散养》小结

个人日记


也许因为高中作文从来不及格,表达能力欠佳,写了两篇日志(
散养的孩子和散养的鸡散养的补充和说明),造成一些朋友误解,认为我在传授教子经验,我也就打肿脸充胖子,假冒了几天教子“砖家”。


几天前,画皮终于被揭下,有一位朋友毫不客气的指出我是“不懂教育的人乱讲”,这位朋友一眼就看出我根本不懂教育,实话实说,我是从网友的回复中才知道有《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这些课程,从来未读过,肯定不懂。

 
我虽然挺自负,但也还有点自知之明。

实际上
,我一直是在分享如何作家长。 作“家长”的要求低得多,孩子一出生,就荣升家长,懂不懂都得作,好像也没有法律规定做家长需要学《教育学》之类的课程,比尔盖茨、乔布斯的家长好像也没学过中国的《教育学》,所以我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分享我的一些做法。

 
有人说了,教育孩子与作家长,有区别吗?


个人认为区别大了去了:
 


教育孩子的焦点在孩子,就是如何玩转孩子,让孩子成为你想要的人。孩子是被管教、被指导、被辅导的对象,孩子要成为啥样的人由家长说了算:

家长认为上个好大学重要,那孩子就要考高分;家长认为“特长”是成功的捷径,那孩子就要学音乐美术舞蹈奥数;家长认为在早睡早起好,那孩子晚起肯定不行。总之,孩子的行为由家长规范、未来由家长规划。孩子生活在家长划定的一个个圈圈里,家长处于支配地位。

 
而如何做家长,焦点则在家长自身,即家长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行为,支持孩子成为孩子想成为的人。

 
说的再明白一点:散养与圈养不同的根本之处,不是孩子玩不玩,作不做功课,家长如何签字
,上不上辅导班的问题。其核心区别是家长是否真心相信孩子比自己更优秀,就这么简单。

 
何为优秀?标准由家长自己定。

图片 
 
有些家长可能是期望太高,也可能心术不正,期望自家的孩子不是比自己优秀,而是要比同事家的、亲戚家的、领导家的孩子优秀。以便在自己亲戚朋友同事面前沾沾自喜,在自己领导面前找回自尊“我混的不如你,但我孩子比你孩子强”。而另一些家长则把考个好学校作为孩子有个好出路的唯一途径,所以“教育”不惜血本。 
没上学就学“文化”,学特长;


上学后天天认真辅导,累的要死,你别说,一开始效果不错,虽然从未考过第一名,成绩还有值得炫耀的地方,于是干劲大增;

 
后来发现孩子的成绩开始慢慢后退,于是对孩子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也更加努力的辅导,最后连请老师吃饭送礼就为调个好同桌这种下三滥的招数都出来了。

 
再后来,成绩越来越差,自己也无力辅导了,就只能花钱上辅导班,请家庭教师,求爷爷告奶奶花钱找关系也要上个好点的中学。

 
再后来只能无奈的责备孩子:我给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有一位妈妈为了让女儿考个好大学,女儿高三的时间直接请假一年陪读,女儿历史成绩不好,妈妈就边陪读边学历史,女儿回家边吃饭妈妈边辅导历史,最后女儿真的考上了比较理想的学校。一时间,这位英雄妈妈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可惜学成的好像没有。

 
我跟所有的家长一样,孩子一出生就认为他肯定很优秀。我不跟别人比,我只是相信我的儿子们比我优秀。
我走不通的路,他们有可能走得通;我做不到的事情,他们有可能做得到;我做的好的,他们可能做得更好。

 
我知道这种优秀从小就会在一定的地方慢慢表现出来,具体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超过我的地方肯定是与我不同的地方,甚至他们的观念、作法与我完全完全相反。

 
如果与我有所不同或相反的就认定为错,我要求他们按照我的标准改,我相信我肯定做的比一般人好,这点小聪明小技巧我还是有的。

 
但这这么做就消除了孩子与我不同之处,等于我自己排除了孩子超过我的可能性。因此,我尽可能不给他们画框框,让他们自由选择。只要不是有危险或明显不合理,我是不会干预的,结果就是他们的要求能满足的基本会得到满足。

有人认为我是惯孩子,是溺爱,确实是“溺爱”! 


有人认为被溺爱的孩子很自私,怕吃苦等等。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溺爱也是爱,种下的是爱的种子,开出的肯定是爱的花,结出的肯定是爱的果!

 
爱不会产生自私,自私是哪来的?


不是学的,就是教的!跟谁学的?谁教的?


言传身教!请自省!

 
我还认为现在大部分人所说的的“溺爱”,才最接近“爱”的本意,而大部分人所说的“爱”与“喜欢”更接近。

 
爱孩子是爱他的整体,喜欢孩子,喜欢的是局部;
 


爱是没有标准的,是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的所有特点,不管别人认为是任性还是顽皮,统统接受,不加评判,更不会批判,因为今天的任性也许就是明天对事业的坚持,今天的顽皮也许就是明天杰出的创造。喜欢却有很多标准,如听话,认真,谦虚,有礼貌等等;
   

爱带有关心的含义,关注点在孩子。
   
喜欢是喜欢自己的感觉,关注点在“我”的内心感受。

 
爱孩子在行动中会表现为,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或孩子最需要的东西付出给孩子,而不会期望得到回报,孩子接受自然很高兴,不接受也无所谓。

喜欢则是孩子必须接受并给与回报,当然这种回报并不一定是物质性的。如果得不到期望的结果那态度肯定不一样。
 


有的家长认为很爱孩子,为孩子设计未来,告诉孩子那是对的,那是错的,你必须怎样怎样,否则怎样怎样。
  

在管教不听话的孩子时,经常会说:“我这是为了你好”。好像很爱孩子,他的下一句话不管说没说出来,肯定是“但你不听我的话”。家长自认为对孩子很关爱,其实是在责备孩子。
 
家长觉得自己一直在爱孩子,不过是在爱自己,爱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爱自己的所作的一切,是在表功,又是在推卸责任。

 
有的家长很“聪明”,认为把自己的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复制给孩子,孩子就可以少走二三十年的弯路。
却忽略了你的这二三十年的自认为成功的经验中也同样包含了你二三十年失败的因素,并且这些成功的经验也有局限性,并非终极真理。自认为是成功的经验实际是一种框框,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如果这些经验能复制,那么他们的孩子最多和自己一样,因为复制的肯定不可能百分百,那结果就是孩子超不过自己。

 
更可悲的是这些家长不但想把自己的过去复制给孩子,还要把自己的理想也复制给孩子,让他去替自己实现,真的很傻很可爱
。不想想,你自己全力以赴都未完成的理想,现在你让被你捆起手脚的孩子去完成可能吗,这不是坑孩子吗!

 
你放心,孩子对付你的办法更简单,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坑爹呗。
 


有句话挺粗鲁,但绝对有道理:
B可以享受装B带来的荣耀,但也必须承担装B带来的后果。

 
反正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很快就会过去,高高兴兴快快乐乐,是死,辛辛苦苦哀哀怨怨也是死,最终结果没啥不一样,喜欢装就装吧。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作“选择”的过程,我的想法很简单,我毫不怀疑孩子比我优秀,那他肯定会比我做出更好的选择。那还需要我为他设计未来吗?
   

有的家长说,我教育孩子,只是让他改正缺点和错误,有什么不对?
呵呵,你别逗了,你只是说说而已,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优点,什么是缺点,标准本来就是你定的。

 
当你把你的标准强加给孩子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在给孩子设计未来了而是已经开始糟蹋孩子的未来了!

 
你的设计水平如何?自己评价一下自己的现状就可以了
。如果不满意,一不要埋怨父母,二不要后悔当年不努力。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几位家长把我当成“砖家”向我咨询有关教子方面的知识,准备用来指导孩子,我说“
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家长根本没资格、没能力指导孩子,除非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你的现实”。

 
有人认为我偏执,我不想反驳,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再调查一下邻居朋友同事的孩子,结果在那放着呢。
 


你认为最对的东西,可能不一定对,因为你一直都在做自己认为最对最好的事情,结果如何,自己评价,用不着找理由。

 
有的家长担心,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成绩不好,就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不好好学习怎么行?
 


好好学习是必须的
,我当然同意。当然我说的不仅仅是好好学课本,我的期望不一样,孩子要扬长补短全面发展。

 
现在社会竞争确实激烈,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很难,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合适的人才好像更难!

 
现在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化转向现在的大众化,谁家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才叫奇怪!
 


所以学到真本事最重要。什么是真本事?你擅长的,你不用太努力就能做到,稍微一努力就能做好,而别人努力也做不好的就是真本事,也就是特长

 
什么时间学?什么时间都不晚,越早越好。

 
我是一个糊涂人,对好坏对错不敏感,对高低贵贱也不在意,经常傻乐。这事还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有一位上市公司的高管,因上下级关系处理不好很痛苦竟然跑来找我:

 
高管:我总是在地位比我高的或比我有有钱的人面前很紧张很自卑,有话说不出。

 
我:你是不是在你的下属面前很自大、很凶?


高管:是。
 

我:那就对了。


我:你生活在“比较”中,迷失了真正的“我”,你认为你比你的下属高一等,所以你在他们面前很自负;很自然你又认为你比有钱的和地位高的低一等所以你自卑。什么时间你觉得不比下属的地位高,你也就不会觉得你比别人的地位低了。

 
我:你看一下你的下属,他们有的年长,工作能力不如你;有的比你年轻,工作经验不如你,但他们都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自己的报酬。他们都上有老下有小,都有值得炫耀的过去,都有正在努力实现的梦想,你们只是分工不同,社会角色不同,没有本质区别,他们不比你低,值得你尊重。

 
我:同样你也是值得尊重的,你不比任何人差。

 
顿悟

 
过了一段时间,跟他的一个朋友聊天提起他,说他现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笑咪咪的,上下级关系很融洽,更夸张的是夫妻关系也因他的改变而改善了不少。

 
有人认为在当今社会,散养需要家长有强大的内心。我看未必,现在很多人一直生活在“比较”中,就像上边提到的那位高管。
   
圈养的家长也是生活在“比较”中,期望自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他们对人的身份地位分了个三六九等,列出了高低贵贱,他们瞧不起保洁员、瞧不起酒店服务员、瞧不起农民工、瞧不起产业工人
······他们瞧不起比他差的,而比他们强的人又太多。
   

他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所以他们两眼总盯着别人,怕被后边的人超过,又想过超前边的人,斤斤计较,精神高度紧张,受不了一点挫折。以至于封闭了孩子所有的出路,只剩下死读书这一条。
 


只要放下“比较”,放下高低贵贱的判断,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是海阔天空。

 
向大家推荐一篇著名的演讲词,是美国人莱恩于
1914年发表的,名为《制造国旗的人们》,内容大家到网上搜一下。他的观点是所有的劳动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我推荐的原因是我认为,如果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怎么会尊重你呢!

 
我的死党谭瑛给我发来一条短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富人都知道穷人
为什么贫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穷人都不太清楚富人为什么富。正如我们常常不清楚优秀的人为什么那么优秀,而优秀的人却很清楚我们为什么还不够优秀。
 
我觉得这话很经典,也分享给大家。

 
我的儿子们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肯定是自尊自信的人,知道扬长补短的人。

 

 

图片


喜欢我日志的朋友请加QQ或微信137082898. 图片


欢迎阅读【教育】类原创日志:
 散养的孩子和散养的鸡
散养》的补充和说明
 散养 圈养 放养
 亲,你跟孩子有仇吗?
 让父母的高度成为孩子的起点
  轻轻松松考一本
 名落孙山,输还是赢





文章评论

湛蓝天空/wx

字字珠玑,虽然现在离一个父亲还很远,但是这篇值得收藏,也值得更多的父母去理解,领悟!希望你的孩子能够在这个模式下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小虎正能量

野花要比家花香,哈哈哈不是很恰当的比喻哈,不过散养的要比圈养的好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顶下!

Wendy Ye

行云流水的文章,一气呵成,逻辑清晰谨密,佩服!从小孩的教育引申到怎样做家长,本质区别一针见血,耐人寻味从孩子优秀的标准到爱的诠释,再引申到生活、工作中各种比较的心态,揭示无论教育工作还是生活,端平心

Wendy Ye

态方可摆脱烦恼。分享的短信很有深度,读不懂,不知能否解读下?最后的故事很励人,唯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长存.谢谢分享!!

陈剑波

家长,曾有家长在我面前哭诉,孩子多么多么不听话,不学习,早恋,沟通不了,

Salina

心态要端正,做事做人才自信,谢谢分享!

蝉禅

老胡的水平,不仅仅如此,专家真是厉害。

印痕

在当下国内一片死气沉沉的圈养教育氛围中,散养是一股清新的细风,是一掬清甜的泉水。 但这一掬清甜的泉水,对于大部分的听众看官来说,量少且无根源。 [ft=,,times] [/ft] 逆火老师的散养案例是成功的,也是让很多人看了羡慕的,但是学不到、不敢学、甚至学不得。 [ft=,,times] [/ft] 因为这仅仅是一个个例。 [ft=,,times] [/ft] 这里也要提到一下文中逆火老师对于《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态度了,教育是有一套系统方法的,每个人奉为圭臬的版本可有不同,自成体系,各有千秋。一个系统的教育方法,应该能从中找到闪光点的共鸣之处。。 [ft=,,times] [/ft] 我个人是赞同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应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ft=,,times] [/ft] 逆火老师的散养成功,有多大程度是因为散养的方式,还是因为自身的修养,遗传的基因,家庭的环境,通过一个个例,是没有办法确定的。 [ft=,,times] [/ft] 这就如同德州扑克中,职业高手的决策都是通过严谨的概率计算,选择[ft=,,times]+EV[/ft](期望值)的,而很多新人却往往因为单独的某一手牌的结果倒推回来这个的选择是否[ft=,,times]+EV[/ft],这就变得像那些千奇百怪的赌博心得了。 [ft=,,times] [/ft] 所以大家在学习逆火老师的时候,也要分析逆火老师的背景条件,来对应自身的情况,看有哪里可以学习运用的。逆火老师在分享的时候,也可以做一个背景设定,圈定一部分跟自己情况类似,有这个条件基础来进行散养的群体进行共鸣提升。圈圈无处不在,自由都是被规矩约束才有的自由,散养也是如此。 [ft=,,times] [/ft] 按逆火老师的举例方式,假想另外一个情况的发生。 [ft=,,times] [/ft] 一个家长赞同认可散养的方式,然后孩子上学了,但是他的兴趣点不在学习上,或者就是没有学习考试的天赋,所以成绩不好。初期家长还是肯定他的优秀,给他信心和鼓励继续放养。但是慢慢的发现孩子变了,变的不自信了沉默寡言了,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一直在否定,被同学们在排挤。于是到这里就出现了分岔路了。一个是家长承受不起了,沉没成本太大了,抓紧改变方向,亡羊补牢,当然此时的圈养也不见得就会有什么大的改变和提升,只是家长需要一个心灵上的自我救赎。另一个是家长继续放养,那么孩子就可能跟同样处境的同学在一起,也就是一般的家长都会担心的跟学习差的同学在一起学坏了(这里并非将学习差和品行不好划等号),走向了另外一条路,孩子长大后可能回头也会来埋怨家长为啥以前都不管我。(在此逆境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坚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的孩子,那是天赋异禀,其实不管你圈养还是放养,人家就是优秀的。不做过多特例反证。也不用说什么苦难才是最好的导师。) [ft=,,times] [/ft] 上面的逻辑假想,可能会是很多家长都在考虑的,所以他们不敢学。 [ft=,,times] [/ft] 而还有一些家长,可能自身的条件不好,在现在的社会游戏规则中,他们是真的学不得,努力尚且跟不上,不努力更加滑坡。 [ft=,,times] [/ft] 逆火老师,现在的情况,就如同拿了一手好的起手牌,拿了[ft=,,times]AA[/ft],[ft=,,times]FLOP[/ft]出来的也是继续保持[ft=,,times]AA[/ft]牌力的局面,所以可以继续下大注,[ft=,,times]+EV[/ft]。但是不能因此得出有了[ft=,,times]AA[/ft],到了[ft=,,times]FLOP[/ft]就一定可以继续下大注。我们要看[ft=,,times]FLOP[/ft]是[ft=,,times]wet[/ft]还是[ft=,,times]dry[/ft]。(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看不太明白。恩,我是德州扑克基础导师。[ft=,,times]^_^ [/ft])

蝉禅

老胡的水平,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