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散养 圈养 放养

个人日记

  释禅携手团真给面子,线下聚会因老胡在济南,竟然改变行程,跑济南来了。

 原因是在黄河入海口吃了散养的鸡,还要到济南看看散养的孩子,顺便看看《散养的孩子和散养的鸡》的作者。
 
 
散养的孩子很不给力,因刚下飞机,有点疲倦,到饭店直奔沙发,倒头就睡。
 
 图片

 老胡就只好卖点力气分享,不然怎么对得起远道而来的朋友呢?

 朵朵是一名很有责任心的小学教师,当然对儿童教育感兴趣:胡律师,你的散养观念我非常  认同,我想把这种观念运用到教学中去,你有什么建议?

 
我: 作为教师,散养自家的孩子非常有必要,但散养全班的孩子就必须慎重了。

 
教师,这是你的职业,不管是家长还是校领导,都会拿学生的成绩来评价你,并且只看眼前的成绩,至于孩子  将来怎样,谁都不在意,这也没法评价。

 

就像素质教育,只能走走过场,素质教育不符合部分家长对成绩的要求,学校想做也不敢真做。
 

既然教师是你的职业,拿好自己的饭碗是最基本的。
 

填鸭式教学进行了这么多年,流程已经非常成熟,依此操练就可以拿到看得见的成绩,有些家长只在意这个,至于孩子们失去了什么,这些家长根本意识不到,所以按照目前的路子操练最保险。

如果你搞改革、搞创新一旦影响了成绩,家长很快就会反映到校领导或有关部门,吃力不讨好。
 

朵朵有点吃惊,胡律师如此市侩!
 

实际上老胡这么说并不是悲观,朵朵是一名年轻教师,在教育领域仅是一名新人,发言权很有限,而变革通常是由有发言权的人或野路子的人发起,显然她不属于这两类人。
 

另外,散养虽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但与孩子们目前的考试成绩并无直接关联,而孩子们成绩差却是一个年轻教师不能承受的压力,所以站稳脚跟才是当务之急。
 

再者,她这么问,就已经说明她已经意识到填鸭式教育的弊端,难能可贵的是她愿意思考改变的办法。
 

接受散养的观念,即每个孩子都很优秀,不应单纯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他们会因自己的不同特点而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她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所不同。
 

朵朵:教育的现状无法改变吗?
 

当然不是,填鸭式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早就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教育体制的改革从未间断过,但改革的重点却仅仅局限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平衡配置教育资源等方面。
 

只要家长和社会不改变以分数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教师就不得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所谓三好五好,实际上是一好百好。
 

教育体制改革不应两眼只盯着学校、高考,着力点应该放在拓宽家长的视野,让他们能够看得更长远一些,搞清分数与成才的区别,分数与收入的关系,收入与健康、幸福的关系,毕竟他们才是填鸭式教育的幕后推手

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我们要被动的等待,等改革成功才可以散养孩子。实际上,散养孩子的家长并非少数,还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这种观念,我所做的只是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实践和总结。
 

散养,只是我的胡乱叫法,据我所知,很多人在我之前已经在做同样的事情,只是叫法不同。
 

填鸭式教育与体制有关,中国以前进行的是精英化教育,我们那时本科的招生数量比现在的研究生还少,考上大学(包括大专、中专),就啥也不用管了,铁饭碗,包分配,工作普遍比较好,考上大学相当于一步登天。
 

学历改变命运
 

这给一些家长造成了思维定式,教育就是考大学,考大学可以改变命运。高考看的是分,于是分的作用被过分夸大,捞分的技巧也就出现了,填鸭式教育就是捞分的产物。

结果就是教育就是捞分,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体制改革,虽然很多人在努力推进,但肯定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发生改变。
 

今天不谈体制改革,现在就假设目前的状况不会改变。
 

我们在这个前提下谈家庭教育,这个我们自己说了算。
 

很多人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捞分、就是要比别人强,家庭教育自然就是学校教育在家庭的延续,因此,有精力又稍微有点文化的家长,很自觉的在家里充当教师,学教师的方法搞定自己的孩子。

家长认为上重点大学才会幸福,那孩子就要考高分,考不了高分那就着急上火;家长认为“特长”能高考加分,是成功的捷径,那孩子就要参加音乐、美术、舞蹈考级;家长认为早睡早起好,那孩子晚起肯定不行。
 

家长以教师的身份,以“为了你好”为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这是错的,改;那样好,加油!
 

孩子的行为由家长规范、未来由家长规划,孩子生活在家长划定的一个个圈圈里,如果这个圈圈足够大,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平安快乐着想也无所谓,问题是家长设这些圈圈的最终目标仅仅是高考有个好成绩,以后怎样,根本不管。
 

这是我说的“圈养”。

 

我的观点,家庭教育不是家长“教育”孩子,因为家长仅仅是一些“大孩子”而已,大孩子也处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
大孩子、小孩子同样在路上。大孩子成为家长不需考核认证,也就是说,成为家长并不必然就具备指手画脚的能力。

 
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的能力,因此家长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为他的选择提供尽可能多的选项。

 家长是探路者,而不是向导;家长是孩子的狗头军师,而不是指挥官

 家长的作用是保护好孩子的天性,并让它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并知道如何发挥利  用,最终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孩子如果没有特长,或不发挥特长,如何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子女教育的失败是每个家长无法承受的,家长在这方面输不起。


 有些家长会说:是啊,所以我们严格要求,精力全放在孩子身上。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怀孕时胎教;出生后大脑开发;幼儿园就把一年级的课程都学完了;报特长班、  辅导班花了多少钱!
 
 

 为了考个好中学,小学入学时就求爷爷告奶奶择校、择班、选同桌,不就为了孩子吗!

 

 一上小学就天天辅导功课,不就是为了孩子吗!

 

  想法是不错,但做法刚好反了


你们在东营老刘那儿看到散养的鸡了吧?
 

携手团的其他人也兴致勃勃:看到了。
 

我:散养不是不养,是养,但有些不同。
 

圈养是把鸡放在一个个小笼子里,特点是标准化喂养,喂养根据的是人的需求,而不是鸡的需求,目的是让鸡根据人的需求定向生长,或长得快,或生蛋多,这当然不是鸡本身的需求,但鸡毫无选择的权利。
 

而散养是把鸡放在一个几百亩的大围栏里。围栏足够的大,鸡可以自由活动,吃啥根据鸡自己的喜好,人干预的并不多,与自然生长的环境差别不大,但在里面很安全,并且在食物不足的时候,也会喂食,鸡长得健壮,还能飞。
 

图片

(围栏够大吧)
 
 如果撤掉围栏,那鸡就纯自然生长了,没有喂食、安全没有保障,对鸡也不是什么好事,那就叫放养了。
 

散养孩子本来是我看了老刘散养的鸡,被别人逼急了,随口说的,现在看来还挺形象,借着鸡把圈养、放养一块也说了。
 

当然,纯属胡说。我说的话都是胡说,孔子说的叫“子曰”,我说的只能叫胡说,我姓胡,没办法
 

我的建议是在家散养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了。散养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对孩子成长有利,可以有效矫正现有学校教育的不足。
 

家长要做的是不管怎样,都要给孩子一个支点,让他有机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我说的家长并不一定是夫妻双方,也不需要家庭成员统一意见。

当然,如果能意见一致最好,不一致也无所谓,只要有一个人相信孩子比自己优秀,坚定相信他会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就可以了。一个人相信,与十个人相信,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管几个人,相对于整个社会都是很小的比例,但再小的比例也不是零,代表着与众不同的另外一种观点:孩子,你行,你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


这是他最为宝贵的一个支点。


如果现在的教育状况跟我小时候那样,八九岁才上学,天天上树跳墙的,小学老师小学还没毕业,高中老师没参加过高考,考上大学就一步登天,我肯定会在家辅导儿子们学习。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学习就是书山题海,反复强化,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能够坚持下来肯定没问题。
所谓的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早就被老师们用排列组合的方式把各种解法研究透了,都有标准答案,最终考的是记忆力,死记硬背的能力,这有利于一部分孩子拿高分,考个理想一点的学校。


至于能否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那绝对是另一码事,你懂的。


至于幸福不幸福,更是没关联。


我给小儿子开家长会时,老师算了一下,要考山东省实验中学,得分率要达到
93%,说明了什么?


说明现在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吗?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增加了吗?比原来更有创造力了吗?


打案是否定的。只是分数提高了,得到的是虚高的分,与“知识”没啥关系。有得必有失,失去了啥,却往往被忽略了。


我所做的就是不断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不要做一些得不偿失的蠢事。


你现是教师,将来还会是家长,我们每个人都有多个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同的身份,就要承担不同的社会义务,教师也一样,在学校是教师,负责教学。


回家呢?就不是教师了,在家给老公上课吗?不可能,在老公面前是老婆。


同样,在家的时候,在孩子面前是妈妈,妈妈不需要给孩子上课,如果妈妈负责上课,要教师要学校干
啥?


不要把种大棚菜的方法用来管理自己的独苗苗。


在家做妈妈该做的就可以了。


你也知道,作业是针对哪一部分孩子的,有一部分孩子,少做一些家庭作业成绩不会下降,而有的孩子作业再多,成绩也不会提高。想细分很难,孩子们的作业基本是一刀切,你要细分了,肯定有家长找你事。


所以家庭作业也可以看作捞分计划的一部分。


我说的家庭教育肯定不是捞分。


孩子一生中要学的知识太多了,不是只有课本上的才叫知识,这个知识与“知识改变命运”的“知识”不同,不仅仅是高考大纲范围内的东西。


“知识改变命运”本身是个伪命题,我们那时中专与大专只差一分,比中专低一分的孩子就没知识了吗?
但这一分就是天壤之别,低一分的种地,高一分一步登天,这一分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界线,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是分数,是学历。


学历就是一个梯子,所谓的命运只不过是不同的社会阶层而已,不同阶层之间的大门是敞开的,没有锁,但有台阶。


原来阶层之间的差距比较小,学历这梯子够长,直接就爬上去了。


现在高等教育平民化,高中毕业生三年就可以拿到国家承认学历的自考本科文凭,两年制职高在毕业时就可以同时拿到大专和自考本科两个文凭,文凭好拿了,但
问题是阶层之间的差距增大了,台阶高了,单靠文凭这个梯子已经很难爬上去了。


要爬上去需要个人的综合能力,可能还需要家庭实力。


有部分家庭实力强的孩子,根本不需要苦读来拿文凭,人家完全可以避开高考拿到需要的文凭。


寒门再难出贵子,“知识”改变不了命运。


不是我泼冷水,也不是我很消极。


我要说的是,“知识改变命运”中的“知识”到了回归它的本源的时候了!


只要有真知识,注意我说的是“真知识”,不是指课本上的“知识”,仍然可以改变命运,并且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知识的价值在于能服务于生活,那它肯定来源于生活。用课本把孩子与生活隔离,这样传授知识的人,脑袋肯定被驴踢了。


我不像某些家长理解的那样,只有中考、高考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的才是有用的,与考试没有直接关联的就是没用的。


孩子出生就开始为高考做准备,孩子为考试而生,准备高考是孩子未成年前的全部:


所谓的休息时间其实就像监狱里放风;睡觉是为了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吃饭还要考虑健脑。


孩子本身就好奇,就有学习兴趣,现在却要培养学习兴趣,很明显,教育出问题了。
这不是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


家长振振有词:为了孩子的未来。


先不说未来,至少
18岁之前是废了。


未来会好吗?思维被固化为好坏、对错的线性思维,
想象力没了,创造力没了,体验、感受的能力都没了!

翅膀剪掉了,凭啥飞!


为啥会这样?家长的期望很高,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强。


啥地方强?最有可比性的当然是学习成绩。好了还要好,永无止境,老师的作业要做,家长的作业还要做,还有见缝插针的辅导班,即使不是语数外,也是与高考加分有关的。


为了达到目的,家长一直生活在“比较”中,一只眼紧盯别人的“优点”,另一只眼寻找自家孩子的不足,不断地要求孩子:改、加油、努力。


为了比别人强,还自欺欺人的编造了一套歪理邪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怀孕就开始胎教。

出生就进行大脑开发。

没上幼儿园已经开始背诗写字了。

上幼儿园时一定要挑一个能学到“知识”的。


上小学就开始威逼利诱: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中学,考不上好中学,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一辈子就完蛋了。


考个好大学就一步登天,功名利禄全有了。

是否真是这样?家长才不管呢,他们也管不了,别人怎么得来的功名利禄他们也不知道,人云亦云而已。


这种家长名义上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比别人强,实际上他们是不能接受“自己比别人差”。


别人的未来会怎样?他们心里没底,所以
一直都生活在对未来的恐惧中,不断地跟别人比,别人有自己没有的就是好的!为克服恐惧带来的焦虑,不断地跟别人学。


实际上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是啥,只是盲目跟风,随大流,先胡乱的忙起来。忙起来就忘记了恐惧和焦虑,心安理得了。


他们本想比别人强,却步步落后。


像这种家长一般学历不高,自认为活得不太成功,并把自己不如别人,归结为自己学历不如别人。


实际上,他们故意忽视很多学历比自己还低的人也很成功的事实,忽视别人比自己工作更努力的事实,忽视别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扬长避短的事实。


“成功”的人,绝对不是随大流的人。


“输在起跑线上”只不过是这部分家长为自己不努力、不成功、不得志找的借口而已。


他们不愿从自身找原因,他们更愿意把责任归结为外部因素,得出“不成功”不是我的原因、“我确实没办法,只能这样”的结论,以此来给自己遮羞。


为了心里平衡,在孩子面前装出内行的样子,对孩子指手画脚


如果他不装逼,就没必要置身事外,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他只要老老实实的总结一下,把结论告诉孩子就可以了。


XX
的智商跟我差不多,但人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考上了大学,现在混得比我好。


XX
和我一起参加工作,人家人际关系处理的比我好,混得比我好。


XX
比我XXX,混得比我好。


放心,这么说自己心里平衡了,也丝毫不会影响你在孩子心中的光辉形象,这么说的效果肯定比你天天指手画脚好。


你做不到的,孩子用你的方法也做不到,你总是忘记了你曾经也努力过,因方法不适合,看不到希望,放弃了。


还有另一个极端,有一部分有权有钱有势的“成功人士”,对自己很满意,自认为高人一等。


当然,这一点也必须承认,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他敢这么认为,必有过人之处。


他们自认为已经找到了成功的捷径,孩子只要简单听话照着做,就可以走向成功幸福,即使比自己差一些,但肯定会比别人的孩子强。


他们也许不太看重成绩,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的路早就设计好了,并且这条路听起来确实很开眼界,对这种家长咱没资格评价,咱不是成功人士,只能拭目以待。


但我确实见过穷的只有钱的人,还有,监狱里也呆着一大批曾经的成功人士。


这两类家长采用的是圈养方式。


散养与此不同,表面上看,散养的孩子在家只要做完作业,就可以为所欲为的玩,而本质上,散养是一种心态:
尊重孩子,承认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有权、也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家长的作用就是支持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孩子的事孩子自己决定,家长不需要干预。


有家长问我:我孩子外语不好,她自己要求上辅导班,上还是不上?


我一贯反对孩子上辅导班,但这次回答的很干脆:听孩子的,上。她认为上辅导班有利于提高成绩,这也是她自己的办法,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的办法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的路也许有偏差,那又怎样呢!


在家长可控范围内犯错、走弯路,所付出的代价,肯定比将来家长无法控制再犯错的代价小。


再说了,家长认为错的,行不通的,对孩子来讲,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孩子正是凭借着这些不同超越父母。


还有,
在可控范围内,成功和失败对学习者来讲效果是一样的


散养有利于孩子发现自己的特点和特长,什么是特长?
特长就是自己擅长的,不用太努力就能做到,稍微一努力就能做好,而别人努力也很难做好的。


每个孩子都有特长,但有些孩子的特长能够被不断强化,而有些孩子的特长被家长判定为“没用”干掉了。


这两种孩子的未来肯定不一样。

放养则是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理由是忙于生计顾不上。


有人反驳我的散养观念,并举例:农村的留守儿童无拘无束,自然成长,有出息的不多,问题儿童却不少。


你说的是放养,不能用放养来反驳我的散养。

“问题”儿童,我真的接触了不少,不只是留守儿童,还有因病致贫的家庭、离婚单亲家庭的孩子。


我曾经有三年多的时间,经常到各地参加一些支持孩子健康成长的公益活动,这种活动一般一次要花两天时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与其中的一个孩子交流二十分钟。


我要做的就是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孩子相信一句话:
你与别人一样


只要把这句话深深地打入孩子的心里,这个孩子的人生就会截然不同。


我发现有些孩子的父母或抚养人(有的孩子父母双亡,也有单亲家庭把孩子交他人抚养),虽然对孩子关注的很少,但他们对孩子的影响一点不比圈养的家长小。


甚至,他们的影响更大,他们给孩子的不是一个圈圈,而是直接给他们戴上一副枷锁,他们用行动和现实告诉孩子:你不行,你没希望。


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告诉孩子:

咱没钱,上不了辅导班:没关系,去不了好学校:没本事,找不到好工作
······咱低人一等,认命吧。


孩子想一想,看一看,确实是这样······


他们的观念与圈养的家长基本一样,他们不认为孩子有能力为自己命运负责,
他们也是生活在比较当中,
不同的是圈养的家长整天为孩子瞎忙,而放养的家长也曾经短暂而简单的管过,经过比较后自惭不如;在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对比后,直接放弃了,并把放弃的理由告诉了孩子。


以此证明自己是无辜的,推卸自己的责任。


圈养的家长则是在威逼利诱、辅导班、择校、找关系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等手段都用完了之后,得到的仍然是与自己期望的相反的结果后,无可奈何的接受现实,选择了放弃。


放养的孩子,很多来自圈养之家,孩子在重重压力下,在种种限制的约束下,丧失了学习兴趣,或消极怠工或逆反对抗,家长不得不哀叹:完了,没戏了,混到毕业吧。


放养的孩子的共同点是自卑


自卑表现形式不一样,有的表现得胆小内向,一天到晚表情麻木,小有笑容,这部分孩子的自卑表现得很明显。


还有几种表现容易被忽视或混淆:


1
、自尊心特别强,只要触碰到他的敏感点,立马过度反应,他给别人画了一条红线,来保护自己。

2、自负。自负的本质是自卑,也是内心虚弱的表现,自负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优势,他们用夸大优势的办法保持与他人的距离,掩饰自己的不足,避免受到伤害。


3
、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他们拉帮结派,不遵守纪律,欺负同学,学习不用心,或根本就不学。这些孩子看起来很霸道,实际上他的本质也是自卑。他们拉帮结派的目的是抱团取暖,他们不断的寻找刺激,用刺激产生的快感,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虚弱或麻醉自己,严重的就可以称为自暴自弃。


他们最核心的问题都是自卑,解决的方式大体一致,我的做法是:


先把他从他的家庭背景和过去剥离出来:
父母不行不代表你不行,父母有钱不代表你有钱。过去的事情已无法改变,坦然面对,没必要内疚和自责。


然后帮他看自己的特点,有那些长板,有那些不足;
他羡慕、佩服的人也一样,有长板也有不足;
我有长板也有不足。
大家真的一样


再搞清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想成为怎样的人?分析要成为这样的人,他有那些长板可以利用,有那些不足需要弥补,并根据他的特点帮他分析,那些可以马上做,那些需要具备条件后再做,那些可以绕着走,让他看到希望,并明确下一步的行动目标。


最后,帮他分析并得出这样的结论:造成让他痛苦的因素都是合理的,不能改变,也没必要改变。
要在别人的屋檐底下仍然可以生活快乐的生活,让他直面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除非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不错,不然不提学习的事,只要把他的理想和自身特点联系起来就行了,他自然会得出需要认真学习的结论,他只要有了动力,剩下的只是方法的问题了。


每个孩子都有理想,只要他们看到了希望,就会产生改变的动力
。但结果何时出现,有的是立竿见影,有的却需要耐心等待。


以上几点,所有的老师都可以做到,
前提是愿意


有的家长是做不到的,但至少有两点都可以做到:


1
、告诉孩子:我不行,不代表你不行;或我有钱,那是我的,不是你的。


2
、等待,永不放弃。


后记:释禅携手团来济南的人比较多,谈的问题也比较杂,有些问题只点了一下核心,有的只谈了一些面上的问题,本想在本篇日志中补充几个具体案例,但考虑如果日志的篇幅太长,会影响朋友们的阅读,并且分享的越具体实用性越差,还是以后以说说或日志的形式单独分享比较好,如果感兴趣,可以继续关注我的日志和说说,我的
QQ及微信137082898.

图片


欢迎阅读【教育】类原创日志(点击标题即可):

散养的孩子和散养的鸡 
散养》的补充和说明
 爱——《散养》小结
 亲,你跟孩子有仇吗?
 让父母的高度成为孩子的起点

文章评论

孙健

散养的孩子,散养的鸡。

燕道灿

精品[em]e179[/em][em]e179[/em][em]e163[/em]

村妮儿

我家宝贝一岁了,我以后也会散养!考上大学又如何,能增加幸福指数么?

●沧州畅妈M20G9

{先把他从他的家听背景和过去剥离出来}胡老师家庭的“庭”错了[em]e120[/em] 你的关于与孩子教育的文章我都转了,这篇也比例外。赞同你的观点[em]e179[/em] 谢谢胡老师!

妮可.LB

一直认为女孩只要乖,听话! 而且也是朝这个方向努力。 慢慢发现孩子“太听话,太乖了!” 说的每件事都能按你的要求做,话也可以按你的要求说 我扼杀了她的天性,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应该不会太慢吧!

牵只蜗牛去散步

知识的价值在于能服务于生活,那它肯定来源于生活。用课本把孩子与生活隔离,这样学习知识的人,脑袋肯定被驴踢了。 [em]e179[/em] 说的太好了!必须转! [ft=,4,宋体][/ft]

幸福

单亲家庭的孩子怎么养呢,哪位亲赐教一下啊?

作家团湖南帮主小野

以前看胡律师的日记,看了一遍,只觉得好,但是并没有什么深刻的醒悟。所以积累了不少的问题,后来因为携手团,有机会跟胡律师见了一面。聚会的时候趁机问了我的疑惑。今天看这篇文章,我发现,胡律师这篇日志写得非常深刻,容量很大,各方面都说到了。佩服,赞叹。我发现,很多东西,需要你自己的积淀的。如果没有。读这篇文章不会给你太大的改变。所以希望真的想教育好自己孩子的朋友,建议一读再读。有些话你觉得很平常,但是却包含了深刻的大道理。所以请不要轻易遗漏,匆匆而过。

彭谦

胡老师说的,都是实在话。 身份不同,角色不同,散养与否,就得慎重考虑。 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爹妈,爹妈的想法不同,老师就不能轻易去提出散养。 当然,我们这种“野路子”的老师,可以在双方认可的范围内,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