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在乡村的童年——端午节
个人日记
端午节也叫端阳、五月节,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在我小的时候,每到五月节,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粽子,在辽西通常称为挣子。
那时 物质匮乏,日子平淡枯燥,家家都需要节日来调节气氛,除了过年和中秋节之外,五月节也要郑重其事地过,提前五六天,包挣子的黄米就泡上了,再加上少许大米,糯米太贵,很少有人家买,往年用过的挣子叶再煮一遍仍然能用。
五月节有挂艾蒿、桃枝、葫芦的习俗,一大早,家家户户就把艾蒿、桃枝和葫芦挂在大门上、窗户上,挂艾蒿、桃枝和葫芦要在太阳出来之前。艾蒿是在野地里找的,葫芦是自家用彩纸叠的,方形,带着小耳朵,葫芦要系在桃枝上。桃枝是辟邪的,艾蒿有着特殊的香气,能驱除蚊蝇、虫子蚂蚁,据说还可以防蛇。
挂葫芦习俗的来源有两种传说,一个是据说唐朝时的义军将领黄巢曾到过一位老太太的帮助,他告诉这位老人,只要在门口挂上五彩的葫芦,义军便不会骚扰。五月初五这天,义军攻陷了长安,老太太和邻居都在门口挂上了葫芦,确保了平安。另一种传说是天上的药王爷下凡看到人间毒虫横行,瘟疫泛乱,便把自己宝葫芦里的药分发给家家户户,告诉大家装在葫芦里挂在门口,就能解除灾难。不论是哪种传说,都是为了保佑平安。
五月节还要给孩子们手脖子上。脚脖子上佩戴五彩线,五彩线必须是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分别代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戴过的五彩线不能随便扔,要在五月节后的第一场雨后解下来,扔在河里让水冲走,意味着所有的灾难病患也都被水冲走了,可以保佑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姑娘们还要佩戴香包,香包是早就缝好的,小巧玲珑,内装晒干的香草,上面再用五彩线绣上小花小草,显示出姑娘们做针线活的手工,一个做工精巧的香包会招来婶子大娘的夸奖,被夸奖的姑娘心里美滋滋的。
还有的人家用麻扎成小扫帚和小簸箕挂在门框上,认为能扫走各种不愉快,簸出糟粕,有崭新的收获。把粽子称为“挣子”也是寓意为多挣钱。
所有的这些习俗,都是希望能驱除病患灾难,平平安安,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忙完了这些,才能吃挣子,包挣子很费时间,通常都是前一天就包好的,已经早早的在大锅里煮着了,一出锅,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黄橙橙的挣子蘸上白糖,或蘸红糖水,吃在嘴里,香甜黏润,绝对是上等的美食。一家人坐在一起,尽享这人间美味,温馨而又祥和。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是吉祥。
曾经的日子都以远去,如今,物质虽然丰富了,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端午节的味道却越来越淡薄,似乎没有了太多的期待,从前的那种感觉和气氛不复再有。
文章评论
深山樵夫
传说都是那么美好的,寄托的是人民的理想
晓风轻寒
你怎么记那么清楚?
知足
吃粽子喽![em]e192[/em]
风雪夜归人
总唤起小时的记忆……每个节日都盼哪!现在都不当回事,那时我们小时候是节日就盼!那时没有像现在那么多节日,国家没开放,当时的条件如果有这么多节日的话,可能早已揭不开锅了!单说端午节,头一天半夜孩子们就起床,半夜嗷嗷叫,满街都是睡不着觉的人……吵闹的很了,派出所穿裤衩子拿枪出来一顿枪把子都给打散了!并且口中大骂:妈拉个……你们他妈的都是俩鸡蛋给支地!街上人一哄而散!哈……想起来都快乐!
咏梅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两袖清风
童年的端午,难忘
点点萍
奇怪,咋不划龙舟呢?
美丽的坚守
说的极是!现在五彩线小孩不多戴了,香包也不多的孩子才戴,端午节俺们这儿也就象征性的煮几个鸡蛋和大蒜,粽子也懒得包了,都超市买现成的热热就能吃,一切快餐化了
草根CEO
老哥,可否征用一下你的这篇文章,我转发一下,让更多人看到。
寒梅
最有同感的最后那句(那种期待那种感觉那种气氛都没了)过节不过节的,都无所谓了
春草
现在的端午节真的好像只剩下吃粽子了。我们小时候过端午家家户户都会挂菖蒲陈艾,喝雄黄酒,吃包子,孩子们都会洗在端午这一天扯来的用各种草熬的水洗澡去百病,最闹热的就是看划龙船!
红尘有爱
物质生活丰富了,感情寄托却没有了。对节日的敬畏和信仰正在慢慢消逝,还是喜欢以前过端午节的氛围。
┈━═☆柔软的乌托邦
我们这里的小孩子,端午节这天,天不亮母亲就把五彩线搓成绳,系在孩子手腕。女孩子也会得到香包。也包粽子,现在粽子更是五花八门,有肉馅,豆沙陷等,小时候记得是红枣的。
在水之湄
什么叶子包的粽子黄橙橙的?说得让人馋涎欲滴呢!
橙之梦
提前祝节日快乐,平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