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华·文讯】存谢《张家口日报》2015115 韩咏华:宣传泥河湾文化 是我生命的支点
手机日志
韩咏华:宣传泥河湾文化 是我生命的支点
本报记者 郝莹玉
韩咏华,1965年出生于万全县,是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作家,省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末她走进泥河湾,并从此与泥河湾结缘。15年间,她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泥河湾写意》、《神奇的泥河湾》等诗歌散文,并为宣传泥河湾文化创立灏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她的宣传,许多人了解了泥河湾文化、认识了张垣。2005年,韩咏华被世界华人华侨联合会任命为泥河湾形象大使与泥河湾文化代言人。
阳原县泥河湾遗址,作为东方文明的摇篮与东方人类的发源地,镌刻于中华世纪坛标志人类发展进程270米青铜甬道的第一级台阶上。
以韩咏华为首的泥河湾文化团队,以宣传张家口地域文化尤其是200万年人类始祖泥河湾文化为主。从一个人到“泥河湾六姊妹”再到拥有一支以四、五十人为中心的“泥河湾大家庭文化团队”,直至辐射和影响全国甚至国内外文化界。上世纪末至今15年呕心沥血,韩咏华本人作为张家口土生土长的作家,赋予手中的笔以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与文化责任感,出版个人史诗《泥河湾三部曲》合辑《魂系泥河湾》等。
2005年,韩咏华被世界华人华侨联合会命名为泥河湾形象大使与泥河湾文化代言人。2007年,《神奇的泥河湾》一文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2008年底,将泥河湾文化传播到港澳台。2010年,创立文化传媒公司,确立以宣传泥河湾文化为宗旨的目标,率先提出“龙出河北、冀孕华夏、张垣文化、走遍天下”的宣传口号。截止2014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团队自筹资金举办了六届“泥河湾文化节”。使更多的人走进河北、走进张家、走进泥河湾,加入到自觉弘扬文化正能量的团队行列。面对记者采访,韩咏华坦言:“这么多年,我只是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宣传泥河湾文化。”
■ 访谈
记者:从你原工作岗位来说,和考古领域没有关系,你是怎样接触到泥河湾文化的?
韩咏华:我曾是一家国营大型企业的干部,喜欢文学创作,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末,开始走进泥河湾,被泥河湾的悠远古老,沧桑壮观所吸引、所震撼。在为家乡有这样独特而厚重的文化而自豪的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希望家乡文化能尽快走出去。回来后,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泥河湾写意》、《由战国古城开阳堡想到的》、《亲吻泥河湾》等诗歌散文。此后,我与文友、朋友、家人又一次、再一次地走进泥河湾,感受泥河湾的恢宏大气,感受泥河湾文化的了乡土人情。
2005年7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奥运会文化周活动,把泥河湾文化资料及阳原县的部分文化产业如根雕石雕木雕及当地文化特产,带到艺术节进行展览。随后,我又和时任阳原县县长的郭英、县人大主任杜世昌、县文化局长王宏宇、文化局副局长侯文虞、县泥河湾研究会副会长池涌、县文保所所长成胜泉等人,到北京召开泥河湾文化平台搭建会。我国考古界的权威人士和首都几十家媒体记者参加,取得了良好的宣传与合作效果。在本次活动中缘识世界华人华侨联合会任兴亮主任,我作为泥河湾文化的使者和形象代言人,为泥河湾文化向国内外宣传做出自己的努力。会后,我又创作了《泥河湾我的家乡》、《啊,泥河湾》、《根系泥河湾》、《与你同行》四首泥河湾歌词,刊发在报纸上。散文《神奇的泥河湾》,2007年6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予以发表。此后,我陆续创作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介绍泥河湾,将泥河湾文化的宣传当成了与我生命同在的责任和使命。
记者:你走进泥河湾文化稍早一些,而热爱泥河湾文化的人很多,你和韩广红、王墨瀛、张艳坤、韩亚娟、杨林中结拜为泥河湾六姊妹,后来又形成了素质高、能力强的文化团队,成为宣传泥河湾文化的一支中坚力量,请谈谈泥河湾大家庭文化团队?
韩咏华:也许是因为泥河湾文化魅力的吸引,或者和我作为泥河湾文化宣传形象代言人有关,更确切地说是共同的心志、理想、追求使然。自2007年始,我先后结识了同样热爱泥河湾文化的韩广红、王墨瀛、张艳坤、韩亚娟、杨林中。 2008年4月20日谷雨当天,我们在泥河湾小长梁遗址前焚香盟誓,愿意携手并肩,为泥河湾文化走出阳原、走向世界尽微薄之力,结成“泥河湾六姊妹”。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自愿自觉地加入到宣传泥河湾文化的行列。渐渐地,以我为原点,以泥河湾六姊妹为中心,繁衍成以梅大生、吴文堂、闫万鹏为文化艺术顾问,以全迎春、卜惠、苏永清、李玉林、高嵘、辛世贵、蒋世春、张淑琦、谢川、韩永军、韩旭东、张立国、李富、白建忠、伊金明、陈东风、孟宏等为核心成员的近五十人的泥河湾大家庭文化团队,并成立了由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考古专家、民俗专家、艺术家、作家、社会活动家、文学爱好者百余人加盟的协会组织。特别是得到了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很多文化学者、作家、专家如考古学家谢飞,文化学者栗永、王万举、任振贤、贾占生等,作家谈歌、关仁山、尧山壁、红孩、梁建章、燕照人等,资深媒体人和网络精英赵富山、李东顺、曹书杰、韩联社、齐梅鹿、郝小学、张华利、鲁荣琴、萍蕴、郭文岭、赵银之、李梅珍等的鼎力支持。国内有影响的刊物如《榜样》、《时代中国》、《中国诗歌在线》、《当代人》、《散文风》、《视点人物》、《风流人物、《中国诗》等以及省市的媒体也都纷纷对泥河湾文化团队进行报道。韩咏华个人出版史诗专辑《泥河湾三部曲》、与泥河湾六姊妹出版合辑《魂系泥河湾》,团队也频有散文、诗歌、小说等发表,抒发对泥河湾的深情。并以此为源动力,辐射开来,影响而去,涟漪般形成了“泥河湾作家群”。
为了宣传泥河湾文化,我把全家人都动员起来。胞弟韩永军既是助理又当主持人。五十多岁的大姐成了后勤主力。亲侄子与大家庭的第二代们也耳濡目染受到父母的影响纷纷加入进来。 泥河湾大家庭文化团队, 宣传文化的同时还资助泥河湾贫困学生50多人,每年都向学校和孩子们捐款捐物。我年近八旬的母亲,为了给泥河湾过六一的的孩子们做演出服,三天三夜没合眼,病倒了。团队队员自拍自演节目与从来没有欢度过六一的孩子们互动联欢,滋润了孩子们赤贫的童年。
为了操持每年泥河湾文化节,团队的每个人都会瘦上十来斤肉。其中我们团队的主管李玉林甚至都要内分泌失调很长时间。团队理事长高嵘在母亲去世父亲病危之际,守候在场地值班整夜未眠。好几个兄长抛下家中能获利好几十万的生意带着全家前来助阵,出人出力车车出钱…….所有起早贪黑忙碌的团队队员露天宿营在小长梁,吃不好也睡不好。但是,大家都很投入都很忘我也很无私。很多时候,是团队的精神感动了我,才有了一直以来的坚持与力量。
记者:作为灏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请谈谈公司与宣传泥河湾的关系?
韩咏华: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2010年底,注册成立“张家口市灏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旨在以宣传泥河湾文化为主,将宣传张家口整个地域文化为目标。 公司成立以来,除了每年投入大量物力与精力宣传泥河湾文化外,还举办过三届“张垣文化大行动”,邀请文化专家在涿鹿、阳原、张北等地举行“张垣文化论坛”数次。公司先后举办“国学大讲堂”、“泥河湾论坛”、“古城文化艺术沙龙”等活动。本着“诚信、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提供文化交流与服务、文化创意与策划、文化产品与产业事业的探索与发展,着力踏出一条“以文化产业颐养文化”的新路子。
我觉得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能安心做一件事,就已经很不容易。只要我活着,宣传泥河湾文化这件事,我会一直做下去。
记者:把泥河湾文化推向世界,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泥河湾文化宣传的形象代言人,作为“泥河湾大家庭文化团队”的带头人,请谈谈认识泥河湾文化的历史意义?
韩咏华:据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介绍,在最新入围的中国“百项大遗址”中,泥河湾遗址群是唯一以遗址群落形式入围的。它区别于单一的某个遗址,而是由数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遗址区构成,但它们又都在泥河湾古人类发展脉络范围内且具有很强很紧密的文化连续性。为此,泥河湾作为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文明发祥地,被镌刻在了2000年修建的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第一级台阶上。这片土地,给中国人类起源的理论和民族文化的历史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感动。也给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科学领域,开拓了无限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探索空间。其意义深远,广义到了对人类非洲起源一元论提出了挑战;广义到了确定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直到全部东方人类都是从泥河湾走来;广义到了泥河湾遗存辐射了大半个北方,仅仅泥河湾古湖涵盖了大同、怀安、万全、蔚县、涿鹿、阳原、宣化、怀来,直至京师等广大区域。也就是说,东方人类,都是泥河湾后裔,也就理所当然应该树立一条共同的血脉繁衍而来的大文化概念。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一个民族最需要的是创造和传播文化的人”既然泥河湾的祖源文化与三祖的祖先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张家口文化强市,助力申奥的文化品牌,那么,作为泥河湾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泥河湾大家庭的领头人,我也会继续努力,不遗余力,根据新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工作,带领团队为泥河湾文化发扬光大,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采访原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