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得《陋室铭》

个人日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 这篇《陋室铭》令人荡气回肠、稔熟于心的千古美文,曾经勉励过多少文人志士在艰难处境中保持自我,穷且益坚啊。谈起刘禹锡(772-842)这篇佳作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中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并有“诗豪”的美誉,在政治上最高曾任当朝监察御史,权倾一时。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永贞革新失败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但他始终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对一切。
         由于政治无常,刘禹锡后来一度奉诏还京任职,但是很快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而再次触怒当朝新贵,随即被贬为连州刺史。因为政治上的不得势,而且又得罪了太多当权者,后来刘禹锡被一贬再贬,直到被贬为安徽和州县的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知县是一个见人行事、看客下菜的刁钻小人,他见刘禹锡政治上大势已去,就把刘安排在县城南面一处面江的破败小院里居住,刘毫不计较,反而触景生情,一时诗兴大发,挥笔写了“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样一幅对联,贴在大门上。 
        知县听说后,便吩咐衙役把刘禹锡的住处迁到城北,住房待遇也从三间减少到了一间半。新居坐落在小河畔,旁边垂柳依依,也不失是一个好居处,刘禹锡也仍然不计较,又写了一幅对联贴在门上:“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这一下知县听说以后简直就是“恼羞成怒”,索性再次派衙役把刘禹锡的住处搬迁到了县城中部一个没有江水和垂柳的地方,而且这回只给了一间房子,只能容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屋。这回刘禹锡真的生气了,可是这一气,却成就了《陋室铭》这篇超然脱俗、意趣高雅的文章,刘禹锡还花钱刻碑,立在门前。
         经过后人修茸,如今坐落在安徽和县的这间“陋室”周围已经是绿荫环绕,芳草依依,松竹迎人,景色可人。面对这一切,除了仍有一丝悠悠的气息尚存以外,自然已经是“简陋”难觅了,可是仍然会令人不禁联想起那篇照耀千古的名作——《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014年6月28日辑文 曾经沧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精彩

你咋那来有才,希望能加你好友多向你学习。

田野

七律 家趣 春和桃妆莺月红, 伴香故里拜高朋。 倚窗细论诗词律, 伏案重读圣祖经。 浊酒骛神尝煎饼, 淡茶扬气品粉蒸。 围席包饺尤奇趣, 缘份绵绵不了情! 新韵十一庚

田野

渔家傲 芦苇 沼泽弯岸摇芦苇,延绵十里连臻萃。 斜堰曲滩风曳曳,齐摆穗,花间白褐无娇媚。 野淀横生妆绿衣,无华芦笛悠扬吹。 根入浊泥营净水,扁舟憩,蒹葭玉树恬然美。 (词林正韵第三部仄) 渔家傲 棉槐 坡路堤岸丛丛圃,萌长羽叶衬花絮。 紫穗引蜂多疾舞,君不注,一瞥车飞何关顾。 不弃贫寒应酷暑,身融盐碱烟尘雾。 一木固田方寸土,茧手苦,柔条巧扭筐担负。 (词林正韵第四部仄)

芬芳 芬芳

芬芳 芬芳/文 《乐》在荧屏于友逢, 《享》受人间最真诚。 《中》华美德代代传, 《秋》风送爽吻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