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耀九洲
与君共赏
文笔耀九洲
—— 拜谒安铺文笔塔散记
难得是个周末,我忙里偷闲,到安铺拜谒文笔塔去了。
对于安铺的文笔塔,以往我也曾来过两次,可算是并不陌生了,但离现在可也有好些年头。
可不知怎的,我近段时间又总有着想去看看安铺文笔塔的念头,这也许与六月份正值高考、中考时候有关,我想这个时候应有不少考生及家长去文笔塔请愿祈福的吧,于是我就去看个热闹去了。
安铺镇曾是“广东四大古镇之一”,与中山小榄镇、顺德容奇镇、东莞石龙镇并列。安铺镇始建于明朝正统九年(1444年),安铺镇凭借天然的安铺港在清朝嘉庆年间就已成为繁华的集贸中心,是历史上有名的“古商埠”。安铺镇的人文历史丰厚、文物古迹也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安铺的美食、白戏、八音、闹元宵、赛龙舟,关帝庙、骑楼和文笔塔等。在这里,我就拜谒的文笔塔作简单的介绍。
安铺的文笔塔又称文阁塔,座落于廉江市安铺镇西面约一华里处,处在九洲江出海口南岸畔。安铺文笔塔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由监生陈恭秀筹建,塔高三层八丈,内供文曲星君站立偶像。据《安铺镇志》(一九八五年版)里说,原塔“高三层约八丈”,当年“塔映水色,船帆穿梭”,乃“安铺美景之一”也。原塔在1964年被误作为四旧拆掉,1995年在各方努力下安铺文笔塔得以重建。
这座新建的安铺文笔塔,共有七层,高约33米,共有八角,角微微往上翘,塔角下大而上渐小。塔内的摆设:第一层供有文曲星公的偶像。此公右手握笔,左手捧经,样子甚是威武。在第二层,还有一个桌子,上面放座有一尊神像和放着香炉,供人上香拜祭。也许这尊神像跟河有关,大概是河神吧,可能是专管旁边这条九洲江的。而其余五层的里面则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登上文笔塔,可以俯瞰整个安铺的风景。文笔塔就依偎在蜿蜒而下的九洲江畔,放眼百里,远处尽是一片生机勃发的绿油油的稻田和菜地,或是鱼塘。因塔的北边是江流滔滔的九洲江,南面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绿油油的田野,地势平坦开阔,拥有地理的优势。虽没有 “孤高耸天宫”的壮景,却也算得上鹤立鸡群,在安铺镇独霸一方,在文笔塔顶层俯瞰四方之时,亦略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自清朝起,文笔塔建成以来,每年九月九日,旦期之时,海内外的学子文人纷纷前来膜拜,祈祷科举考试上榜,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还有些带来毛笔换取星君文笔,以此博取功名,人们来此拜祭是希望高中及第。更有甚者,用自己的笔来换取魁星公手中之笔,以求在考试之时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文笔塔不但被古代文人学士顶礼膜拜,现在还延续了这一传统,在安铺地区人的心目中,文笔塔就是他们考试的“定心针”。每年的中考、高考前,文笔塔总有很多人来替自家孩子祈福、希望是孩子们中考、高考过关,顺利升学。
你看,在文笔塔的一层魁星阁大堂,来了不少请愿祈福的学生和家长,他们虔诚跪拜在神像前祈祷保佑;抬头望向墙壁,就见到左右两边的墙上挂着很多红色的锦旗。有洒满尘埃的旧锦旗,还有崭新的锦旗,上面都写着赞美文曲星君的字样。这是很多学生考上理想学校后,家长来文笔塔还愿偿福,并送上感谢的锦旗。见到此情景,拜神请愿的小声说道:“拜文曲星真的这么灵圣吗?”庙祝听了回答道:“是的,能考取了就灵圣了,要不就没有这么多锦旗了!”我听了觉得很道理,哈哈!
文笔塔,顾名思义,应该与当地的人文发展有所关联的。的确,自修建文笔塔后,古镇安铺地区人才辈出,在悠悠500多年的沧桑岁月中,为社会孕育了多少人才,谁也说不清,那其中的文人骚客就数不胜数。特别是新中国后,安铺地区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考上重点中学和大学,为社会输送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这些年来,还涌现出很多诗人作家,如闻名文坛的何银华、何岩松、有黄康俊、肖复兴(呢喃)、董坚、周军、毛球等人,还有原祖籍是近着安铺芳流墩村的洪三泰及兄弟子女一门上十个诗人作家群。
当我登上文笔塔的最高层处时,俯瞰着江水滔滔的九洲江,我仿佛看到了前人在大海远处驾船向安铺港开来,那江面上“船只来往,帆景穿梭,水色塔影”是一幅多么谐美的图景啊!什么时候安铺文笔塔下的九洲江能再现这美丽迷人的景象呢?什么时候古镇塔下的考生考取更多国内外名校?什么时候九洲畔能走出震撼国内外文坛的大文豪?
安有志冲天,铺卷写宏篇。
文畅若河流,笔骄如塔坚。
(二)
塔矗九洲边,东西皆平川。
伸手采白云,昂首可碰天。
(三)
文笔耸苍穹,巍然堤岸中。
屹立势烣宏,威镇九洲江。
(四)
滔滔志凌云,浪花淘名流。
江水润文笔,翰墨古镇游。
(五)
塔高高七层,笔尖直指云。
天地当信笺,日月作雄文。
寄梦文曲星,展翅鹏鸟翔。
九洲江口处,鱼跃龙门阵。
2015年6月15日
以下是从文笔塔顶上看到周围的景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