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郑丽敏

个人日记

 作者 应红鹃
转自《今日象山》
 
 

都说年纪越大对象便越难找,因为年纪大了,懂事了,看人一眼就看出缺点来了。我想不仅是对象难找,朋友也是年纪越大越难找,以前的好友也随着岁月之河的流淌,每一个转角每一次冲洗便少了一些,剩下的增加的都是和自己心气相投的,是弥足珍贵的,郑丽敏便是我在年纪渐长后交往的一位朋友,我相信,她也会是我一生的朋友。

昨天陪同郑丽敏分送她的第三本书《濠水之鱼》,我们穿过熟悉的大街小巷来到她的一位位前辈和朋友中,用隆重的心把书一一送上。每一位拿到书的人都感叹地说:“你真不简单,现在安下心来写书的人可不多啊,一定会好好拜读。”这个下午,我俩拿着重重的书,楼梯上了又下,几乎没有一刻停歇,但是一种振奋的心情让我丝毫不觉得累。送书——这是一件多么风雅的事啊!这样的事我真愿意天天做,我真感觉缕缕书香随风飘散在大街小巷,芬芳了每一位相遇的人!

我看着身边的丽敏,齐耳的短发,灰色的毛衣,朴素至极。可是她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光华,一种由书香熏染的沉静娴雅,一种由积极有为挥发而就的活泼热情。这样的女人,你也许一眼记不住她,但是你只要安静地品读过她的文章她的书,你一定不会忘记她。你记住她是因为她的丰富。

郑丽敏是我们单位出稿量最多的记者之一,只有当过记者才知道一篇小小的文章见报都是不容易的。只要你稍有懈怠,新闻转瞬成了旧闻,所以只有马不停蹄。马不停蹄地采马不停蹄地写,然后因为报纸的版面有限,写了也不一定会发表,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郑丽敏的办法就是勤奋和用心。她曾经把同一篇文章用三种格式写,写成后让对方单位审稿,我想哪怕再苛刻的单位也会感动于她的这份真诚和用心。一稿三写,对于一位新记者来说都不可思议,更何况对她这样一位较为资深的记者。

巴尔扎克为了能日以继夜地写作,日饮咖啡30杯,郑丽敏为了采访和写作,基本上没有业余的休闲。她常常知足地对我说:“我们做记者是最锻炼人的,记者可以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人,只有不停地充电,才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和他们做深入的交流。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我真的觉得没有一分钟是可以闲下来的。”她的涉及面很广,除了写作,中医、烹饪都有爱好。和她交流,总感触于她思想的达观,和她相处,常常有助于我调整看人生的眼光,变得更积极!

郑丽敏出了三本书,孜孜不倦地工作着,我相信当她看着自己的一篇篇新闻稿,捧读着自己的新书,那种成就感是不需要别人再来为她证明的。不知是谁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世上,只要是有成就的人,一定有其成功的理由,勤奋程度,专业水准,与人交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