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

个人日记

图片

        导语:《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是中国最传统、最具有影响力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被今时的读者视为修身养性的嘉言宝训,经商、从政、贤达成者的枕梁经典。人们称誉《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

  无论你是从政、治学、经商者,还是创办实业者,无论你是成功者还是暂时的失败者,只要能认真读一读这部人生哲言小品集,都会开卷有益的。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作者工书善画,与董其昌齐名
 
 

       清风斋枯叟何某乃好事之徒耳,今录于斯,诸友同赏之清品美文外,于处世修身、砥砺操守或有启发

        卷一 集醒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

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 

      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 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 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 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利交所以必忤。

      淡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召亡国之祸。

      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 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积丘山之善,尚未为君子;贪丝毫之利,便陷于小人。  

      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势斗。

      才人经世,能人取世,晓人逢世;名人垂世,高人出世,达人玩世。

      造谤者甚忙,受谤者甚闲。

      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 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处事不可不斩截,存心不可不宽舒,待己不可不严明,与人不可不和气。

      以理听言,则中有主; 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 先远后近,交友道也。

      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

      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 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

      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

      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斑竹半帘,惟我道心清似水;黄梁一梦,任他世事冷如冰。

      欲住世出世,须知机息机。

      事忌脱空,人怕落套。

      人常想病时,则尘心便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欲不除,似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

      涉江湖者,然后知波涛之汹涌; 登山岳者,然后知蹊径之崎岖。

      博览广识见,寡交少是非。

      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常众;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人心好胜,我以胜应必败;人情好谦,我以谦处反胜。

      以患难心居安乐,以贫贱心居富贵,则无往不泰矣; 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强健,则无往不安矣。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富时不俭贫时悔,潜时不学用时悔, 醉后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攻玉于石,石尽而玉出; 淘金于沙,沙尽而金露。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

      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 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

      身要严重,意要闲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徐,
      心要光明;量要阔大,志要果毅;
机要缜密,事要妥当。  

      富贵家宜学宽,聪明人宜学厚。

      是非不到钓鱼处,荣辱常随骑马人。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小窗幽记》摘录(上) 
 
      卷二集情
      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明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韩翃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令后世有情之人谘嗟想慕,讬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崑崙,客无黄衫,知己无押衙,同志无虞侯,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耳。集情第二。
 
      几条杨柳,沾来多少啼痕; 三叠阳关,唱彻古今离恨。
 
      燕约莺期,变作鸾悲凤泣;蜂媒蝶使,翻成绿惨红愁。
 
      枕边梦去心亦去,醒后梦还心不还。  
 
      万里关河,鸿雁来时悲信断; 满腔愁绪,子规啼处忆人归。
 
      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
 
      桃叶题情,柳丝牵恨。
 
      蝴蝶长悬孤枕梦,凤凰不上断弦鸣。
 
      陌上繁华,两岸春风轻柳絮;  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
 
      良缘易合,红叶亦可为媒;知己难投,白璧未能获主。
 
      鸭为怜香死,鸳因泥睡痴。
 

《小窗幽记》摘录(上)
 
       卷三集峭  
      今天下皆妇人矣,封疆缩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犹喧;战血枯其人,而满座之貂貚自若。我辈书生,既无诛贼讨乱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寸楮尺隻字间见之;使天下之鬚眉而妇人者,亦耸然有起色。集峭第三。
 
      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
 
      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
      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
      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观人题壁,便识文章。
 
      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竹外窥莺,树外窥水,峰外窥云,难道我有意无意;
      鸟来窥人,月来窥酒,雪来窥书,却看他有情无情。
 
      一失脚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 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 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智,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  
 
      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
 
      荣宠旁边辱等待,不必扬扬;困穷背后福跟随,何须戚戚。
 
      懒见俗人,权辞托病;怕逢尘事,诡迹逃禅。
 
      春至不知湘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
 
《小窗幽记》摘录(上)
 
      卷四集灵  
      天下有一言之微,而千古如新,一字之义,而百世如见者,安可泯灭之?故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名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毕三纔之用,无非一灵以神其间,而又何可泯灭之?集灵第四。
 
      俭为贤德,不可着意求贤;贫是美称,只是难居其美。  
 
      志要高华,趣要淡泊。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
 
      茅屋竹窗,贫中之趣,何须脚到李侯门;草帖画谱,闲里所需,直凭心游杨子宅。
 
      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
      好笔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焕彩,
      好茶用以涤烦,好酒用以消忧。
 
      茅檐外,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竹窗下,唯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
 
      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
 
      遗子黄金满箧,不如教子一经。
 
      竹风一阵,飘扬茶灶疏烟;梅月半湾,掩映书窗残雪。
 
      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固野客之闲情,实文人之深趣。
 
      以看世人青白眼,转而看书,则圣贤之真见识;以议论人雌黄口,转而论史,则左狐之真是非。
 
      事到全美处,怨我者不能开指摘之端;行到至污处,爱我者不能施掩护之法。
 
      冬起欲迟,夏起欲早;春睡欲足,午睡欲少。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淨土。
 
      周旋人事后,当诵一部清静经;吊丧问疾后,当念一通扯澹歌。
 
      雨过生凉境闲情,适邻家笛韵,与晴云断雨逐听之,声声入肺肠。
 
      对棋不若观棋,观棋不若弹瑟,弹瑟不若听琴。古云:“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斯言信然。
 
      简傲不可谓高,谄谀不可谓谦,刻薄不可谓严明,闒茸不可谓宽大。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倚势而凌人者,势败而人凌;恃财而侮人者,财散而人侮。此循环之道。
 
      沧海日,赤城霞;蛾眉雪,巫峡云;洞庭月,潇湘雨;彭蠡烟,广凌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食,自有一段真趣;
      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厚味,只觉万状愁苦。
 
      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 我如为恶,虽位极人臣,有人议其过。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
 
      说得一句好言,此怀庶几才好; 揽了一分闲事,此身永不得闲。
 
《小窗幽记》摘录(上)
 
      卷五集素  
      袁石公云:“长安风雪夜,古庙冷铺中,乞儿丐僧,齁齁如雷吼,而白髭老贵人,拥锦下帷,求一合眼不得。呜呼!松间明月,槛外青山,未常拒人,而人人自拒者何哉?”集素第五。
 
      田园有真乐,不潇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
      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 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  
 
      居处寄吾生,但得其地,不在高广;衣服被吾体,但顺其时,不在纨绮;
      饮食充吾腹,但适其可,不在膏粱;宴乐修吾好,但致其诚,不在浮靡。
 
      琴觞自对,鹿豕为群;任彼世态之炎凉,从他人情之反覆。
 
      家居苦事物之扰,惟田舍园亭,别是一番活计;焚香煮茗,把酒吟诗,不许胸中生冰炭。  
      客寓多风雨之怀,独禅林道院,转添几种生机;染翰挥毫,翻经问偈,肯教眼底逐风尘。
 
      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
 
      文章之妙:语快令人舞,语悲令人泣,语幽令人冷,语怜令人惜,语险令人危,语慎令人密;语怒令人按剑,语激令人投笔,语高令人入云,语低令人下石。
 
      溪响松声,清听自远;竹冠兰佩,物色俱闲。
 
      肝胆相照,欲与天下共分秋月; 意气相许,欲与天下共坐春风。
 
      世味浓,不求忙而忙自至;  世味淡,不偷闲而闲自来。
 
      若富贵,由我力取,则造物无权;若毁誉,随人脚根,则谗夫得志。
 
      会意不求多,数幅晴光摩诘画;知心能有几,百篇野趣少陵诗。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人生自古七十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阴晴与烦恼。
      到了中秋月倍明,到了清明花更好。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漫把金樽倒。
      世上财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身转劳,落得自家头白早。
      
请君细看眼前人,年年一分埋青草。草里多多少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去瞋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
 
      以养花之情自养,则风情日闲; 以调鹤之性自调,则真性自美。
 
      口中不设雌黄,眉端不挂烦恼,可称烟火神仙; 随意而栽花柳,适性以养禽鱼,此是山林经济。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 三杯后一真自得,谁知素弦横月,短笛吟风。
 
      细雨闲开卷,微风独弄琴。
 
      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
 
      风起思莼,张季鹰之胸怀落落; 春回到柳,陶渊明之兴致翩翩。
      然此二人,薄宦投簪,吾犹嗟其太晚。孑然一身,萧然四壁,有识者当此,虽未免以冷淡成愁,断不以寂寞生悔。

      随缘便是遣缘,
似舞蝶与飞花共适;顺事自然无事,若满月偕盆水同圆。
  
      耳根似飙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
      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着,则物我两忘。

        卷六 集景

      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此时可以诗,可以画,而正恐诗不尽言,画不尽意。而高人韵士,能以片言数语尽之者,则谓之诗可,谓之画可,谓高人韵士之诗画亦无不可。集景第六。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日夕欲颓,池鳞竞跃,实欲界之仙都。自唐乐以来,未有能与其奇者。

      曲径烟深,路接杏花酒捨; 澄江日落,门通杨柳渔家。

      风晨月夕,客去后,蒲团可以双跏; 烟岛云林,兴来时,竹杖何妨独往。

      人冷因花寂,湖虚受雨喧。  

      凡静室,须前栽碧梧,后种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闭之,以避风雨,夏秋可开,以通凉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气,四时得宜,莫此为胜。

      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 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

      杏花疏雨,杨柳轻风,兴到欣然独往;村落烟横,沙滩月印,歌残倏尔言旋。

      看山雨后,霁色一新,便觉青山倍秀;玩月江中,波光千顷,顿令明月增辉。

      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

      绘花者,不能绘其香;绘风者,不能绘其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