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学历

关于鲁迅

                                                 
                                                                        鲁迅的学历
                                                                                       冷墨潇染 



       现在的人们提起民国的学问大家,总会想到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而对于鲁迅,人们总是有着复杂的情感。因为鲁迅毕竟是个杂文大家,没有拿出来立得住的专著,长篇小说,因而我很难把他归成文学家。今日翻看《呐喊》,对鲁迅的学历水平产生了兴趣。


       鲁迅读过的第一所学校便是我们熟知的“三味书屋”私塾。鲁迅12岁于此求学,直到17岁1898年前离开,首尾六年有余,倘若硬论,这应该算作是小学文化水平毕业了。因为家道中落的原因,鲁迅选择了江南水师学堂作为自己的下一站。在《朝花夕拾•琐记》中有如此记载。


      “无须学费的学校在南京,自然只好往南京去。第一个进去的学校,目下不知道称为什么了,光复以后,似乎有一时称为雷电学堂,很象《封神榜》上“太极阵”、“混元阵”一类的名目。总之,一进仪凤门,便可以看见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通。功课也简单,一星期中,几乎四整天是英文:“Itisacat。”“Isitarat?”一整天是读汉文:“君子曰,颍考叔可谓纯孝也已矣,爱其母,施及庄公。”一整天是做汉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颍考叔论》,《云从龙风从虎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论》。”

       鲁迅1898年进入江南水师学堂管轮班,然而1890年开设的这所新式学校已经显得破败不堪了。鲁迅只在这里读了7个月便不再读了,在《朝花夕拾•琐记》中记载是由于学堂太过“乌烟瘴气”,代表性事件就是学堂泳池淹死两个学生学校方面填了泳池,盖一座关帝庙来镇。也就是说,鲁迅并没有读完这所九年制的军事专科学校。


        这一年的年底,鲁迅离开“乌烟瘴气”的江南水师学堂,改考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的矿路学堂。在《朝花夕拾•琐记》中,鲁迅这样写道:“于是毫无问题,去考矿路学堂去了,也许是矿路学堂,已经有些记不真,文凭又不在手头,更无从查考。试验并不难,录取的。”也就是说,鲁迅从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的矿路学堂毕业了,而且手上还有那么一张毕业证书,也就是中专文凭。


       第二年(1902年),鲁迅等一行四人被保送到日本继续读书留学。鲁迅首先进的是东京弘文书院,这是一所类似于预科的学校,刚于这一年正式成立,专门为中国留学生学习日语和基础课程设立的,然而毕竟没有学历证书,只能算结业。这所学校拥有着一批辉煌的毕业生名单——黄兴,杨度,李四光,张澜,胡汉民,陈寅恪……


       按照规定,鲁迅应该选择一门专业进入专业学校继续深造,他选择了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性质——大专。在这里,鲁迅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发生了匿名信事件。其实鲁迅的成绩并不拔尖,在《藤野先生》中也写过自己成绩中游,也没有落第。然而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文献记载和朱正所写的《周氏三兄弟》里,鲁迅的成绩是丙等, “各科平均成绩65.5分,142人中间列68名,藤野先生的解剖学一科得分59.3分,是得分最少的一科。”(朱正《周氏三兄弟》)

       然而日本同学仍然认为鲁迅作弊,藤野漏题,这给鲁迅很大刺激。鲁迅写道:“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藤野先生》)接下来,就是参观了日俄战争中枪毙中国间谍而旁人麻木的幻灯片,使鲁迅弃医从文,这时,是1903年3月,鲁迅肄业,回到东京。


       由此观之,鲁迅先生的文凭是大专肄业。


       回到中国的鲁迅是在教育部挂职,在北大,女子师大受聘讲课,它的地位应当是讲师,是无法和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的胡适,早稻田大学毕业的钱玄同等人同享教授称呼的。然而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鲁迅留学日本虽不是学成归来,然而结识了一批进步同仁,革命导师章太炎(尽管章太炎没有把鲁迅看作自己的学生)等人,笔走春秋,批判社会还是值得肯定的。更何况当时的中国没有正式的大学(京师大学堂亦不能算),出个中学生就了不起了,所以也就不必再纠结于先生的学历了。


                                                 来源:简书 “旧事集”专题



文章评论

秋水伊人

学历不代表知识丰富,关键是后天的知识沉淀。例如莫言小学五年级毕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