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金近作·《当兵的岁月》之三·变成军人
null
酉金近作
变成军人
我们知道了,第十三航校的前身,是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等到兵员(应该还叫兵源)全部到齐,我们就被分往四个大队。从临沂来的几乎都在二大队;六中队不叫六中队了,改称八中队;八中队又分三个区队,我在二区队里。每个区队都是四个班,我和孙家范、李贵生又依次成了六、七、八班的班长;从聊城来的石学岭成了五班班长。临沂的张健到三区队去了。
为了让我们成为合格军人,航校首先要我们弄清为什么当兵?为谁当兵?怎样才能当好兵?首长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所以,现在要解决你们的阶级烙印问题,也就是思想问题。”因为我们全都来自农村,尽管都是贫下中农的子弟,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所以思想的根基也就不同,并导致了入伍的动机各异。抱着私心当兵,关键时刻是做不到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而军魂偏偏是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我们这些“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孩子,必须从现在起,抛弃所有个人杂念,逐步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祖国,不怕苦、不怕死的人生观。
忆苦思甜开始了,从红军时期开始,可以说这支队伍的每个成员,家家都有一本血泪账!我们大队政委是来自河北白洋淀的小八路,十二岁就给地主老财放牛,受尽了饥饿和欺凌,所以,由他第一个对旧社会进行血泪控诉┄┄我们八中队,进行忆苦思甜示范的是李传胜、杨元绍和我;李传胜是个孤儿,自幼丧父丧母,其后全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抚养,才让他从小学一直读完高中;他的重点在于思甜。而我的重点则着重于忆苦,忆我父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两次被维持会、还乡团逮去,被整得死去活来的苦难,以及差点儿被还乡团投进报废煤井里的仇恨——我父亲最终是被县武装工作队救出的。
端正入伍动机教育进行完了,接着就出军事操。军事操训练,不仅是训练军人站相、坐姿和走路的样子,更主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和整体观念。我们由集合、解散,立正、稍息开始,而后再按要领练习甩胳膊;会甩胳膊了就练齐步走,练完齐步再练正步!每天八个小时挺立在烈日炎炎的操场上,军帽、军衣、军裤全都湿透了,连皮鞋里也粘糊糊的!更让人难以忍受的并不是这些,大家知道,我们都是来自北方的新兵,北方干燥,不像处在四川盆地的成都,一年四季全都潮气腾腾!天天出操,衣内的汗水得不到散发,这就让山东和山西的兵,全都得了“绣球风”,就是X囊上出了疱疹!
疱疹像小米粒般大,内里充满粘水,发光发亮,起初给人以无法忍受的奇痒,吃药、抹药水都毫无作用!可它又挨不住新裤头的反复摩擦,最后就都一个个地破裂了!破裂之后,奇痒没了,经过一段刀割似的疼痛,残留的粘水和腐烂的皮肤慢慢地变成一层厚硬的痂儿。痂儿减轻了裤头摩擦的痛苦,于是,我们有了这段相对平静的日子。痂儿终究是要脱落的,并且大块大块地脱落,脱落下来的比剥掉的桂圆壳儿还大!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少了痂儿的保护,鲜嫩的皮肤再次遭到摧残,再次宛如刀割一般!如此的折磨,基本上是十天一轮回:破裂、结痂、脱皮,再破裂、再结痂、再脱皮┄┄航医说,这是你们水土不服,等以后你们毕业,离开四川,就会自然而然地好的!
患“绣球风”最严重的要数我们班的姚鹏林,姚鹏林比较胖,出汗更多。练正步走的时候,他的腰一直挺不起来,屁股撅得很高,像个大虾似的。我几次要求他直起腰来,他却可怜巴巴地说:“班长,我实在直不起来了!”随后,并不发胖的张从和跟另外几个人也都这样!军事操出不成了,于是中队请示大队。大队决定,将军事操改为射击瞄准训练。航校没有好枪支,好枪支都在前线部队。这里用于训练的全是过去苏联给的步骑枪。步骑枪高大且笨重,瘦小的人拿它都困难,且不说还要用它练习立姿和跪姿的瞄准了┄┄
三个月的军事训练结束,校务部便通知我们进行体检!本次体检就在航校卫生科,对此,大家的心情都很平静,认为这不过是为填写军人登记表提供个数据罢了。谁知体检后的第二天,消息灵通的杨学信便告诉我:“又刷下去四个!”我问是哪里的?杨学信说:“全是聊城的,没有咱临沂的!”我说他们可能要去航校农场了!杨学信说:“不,昨天下午,航校就把他们的新棉衣给换下来了,给了每人三十块钱,领到火车站买上票就回去了!”
就在杨学信说完这话的当天下午,中队颁布授衔命令,而后把帽徽、领章发给每个人,在区队长的指导下由自己缀上。晚饭后,近千名学员集中在军人礼堂,进行入伍宣誓。进入礼堂,我们首先听到了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而后又看清了主席台上展示着的八一军旗。带领我们宣誓的是校长范志辉将军,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当时誓词的大体内容是: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我宣誓:服从命令、严守军纪;捍卫祖国、保护人民;勇敢作战、不怕牺牲;绝不泄密,永不叛变!整个宣誓过程不到半个小时,之后便回去发课本、发讲义及笔记本。现在,区队变成了教学班,并且都有代号。一区队为314、二区队为315、三区队为316。314、316两个教学班的教材都由学员自己保存,唯独我们315班的在写上自己的名字后,又立即交了回去,由焦宝生用一只大牛皮箱装好上锁,重新送到校机要处的保密室。焦宝生被中队宣布为315班保密员。
整个航校共分四个系(一个大队为一个系)。前三个月,全校各系的功课是一样的,都是基础课,如《飞行动力学》、《飞机构造学》、《电工学》等,讲的是飞机为什么会起飞?飞机由几大部件构成以及它们的名称、作用和性能是什么?《电工学》就是讲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以及惠思登、安德逊等几个电桥的原理和作用,这些知识不属于保密部分。
上课的形式,军队学校与地方学校略有不同。上课前,全班学员须把帽子脱掉放在课桌的左上方,而后由教学班长点名。随着上课的号声吹响,教员得准时地在教室门口侍立。号声一落,是教学班长的一声大喊:“起立!”紧接着是众学员的不到十分之一秒里的同时立正;待教员、学员双方站好,教学班长便携带点名册,正步走向教员并予以报告:“报告教官同志,XX系315班应到学员40名,实到学员40名,报告完毕,请上课!”这时,教员遂接过点名册,跟着说一声“坐下!”便上课,从不寒暄、从不问候。
由于我们的课本不能带回宿舍,所以在听课的时候,除了认真听就是认真做笔记——因为笔记本可以带回去复习。我们315的专业与领航有关,设备之多,数据之庞,是其它三个专业无法比拟的。所以在整个学习期间,其他班都能轻松一下,而我们则不能;晚饭后,别的教学班可以去打排球、打篮球,而315的学员却没有那个兴致,他们的兴致是在路灯下面讨论功课。
学习尽管紧张,但由于接触的都是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全新知识,再一联系未来所要担负的任务,所以大家的心里还是轻松而愉快的。(待续)
文章评论
高原
报道。
梅花
看您的文章是一种享受,谢谢您给我带来的这种感觉。希望经常有的看……
海燕
[em]e179[/em][em]e163[/em][em]e181[/em][em]e156[/em]
若水
拜读朋友文章,了解军校生活,八小时在烈日下训练,真的够苦,不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是水土不服,怎么那么厉害呀!闻所未闻,一般人谁受的了啊!朋友经过那样的锻炼,非常优秀那是一定的了。[em]e179[/em] [em]e181[/em] [em]e183[/em]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