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金近作·《当兵的岁月》之四·课外生活

null


 酉金近作                         
                                                     
课外生活

 

在航校,大家都有一怕。怕什么?怕紧急集合!航校的紧急集合是家常便饭,每到星期六的晚上或者星期天的早晨,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必然会来一次。有时候刚刚睡倒,脑袋在枕头上还没放周正,就听到中队长或者区队长,一声令下“紧急集合!紧急集合需打背包、捆大衣,除了褥子之外什么都带,挎包、水壶、皮鞋、布鞋、牙刷、牙膏、茶缸和毛巾,一件不落。并且是摸黑进行,不许开灯、不许说话、不许碰撞桌椅板凳。

第一次紧急集合,弄得不少人都很狼狈,有把裤子穿反了的,有找不到鞋子的,有的背包还没出门就散了的,什么洋相都有,并且时间消耗太长!晚上集合,一般是围着大操场转上一圈,而后就回去休息;早晨集合,就出西边的小门,去市郊的小路上大跑特跑,一直跑到背包散开或者有人呕吐、晕倒为止。

全中队百多号人,将紧急集合的时间,由最初的五六分钟逐步压缩到60来秒。我们中队动作最快的要数焦宝生,这小子每次都不超过一分钟,最快时为58秒!我几次下决心想赶上甚至还想超过他,但都没有成功,我的最好成绩才60秒,连张从和都不如。回回在最后压阵的是姚鹏林,他一直在63秒左右。首长说:“对部队来讲,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尤其我们空军,尤其我们飞行部队,都是以秒为单位决定胜负的。有时候,可能就在一秒的时间里,不是我们消灭敌人,就是敌人消灭我们!所以,每一个同志,都必须牢牢地树立起时间观念,在这个问题上来不得丝毫的模糊和动摇!”

除了紧急集合,大家还有一烦,那就是打扫卫生和整理内务!全班十个人,六张双人床,宿舍的左右两侧各安三张,每侧各睡五人。五个人的毛巾,全挂在下床床头横杆的正中间儿,鞋子一律按皮鞋、解放鞋、布鞋的顺序摆放。毛巾也好,鞋子也好,都必须处在一条线上。十个脸盆儿,分放在两个盆架上,脸盆里的茶缸儿,它的把儿朝哪个方向?茶缸里面的肥皂盒儿、牙膏、牙刷,又分别与茶缸把儿构成多大的角儿,都有明确规定。副班长的责任,就是时刻检查这些东西,是不是一直整齐划一?打扫卫生,是靠学校的专门通知进行,有时候半天,有时候一天。室内墙壁、桌椅板凳,这些明摆着的就不用说了,只说地板、床板的缝儿以及床腿和地板的接触点儿,都得进行认真擦洗。擦洗不到的,就用牙刷蘸上肥皂水使劲刷,实在不行,再用针挑,直至挑得一干二净为止!否则,到时候检查人员用漂白粉漂过的比雪还要白的手套,朝上使劲一抹,一旦发现污痕,让你重新打扫倒是小事,丢了面子的中队长、区队长和班长,一级一级的脸上没有笑容,肯定叫你无地自容!

现在,人们都知道部队的被子、大衣全是叠得方方正正、有边有楞的。你知道它是从哪年开始、由哪个部队兴起的吗?我们的第一任区队长李永凯,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想在全校拔头筹!一直以来,部队对被子的要求,都是能叠成方块形及上面平整即可。而李永凯却不,他既要被子整齐还要被子有内角、外楞儿!为此,大家费了不少脑筋,随后就在被子上大搞打折的文章,将被面有褶皱的地方集中朝里掖藏;为了突出外楞儿,就用两只手掌不停地朝一处聚拢,直至一律呈现出平行和垂直的线条为止。叠大衣更是费劲儿,李永凯让大家充分发挥想象,用什么方式都行,看谁叠得最好?于是,你这样叠,他那样叠,真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地步!最终是谁叠成了今天的模样,我已记不起来了,反正这个叠法,是由空军13校八中队二区队的第XX期学员发明的!待被子、大衣的叠法最后敲定,校务部参谋便拿相机拍照,与材料一并寄往总参军务部,继而在全军推广。

现在,我经常在电视的军事节目中看到,为了使被子、大衣叠得整齐,班长、排长们都用一个专制小木板去拍、去刮。当时,我们也有人这样搞过,但随后被严令禁止了!因为这是为了整齐而整齐,而不知道整理内务的根本意义在哪里(包括上面的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的根本意义是,通过整理,来培养战士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来历练他们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好胜品格!因为航空兵的工作性质复杂,在以后的工作中稍有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所以不严格不行,不严格就是对事故的放纵,就是拿国家财产和部队建设当儿戏!来到这支部队,不怕你以前多么粗、多么暴,多么吊儿郎当,最终都会把你磨砺得像大姑娘一样严肃、认真、谨慎和细密——当然,也有磨砺不出来的,对于磨砺不出来的只有坚决淘汰!

课余时间,我们经常看到驻蓉陆海空军的首长,来二大队观摩、调研。此时,我们总算明白了,全校为什么只有二大队才住平房!

在锻炼大家严肃、认真、谨慎、细密的同时,教官们也没忘记培养学员们的雄性和豪气。记得第二年初夏里的一个星期天,天气格外晴朗。区队长伍思国便故意问大家:你们热不热?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热!他又问你们想不想游泳?你说还有不想游泳的吗?于是大家又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伍区队长就叫大家背上挎包(挎包里装的是毛巾和裤头),跟他一起去了锦江。锦江里的水,是从岷山融化下来的雪水,清澈透明。区队长先用手试了试水温,感觉有点儿凉,接着就用温度计作进一步探测,而后又问:现在水温只有十二度,你们还游不?怎么说呢?走了这么远的路,就是来游泳的,难道就因为是十二度就不游了?跟着大家就回答游!虽说大家的回答很洪亮,但是当人们真正接触到水的时候,不少人便犹豫了。只见孙家范、李贵生两位大哥,先捧了一捧水拍打了一下脑门,接着又捧了一捧水拍打了下肚皮,说了一声“由它去了”随后就钻进水里!我学着他俩的样子,咬了咬牙也由它去了!在水里我们奋力游着,一会工夫就感觉不十分凉了。由于江面不是很宽,我们很快爬上了对岸。在岸上被江风吹着,虽然也凉,但总比水里好得多┄┄区队长在那边见我们迟迟不回,便向我们招手,呼唤我们。由于衣服全在对岸,迟疑不解决问题,最后还是得咬牙游回去!

换裤头的时候,那十几个一直没敢下水的,看到我们便哈哈大笑,说我们都成了太监。伍区队长很认真地说:“他们是真正的男子汉,要说太监,你们才”——好像要说“你们才是呢”,话到嘴边,区队长没说,跟着他自己也笑了。

在航校,月月有晚会,周周有电影,队队有歌声(也叫“路路有歌声”,就是说,部队一行进在路上,就得唱歌),这是要求。当然,不行进在路上时,只要大家聚会,也都唱歌,并且是不停地拉歌。星期六看电影,二大队闹腾的最欢。狡黠的区队长们,将四川的好多拉船号子、砍樵号子,填上拉歌的词儿,向其他兄弟大队大发进攻:“X大队哟尔,来一个哟啷咯,欢迎你们啷啷才、哐才,来一个哟,啷咯!”“X大队呀,噢嗨,快快唱啊,噢嗨,再不唱啊,噢嗨,不像样啊,噢嗨!”一、三、四大队经常被二大队“牵着鼻子走”,唱了一支又一支,而二大队自己却一直在喊号子,好像一个“家庭大主妇”,到处派活!惹得人家都不服气,随后便联合起来,有呼有应地共同向我们发起反攻┄┄

在毕业的前两天里,区队长们便找来一些废报纸,叫我们为下一期学员糊信封;在糊好的信封正面,再糊一小块白纸条,以便在上面写通讯地址。这个传统不知道保留多少年了,我们刚到航校时,给家里和同学寄信,就是用的这种信封,弄得家里和同学都认为我们很穷,便纷纷寄信封、寄信纸来,后经解释,他们才不寄了——这个传统,我们后来带到了部队,而部队则认为这样做太寒碜,有损部队风貌,于是就被禁止了。

人民解放军自抗美援朝后,就大力推行并落实一种作风,名曰“三八作风”。三八作风即三句话、八个字。三句话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八个字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据说,这三八作风,当初就是刘亚楼司令员在十三航校概括、总结出来,而后在全军推广的。

 

文章评论

笑世缘

当兵的往亊,读来亲切,纯朴的语调,感至人心弦。不是高谈阔论,却彰显人生哲理,胜那“精英”狂言。

笑世缘

一、二、三,想全占,专让梦儿、笑语不沾边,还要气气海梦园。

笑语东风

我占四楼,4是发,也不错啊。大哥写的好细腻啊!

海燕

读<<当兵的岁月>>让我感觉,如同亲自倾听一位转业回来的邻家大哥在亲切地叙述,自己真实纯朴,平凡又感人的经历。[em]e179[/em] [em]e163[/em]

若水

朋友的文章,准确地反映了毛泽东时代的部队生活,官兵关系非常融洽,亲如兄弟,真实不虚,部队的生活既紧张又有序,又不缺生动活泼,凡是在部队锻炼过的人,动作快,爱干净,性格都比较开朗。看您这篇文章,我想起有一次部队晚上拉链,由于紧张,背着背包的我,慌乱中脚踏空,竟然从二楼滚到一楼,您说丢人不?幸好没伤着,战友一把将我拉起,爬起来又跑。您叙述的这一切,确实比我们要求严格多了,毕竟是军校嘛,我们在机关,所以没你们紧张。[em]e179[/em] [em]e189[/em] [em]e181[/em] [em]e183[/em]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