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金近作·《当兵的岁月》(附)生死记忆

null

酉金近作 

                生死记忆

 

从离开飞行团及转业地方的多年里,只要稍有空暇,众多战友的音容笑貌就会纷纷涌进我的脑海。喜事难忘,哀痛之事更是萦回。曹聚华之死和双机相撞的事故,以及那个不知姓名的新婚女子的丧生,一旦想起,仍会唏嘘不已!

曹聚华是青岛人,一九六零年入伍,一九六九年春天,由机械师改为师司令部的体育参谋。当机械师时,他吃苦能干,飞机每次飞行或者试车完毕,他都会冒着高温钻进喷管去作检查;一个油门把手,他会调了又调,达不到最佳状态,绝不从座舱里爬出来。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对别人的要求也很严格,在机场,你随处都能听到他咋呼的声音。他一当参谋,我们立马感到清静也不是好东西。

六九年的秋天,曹聚华的父亲专门从老家来看望儿子,并且带来一个极好消息:有个漂亮姑娘想嫁曹聚华!就为这事,曹聚华一直亢奋着,像一只打足了气的篮球,走路全都一蹦一蹦地!训练的时候,他将老爹安排在机场的安全之处,让老人家看看飞机的起飞和着陆。照理说,曹聚华既不是作训参谋、又不是专业主任,飞行对他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可以陪老爹在旁边看飞机的。然而,机械师的本能却没从他身上消失,当了参谋后,只要飞行,也没忘记帮助机械师们加油、充气、排除故障什么的。这一天,他再次爬牵引车到着陆线去!爬牵引车可以,可你得叫牵引车停一下呀!他不,他却要在牵引车奔驰的时候,来个飞身上车!谁知道这车的后挡板没有卡牢,忽地一下翻了过来,瞬间将他摔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待大家把他扶起,任怎么呼喊,就是不见有丝毫回应!

救护车急速赶来,将他送往师卫生科;第二天仍然未醒,不得不转往上海。

曹聚华是我们中队长齐殿忠一手带大的,由于他对工作的吃苦耐劳和一丝不苟,很被中队长看重。中队长平时就把我们视为小弟弟,对曹聚华更是如此。曹聚华出事后,齐中队长和我们一样,两天来,饭和菜全都没了滋味!中队长一天一个电话往上海打,而后再将病情反馈我们。我们所听到的不是“依然在昏迷之中”,就是“还没醒过来!”又过了数日,终于传来噩耗:曹聚华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不少同志立马蹲在地上大声哭骂!骂老天爷、骂开车的、骂曹聚华!“曹聚华你个狗东西呀,为什么要撇开您老爹,撇开战友们走了呀?!”

好多本可以避免的事却偏偏避免不了!

为了群众行走安全,修建机场伊始,部队就在跑道北头一百米处修了一条小路。一九七二年大年初二的晚上,硕放公社放电影。住在跑道西边的群众,却要“宁走一步险,不走十步远”!趁着天没黑就横穿跑道去了放映场。对老百姓来说,不管飞行还是不飞行,横穿跑道都是非常危险的——不飞行,值班飞机随时可能起飞,外地的飞机也有突然迫降的可能!对这种潜在的危险,部队经常去农村作以宣传和告诫。没想到的是,居然还有人置若罔闻!

该晚,恰好是夜航大队的训练时间。十点左右,我们师长着陆。在强烈的跑道灯光照耀下,师长似乎看到右前方有个黑影儿,他还没来得及想那黑影儿是啥,紧跟着就感到飞机颠簸了一下┄┄走下飞机,师长把此事告诉了机械师和作训参谋。机械师随即拿手电去察看右机翼的情况,结果发现,右机翼下面的副油箱深深地凹进去一块!这是撞到什么物体了!参谋们没等首长吩咐,拔腿就朝跑道奔去。不一会,他们发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堆在那里,用手电一照,看清了是人的上身肢体!两个参谋一边心中发毛一边继续往南找,在不远处又发现了死者的下肢┄┄

死者无名无姓,也不知道是哪里人氏,一时无法联系。正当大家郁闷之时,忽然有个小伙子从西面赶来,问是否见到一个姑娘从这里路过?参谋们没有直接回答这事,便问他和那姑娘是什么关系?小伙子说,她是他老婆,刚刚结婚三天,自己是倒插门过来的,刚才去墙门镇(公社驻地)看电影了。看了一半,老婆说身体不舒服,先回来了。等到自己回到家,却一直没见老婆的影子!

一切都明白了!部队人员看到这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只好实话实说,并且一个劲儿地对他进行安慰┄┄后来部队经过各种努力,在无锡市给他谋了份工作。谋这份工作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他,而是想通过他去养活死者的父母。但不知道这小伙子后来做得如何?

有个成语叫“欲速则不达”。可上面这件事,已经不是达与不达的问题了!因“欲速”而给家人带来的痛苦,甚至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在我们周围见得还少吗?一九七六年的国庆节,守护南京长江大桥的某高炮部队,欲进行防空演练;配合他们演练的是我们团。到了规定时间,该起飞了,可不见了电源车,千呼万唤不见其影儿!十分钟之后,它来了,原来是充电去了!人们不禁要问:今天是战备日子,你们昨天干吗去了?

升空后,长机对僚机说:“这十分钟在地面耽误了,咱不能叫陆军兄弟在那里干等,咱要在空中把这时间抢回来!”僚机回答“明白!”有时候看似明白的事情,其实在那个关键时刻自己还迷蒙着!此时此刻,难道你不明白,得在长机加速之后自己才能加速吗?为什么不等长机加速你就加起速来?这一加速不要紧,僚机的机头直接撞上了长机的尾翼!尾翼是由垂直安定面和水平安定面组成的,垂直安定面是飞机的舵,飞机向哪里转弯,转多少度,全靠它;水平安定面是负责飞机升降的。长机感到自己被撞了,想转一下弯看看僚机,然而,无论怎样蹬舵就是蹬不动,飞机一个劲地直线飞行!他想找个地方迫降,尽量把飞机保住,而水平安定面也被死死卡住,无法叫高度下降!呼叫僚机多次不见回声之后,长机估计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遂向地面指挥所报告。指挥所最后命令:找个空旷地带跳伞┄┄

就这样,两架飞机,一个飞行员说没就没了!这是能叫人目睹到的疼痛。当你不知道机毁人亡,可就是人机两不见时,又作何想?

一九七四年冬天,一个寒风凛冽的飞行日。傍晚时分,飞最后一个起落的X副团长却在该回来的时候没回来,怎么呼叫都没有应答,你说我们这时是怎样的心情?如果是失事,最后的几秒钟里,飞行员应该有报告或者有其他什么反应的,可直到黑天,也没得到老X的任何信息!第二天停飞,领导一面叫大家分析出事原因,一面让四周市县帮助查找有无失事的飞机残骸?然而两天过去了,动静依旧杳然。此时,人们不得不向一个令人耻辱的事件上猜想┄┄大家的心就像被一块磐石挤压着、研磨着!被折磨久了,人们就反过来再用老X的过硬技术和过硬思想来安慰自己。一周之后,终于听到有人说,某日某时不仅见到一架飞机掉进了太湖,而且还见到从飞机上弹出一个白点儿!显然,那个白点儿是降落伞!但令人高兴不起来的是,这几天不仅寒风刺骨,而且还时时下雪,太湖水面已经结冰;结了冰的湖里不会有人打渔的!没有打渔的,那老X能有救吗?大家开始想象老X在冰冷的水里,是如何地挣扎、如何绝望地呼救、如何慢慢地离开自己的生命——想象又变成了钢刀和砧板,让我们的心天天在上面破碎!在部队准备为他召开追悼会的时候,突然喜从天降,老X没有死,还活着!老X最终还是被渔民兄弟搭救了!一因老X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二因当时通讯设施不发达,所以就没能及时联系上。这次事故,是因发动机起火和无线电故障造成的;因为太湖四周城市密集,所以X副团长只好抱着九死一生的希望朝湖里跳去!

四次事故,三条人命,三架飞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下,我们适当地珍惜、爱护一下生命,难道不必要吗?作为军人,时时把战友的安全、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不是也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吗?(完)


文章评论

梅花

仔细阅读了一遍,不是亲身经历是写不出如此的感受…写的非常的真实没有半点的渲染,谢谢您了。

高原

唉!多么沉痛的教训和回忆。大哥辛苦了。

明华轩

[em]e160[/em]事故无情,但可以预防。[em]e177[/em]

若水

多么深刻的教训啊!安全意识,一定要有,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大意,看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可却避免不了,让人痛心,特别是那位曹战友与父亲在那样的场面中生离死别,对老人的打击不知有多大啊!多么可怜的老人!朋友这篇文章写的真好,起到警示人们的作用。[em]e115[/em] [em]e183[/em] [em]e163[/em]

海燕

如果当时多有一点防范意识,安全意识,安全飞行就可以避免这些悲剧。人们应该吸取这些沉痛的教训啊!感谢明华老师的文章,在我们了解您亲身经历的同时也愿意分担您的痛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