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洮南(三)

原创文学

 

在老姐即将要升入初中的前半年,全家搬回了城里。据老爸说,是为了几个孩子的将来才举家返城的,那时老哥十六,老姐十三,我十岁 
 

I城里虽然有好多新奇,却真的没有想象中的事事如意。在乡下的时候家里不缺什么,可是到了城里,时时处处都要花钱,生活变得异常的困窘。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很大差距,因为经济拮据,我们暂住在姑姑家。
 

受不了寄人篱下的日子,老妈和老爸以举债的形式,在郊外买了三间一面青的房子,(一面青,就是房子的四面都是土框儿,在顶部两个房山头有砖累叠)一住就是五年。
 

每月的月初,老爸都会骑着自行车到粮店领粮,口粮是按照人口分配的,除了老妈是农村户口,我们兄妹三个都是商品粮,固定的口粮倒是减轻了家里的一部分负担。
 

房子前面有一个大大的菜园,老妈说,在城里生活,一点都浪费不得,要学会充分利用空间,种点菜还能贴补家用。没过多久,就张罗着在院子里打了一眼水井,井深水好,水清冽,还可以直接饮用,过瘾的很。用的时候,需要用半桶的水,引着,手不能停,要顺着水流,不断的加快压动的频率,这样才能把深处的水引出来。熟练了压井取水,我和老姐对于浇园子,摘青菜,乐此不疲。老妈还利用院子和房子的空挡,盖上了猪圈和鸭舍,这样一来,老爸的工资加上老妈的补贴就够日常支出和礼尚往来了。
 

老妈常说,在刚回城里的那几年,多亏了乡下亲属的接济和帮助,我们家的日子才得以顺利转型。她还说,做人要饮水思源,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
 

家附近有两个砖厂,生产着大量的砖坯,砖厂的四面都是被挖过的土方,每个坑都是整整齐齐,口大深凹,俯视看,就像切好的豆腐摆放在那一样。赶上下雨的时候,积满了水,稍有不慎,就会滑下去。被大家称为酱缸坑,在我印象里,那里就和沼泽地差不多。老姐就是在那个时候出事的,因为撵鸭子,掉了进去。等到救上来的时候,没了任何生命迹象。老爸喝着闷酒,老妈假装着坚强,老哥更加沉默了,而我似乎在瞬间成长。我一直在回想,我的内心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强大无比。
 

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家里都被悲哀笼罩着。老妈悲戚的说,如果不回城里,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老哥和老姐在学习上拔尖,相比之下,我就相形见绌了。老姐一直都是爸妈的骄傲,是被认为会考上清华北大的料儿。事实上,没有如果。
 

从那以后,老哥和我小心翼翼,即便我是老小,也不再任意妄为。每每有让父母担心和操心的时候,我就会想,为什么当初滑到河里的不是我?为什么把我留下?
 

上学的路很遥远,四中下道儿往南的路,几乎都用脚丈量过。当时学生能骑着自行车上学都是奢望,每天一小帮儿同学乘着11路车上学、放学。(所谓的11路,就是靠着双腿前进)。
 

做老幺什么都好,就是用的东西都得捡剩下的。
 

老姐的车是新款的二六车,每次都是我搭着她的车,好在我体轻,没引起她的不满。后来,就蹭老哥的车。二八车型,对于我这样的身高,确实略显高了点。每次坐在后面,都要把着车架,窜几次才能坐到上面。偶尔也有窜过头的时候,就直接摔在另一边了,虽然屁股很疼,但还是忍不住大笑。
 

赶上下雨天,满路泥泞,寸步难行。穿的鞋子通常会被粘泥拽掉,每次到学校,后面都是拖了一趟儿甩不掉的泥巴。老哥每骑上一段路,都要下来拿着准备好的小棍子抠前后瓦盖儿的泥,才能继续前行。
 

那时候,最希望的就是有辆自己的自行车。可直到大学毕业,才算真正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想要的终于等到了,却再也没了当初热盼的感觉。

 

 


文章评论

劉暢

好细腻的表达!好像穿越到过去......关注更新中~~

张老师作文工作室

我还记得你上小学的自行车呢,还另我羡慕够呛呢,哈哈。上了初中,我还骑了一阵子大二八自行车,想想也挺好玩的。

黄山

往事如烟随风去 真情在人间 物是人非梦里寻 欲泪又心酸 字里行间又一篇 恰似见易安 才女出露尖尖角 佳文作 难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