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分享


图片
小提琴协奏曲一般多为三个乐章结构,也有单乐章和三个乐章以上。以三个乐章为例;第一乐章多半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往往有两个呈示部,协奏曲的第一个呈示部近似前奏,只由乐队奏出,在这里两个主题都用主调陈述,而且它的呈示都比较紧凑、压缩,好像还只处于胚胎阶段似的,有时个别主题甚至还暂不露面-。总的说来,作者这时候好像有意贮存音乐形象的强大表情力量,留待独奏乐器去发挥似的。到第二个呈示部,独奏乐器加入进来了,乐章的基本主题由独奏乐器充分予以揭示。这时,不但乐章的第二主题按奏鸣曲形式的基本要求转入新调,而且连呈示部的连接段和结尾段也都成,为技巧辉煌的段落,它既丰富了呈示部的对比素材,又衬托出富于旋律性的基本音乐形象。类此的"双呈示部。秦鸣曲形式,是古典协奏曲的第一个特点。其次,为了丰富独奏声部和为独奏者提供炫技的场所,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总有一长段华彩乐段的穿插,这华彩乐段以乐章的基本主题素材为基础,由独奏者单独表演,这种表演有时是即兴性的,即听任演奏者尽情发挥,所以作曲者只在乐谱上指出华彩乐段插入的地方,而不把这段音乐写出。但是由于即兴发挥有时会破坏乐曲的统一,所以,在贝多芬之后,这种华彩乐段一般都由作者亲自写出。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通常总是慢速度的,便于独奏乐器抒发其歌唱性特点。为此,作者有时还为它冠以浪漫曲(Bomance)或小歌(Canzone)等小标题。曲式结构多为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第三乐章时常带有活跃欢快的特性,往往用奏鸣曲形式或者回旋曲式。所谓回旋曲是由一个基本主题素材同其他各种不同主题交错构成的,由于音乐常常回到基本主题上来,因此有了"回旋"(Rondeau)的名称,这种曲式可以标明为ABABA或ABACADA。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协奏曲
   
 

帕格尼尼D大调小提协奏曲

 
 

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圣桑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陈刚、何占豪(俞丽拿版)

 

文章评论

诗人

[em]e179[/em] 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