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祥
个人日记
'五不祥
文章来源中华传统文化
文章来源中华传统文化
孔子曾对鲁哀公说,“不祥有五: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大意是说,损人以利己,是自身之不祥;遗弃老人而只顾孩子,是家庭之不祥;舍弃贤明之人却任用不肖之徒,是一国之不祥;年老智慧者不愿意教导,而年轻人又不好学,是世风之不祥;有才有德的人隐退,愚昧的人却掌握大权,这是天下之不祥。
归纳起来,孔夫子所谓“五不祥”实则讲的是四个方面。
“损人自益,身之不祥”,直指私心、贪欲。人之所以会损人自益,就因为太自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才会干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自私自利发展下去的结果是贪得无厌。若人心里常揣个“小九九”,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很容易一步步发展至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虽然社会转型时期法制还不够完善,对违法乱纪营私贪腐现象尚不能一一及时查处,但经验告诉我们,“损人自益”的人大多难得“善终”。有些人暂时没“出事”,但难免终日惶恐,不得安宁。而东窗事发者,身败名裂,轻则妻离子散,重则家破人亡。
“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讲的是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孝养父母,尊敬长辈,是为人子女、晚辈的本分,自当尽心竭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孝”的含义甚广。比如由孝亲延伸到尊师,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由孝亲扩展到仁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传。可以说,孝道是人之为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根基。如果“弃老而取幼”,不讲孝道,不但“家之不祥”,整个社会也会失序,遑论和谐。
“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夫子在这里把“教”和“学”作为一种民风世俗,如同我们今天所说的“学风”。比如我们建设“学习型”单位,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同志们要热心传帮带,肯教、会教,乐于把好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后来人;年轻人更要有勤奋谦虚、好学上进的学习态度。两方面相结合,优秀的传统和文化才能传承下去。如果做不到,在孔圣人看来是“俗之不祥”;用于衡量当下,则连“学习型”都谈不上,又何来风清气正、可持续发展?
还有两个“不祥”都是讲用人。“释贤而任不肖”,“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在今天看来,则完全违背了任贤选能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其结果,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地方甚或整个国家———也即古时所说的“天下”,当然都不会有好日子过。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复杂形势来看,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恰是许多腐败现象的源头,也是当前亟待我们解决的重要问题。
夫子娓娓道来的“五不祥”,看似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批判,其中却贯穿着“修身、齐家、治国”的深刻道理。对于今人而言,以史为鉴,关照古今,善察“不祥之兆”,勇断“不祥之根”,才能培育“吉祥之因”,避免“不祥之果”。不论对于人生还是国家,这都是真正的大智慧。
文章评论
子非鱼
此五不祥,祸乱之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