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地鸫
个人日记
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分布在东亚和澳大利亚一带,其繁殖区与留居区零星分散,包括日本等岛屿。我国有两个不相连续的繁殖区,一在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及其东部山地,一在台湾。南亚热带和东部沿岸地区是它的越冬区。摘自:中国动物地理(张荣祖著)
上边小图是发现虎斑地鸫的小生境(第28号调查样线,乌拉特后旗境内)。
拍摄地点:阿拉善左旗图克木嘎查东北部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交界处。
拍摄时间:2014年10月7日 中午晴天。
向导:牧民青格勒图。
虎斑地鸫迁徙路过此地,牧户有饮牲畜的水源。飞起时,非常显眼,体大色黑,低飞,翅展收缩快,惊惧。藏在旱榆树上找了好长时间才把它惊飞出来,落在200米外地面,稍停,向小沟里串去隐蔽。看不见它了,它也看不到我,预计它的步幅速度和小沟的走向,判断它隐藏的大致方位距离,我借着小丘梁,快速并尽量降低声响,抵近时,脚步轻移,小沟内的情况渐渐初露,扫视一线,这惊悚的鸟儿在植被稀少的荒漠上显得特别突兀(它的羽色是适应丛林的),它同时发现了我,它急走几步,贴近小沟内白刺和红砂灌丛边,停顿,大约30米距离,我迅速的抓拍,随后它就贴着地面向远处的牧户方向飞去。本次调查此地仅发现一只,不识雌雄。
百度介绍:虎斑地鸫俗名虎鸫、顿鸫、虎斑山鸫。雌雄羽色相似。虎斑地鸫是鸫类中最大的一种。
保护级别: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另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介绍:虎斑地鸫SCALY THRUSH Zoothera dauma P:Huban Didong
描述:体大(28厘米)并具粗大的褐色鳞状斑纹的地鸫。上体褐色,下体白,黑色及金皮黄色的羽缘使其通体满布鳞状斑纹。
虹膜——褐色;嘴——深褐;脚——带粉色。
叫声:轻柔而单调的哨音及短促单薄的tzeet声。指名亚种鸣声多变,为缓慢断续的chimup…chwee…chueu…weep…chirrol…chup…
分布范围:广布于欧洲及印度至中国、东南亚、菲律宾、苏门答腊、爪哇、巴厘岛及龙目岛。
分布状况:甚常见留鸟及季候鸟,高可至海拔3000米,北方的亚种aurea繁殖于中国东北且迁徙时经中国全境,越冬于华南及东南包括台湾;南方的亚种socia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部至四川、云南西北部、贵州、广西西部,越冬至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及西藏的东南部;亚种horsfieldi为留鸟于台湾;日本亚种toratugumi越冬于台湾;指明亚种于喜马拉雅山脉,可能在西藏东南部也有见。
习性:栖居茂密森林,于森林地面取食。
追踪它的生活行迹,将会走入一个神秘魅力的自然世界,一个偌大的生物天堂,将尽显眼前。
2015/3/31
文章评论
雨霖
拍得真好!好生动!
金色百合
才子[em]e179[/em][em]e179[/em]
will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