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走架劲韵和推手的轻重沉浮——阅读摘录

个人日记

 太极拳如写字一样,字写的好叫有味,这味就是神韵,在太极拳里叫气势,不在样式在气势,气势即大气磅礴之势,内涵之势,太极拳的外部动作可以纠正,其神韵只能自悟了。不在架式而在于内在的劲路,架子好学劲难找,怎样才算刚柔相济的太极劲呢?太极劲太难了,使劲不对,不使劲也不对,怎样才算对,合适才算对。他一来就听出来,说没就没,他还没回去可已然失了,说有就有,早把他拍回去了,太极劲忽隐忍现,极刚极柔,手到劲发未中之先没劲,既中之后无劲,只在中敌之刹那发劲一发即收,敛气凝神,发劲如放箭,即所谓静若**动若江河,冠以神拳之誉,神者莫测也。走架时要上松下实,中间灵,即虚实顶劲,气沉丹田,坐腰松胯,五趾抓地,则两足有力,周身一个整劲,腰内松净气腾然,日积月累自会求出真功来。
  
  凡一搭手,深沉猛烈之劲便专注对方重心,待稍加抵抗,消息皆无,如坠五里云雾之中,发劲时要沉肩坠肘,敛气凝神,坐腰松胯,气贴脊背贯注于肢体。
  
  推手第一要听对方的来劲,能沾粘才能听劲,听劲准确才能懂劲,听劲关键在于松腰腿。
  
  第二要主动问劲,问出对方的劲来更要能化解,沾连粘随就是主动敷盖于对方身体侦察情况,控制敌人的有效方法,细微而灵动。真假虚灵巧,是推手的秘诀。怎样才算轻,搭手要轻,如同踩在初冬的薄冰上,稍一用力就会掉在水里,得提千百倍的小心。听劲要轻,如同人家细声小语一样。
  
  柔化要轻,顺着来劲收回去便虚了,怎能说没劲呢,没劲,你缩得回去吗?
  
  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胸怀太极,手捧八卦,足踏五行,进退自如乃得机得势,不得机不得势,必是手动而腰腿不动,腰腿不动,手愈用力而身愈散乱,故有不得力处必由腰腿求之。太极拳击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保持自己的平衡而破坏对方平衡的拳术运动。因此,在打手过程中,对平衡极为重视。影响平衡的因素,从自己主观方面来看,主要是劲力分配的轻重和呼吸鼓荡的浮沉。太极轻重浮沉解”将劲力轻重以上、下肢的左右相比较,分为双、半、偏三种情况;将呼吸对丹田吐纳的深浅,也分为双、半、偏三种情况,并说明如下:
  
  双重为病,失于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同也。双浮为病,只如飘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不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夫双轻不近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着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于如气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井之叹耳。然有方圆四正之手,表里粗精无不到,已极大成,又何云四隅出方圆矣。所谓方而圆,圆而方,超乎群外,得其环中之上手也”。
  
  这里将轻重浮沉分为十二种情况。其中关于轻重的有六种,即全轻、偏轻、半轻、半重、偏重、全重。双重指的是两手使用了全付劲力,两脚又平均支撑全身重量;从而,只有实没有虚,不能作任何转换变化;偏轻偏重,左右相差较大,自身难于平衡;半轻半重,既未使用全部劲力,左右距离又较接近,有利于平衡,也有利于变化;半重偏轻和半轻偏重,虽然只是程度上的差别,但左右均有,或轻或重,不利于八面支撑;半轻偏轻可以达到灵活,但过柔而失圆;半重偏重失去灵变而又出头;单重和单轻是相同的,左右相差悬殊,自身容易失去平衡;双轻是用意不用力,自然表现轻灵。同样,对于浮沉也可以作类似的划分,只不过浮沉指的是气,呼吸要求深缓细长,气沉丹田。
  
  轻重浮沉解”在指出认真研究、仔细体会轻重浮沉的重要性的同时,更明确指出,在这四个字中,任仍一种浮都不好;沉较重好,但仍利少而弊多;只有轻才利弊相当。但是,由于轻重浮沉是相互矛盾的,必须作辩证的处理,所以,要求双轻而不近于浮,双沉而不近于重,或者半轻半重,而极力避免双重。因此,太极拳的走架和打手,都必须用意不用力,气沉丹田而不上浮;虚灵顶劲以取得周身轻灵,身法中正,腰(月当)开合而不偏不倚,八面支撑,八面转换。
  
  所谓轻重浮沉,就是柔刚、虚实,也是开合或阴阳。劲力和重量集中为刚、为实、为阳;否则为柔、为虚、为阴。全身重量集中于一腿,则此腿为重、为实,而另一腿为轻、为虚;劲力用于一手为重、为开,另一手为轻,为合。呼为沉为开,吸为浮为合。用阳刚以击人谓之开,用阴柔以自守谓之合。
  
  在太极拳法中,这一系列的名词,都是相互对立而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对待这些矛盾的双方,不能采取任何极端的作法,而必须作辩证的处理,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古典拳论中有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
  
  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
  
  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同时还有虚实诀”:
  
  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
  
  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
  
  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
  
  强调了明阳、虚实的重要,并根据实践经验阐述阴阳、虚实的应用及其关键。
  
  单重和双重是劲力分配的两个极端。前者大虚大实,阴阳相乖离,易成偏随,不利于平衡;后者有实无虚,有阳无明,外貌是平衡,实际上不能运化,最易破坏平衡。因此,按虚实、阴阳来理解轻重,则有阳无阴和有阴无阳都不好;一阴九阳失之过刚,一阳九阴失之过柔;二明八阳、三阴七阳和二阳八阴、三阳七阴都是阴阳偏盛偏衰,偏柔或偏刚而失于协调;四明六阳和四阳六阴则近于平,而可以应付突然变动作相应的转换变化;五阴五阳是阴阳相问,虚实兼备,说有则有,说无即无,柔中寓刚,十分虚灵,又极为沉重,从而被认为是太极拳术的最高境界。
  
  由此可见,在太极拳行动走架时,要从大虚大实开始,经过多阳少阴或多阴少阳,逐渐往虚实结合、阴阳相济过渡,为自己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太极打手中,则必须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通过调节虚实,运化刚柔,在实践中逐步达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呼吸在太极拳术中,一向受到很大的重视。但呼吸必须与动作紧密结合,在意念中达到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的要求。这样,浮沉也是上述阴阳、虚实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将人体想象成为一个气球,表里内外浑然一体,在意识的统率下,呼吸鼓荡,动作开合,虚实变换,自然贯串。
  
  这里还有听劲”的问题,即谨察阴阳所在”的问题。这是太极拳术在击技中的基本问题。必须要求思想中对于阴阳有明确的概念,神经控制系统对于虚实有高度的敏感。因此,无论是走架,还是打手,都必须先有意动,才有身动手动,在动作中配合呼吸;以意将气下沉送入丹田,敛入脊骨,气遍身躯,无微不至。从而,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沾粘连随,变化万端,有如气球。
  
  正确地处理好轻重浮沉的关系,刻刻用意,时时动脑,先懂自己的劲力,再能预测对方的劲力,日久功深,气敛劲整,无意皆意,不法皆法,则可获得太极拳术的高度造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