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带你去窗外
个人日记
无意间脱口而出的这个标题反而让笔者本人也有隐秘的兴奋感,想必那一定是“火车”引起的,火车成了风向标,它的文化或者诱惑人的地方不再是火车本身这个壳,而是人,内心的奔走出逃和向往。加之火车本身具有的古朴原台情节,更让人相信并愿意接受一次来自火车载你去窗外的身心洗礼。 写来写去,走来走去,穿行在人事中,时间久了,才回过神,原来大地上只有人,什么意思呢,就拿旅游来说,其实我们最渴望和不惜一切奔走的是外在物与人内心的呼应,这就是旅游人文部分的内容,它是一个与城市概念相对,与平时熟悉的自己相对,暂时远离日常生活到别处,那个地方,除了风景,还因为有人,有文化,有历史。风景才得以入心入情。 清华名士赵元任先生好自一人徒步旅行,行囊中必备几本平时难得细读的好书,随缘翻阅,或在小河边,或借落日荒原,常常沉醉其中,乐而忘返。这样的诗意旅行是件难得的惬意之事。 人性都有隐退的一面,办公室坐久了,想借旅游逃避一下机械重复的日子,而旅行将人从有序的人机关系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大自然中。其本意是借自然的风光荡涤心中疲劳,然而据观察,现代人的日程安排,旅行变成了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很多人在意的是游历的数量,而少有对于风景的会心之得。 沈从文首次从北京返回湘西进入两湖地面时,也雇了一条船,并记下了沿途所见所闻,他写了那条临河而筑的吊脚楼,宁静的桔园,碾房,群山竦立,河流如带的景色,写了往日熟悉的友人,及熟知的事和风土人情,而且还画,最后汇成了淳厚的《湘行集》。这种富有诗意的旅行,除 时间和钱外,更需要诗意的心灵。这是讲求“效率”,追求时尚潮流的现代人无法触及到的山水灵性。 笔者认为旅行的真谛是在于它的心灵活动,而不是体力的过分劳顿。“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生活中并不缺少风景,缺少的是发现和创造的诗意的眼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