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络秘法

个人日记

肝经自我疏理方法

  

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肝经自我疏理方法
 
肝经自我疏理方法
 

 

疏理手法、感受

1、自我操作时坐在床上,两脚掌相对并在一起,握拳用同侧的掌指关节由上向下轻敲绷起的那根筋(这是肝经的线路)或者正坐位双脚着地,同侧小指掌指关节轻敲大腿内侧亦可,35遍后,“阴包穴”会有强烈痛点,严重者痛不可摸,多数人左侧痛感强于右侧。

 

很多爱好经络的朋友常发现按揉“太冲穴”时,没有明显的痛感,但身体却有肝火亢盛的反应,这是“阴包穴”堵塞,使肝气不能流注到“太冲穴”,肝气郁结在上,下面自然没有反应。所以当把“阴包”疏理好时,再按揉“太冲穴”才会有感觉,此时再疏理好“太冲穴”,整个肝经的气即可顺畅、调达。

2、“太冲穴”的简单取法是在脚面最高点,大脚趾与二脚趾分叉处的凹陷中。自我操作时用食指向脚踝方向勾住此处然后点揉,如果有痛点可以用拇指向下点揉至趾蹼处的“行间穴”。此穴可泄肝火改善情绪异常、烦躁口苦、凌晨1点—3点易醒等症。

二、辅助调理疾患

巅顶头痛、眩晕、高血压、烦躁、易怒、月经不调、乳腺增生

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

7点—9点 敲揉“阴包穴”5分钟/侧

按揉“太冲穴”5分钟/侧

摘自《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胃经自我疏理


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胃经自我疏理 <wbr>脾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心经自我疏理

胃经自我疏理 <wbr>脾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心经自我疏理


疏理手法、感受

1、正坐位从大腿中线偏外侧一线,由腿根至膝盖用双手小指掌指关节轻轻敲打35遍,在腿根中点下面3指宽的地方或者髌骨上3指宽处有明显痛感。腿根中点下3指宽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髀关穴”。胃有隐患时,此处的反应十分强烈。一般时候“梁丘穴”痛感没有“髀关穴”明显。“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郄穴都是气血深聚之处,有救急的作用,阳经的郄穴止痛效果很好。

初次探查的朋友,如果胃有潜在疾患,在这两个部位其中一个会有痛点,或在左侧或在右侧,两侧全部有反应的人不多。急性胃痛发作或者前额部头痛者,这个线路上必有痛点,严重者会痛不可摸。当把经络堵塞之痛点经过敲、点、揉疏通之后,上述症状会马上缓解。

2、形体偏胖者,由于体内痰湿较重,沿着胃经小腿部分也是由上向下轻敲,丰隆穴会有反应。“丰隆穴”是化痰要穴,不论是我们能咳出的有形之痰还是体态肥厚的无形之痰,经常疏理这个地方益处颇多,初次疏理此穴可能有红肿的现象,严重者还会影响走路,这也是正气足的表现,不要恐慌,一两日也就没事了。

解释说明:在“审微恙”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对胃经反应点的寻找,我首先想到的是“足三里穴”,此穴是公认的保健养生要穴,现代研究亦证实此穴可以双向调节胃肠功能。但很多人这个穴位感觉并不明显。我接触的朋友,他们常让我帮助找“足三里”,因为他们按照标准定位来寻找时并没有明显酸痛感觉,所以不确定此穴。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直到发现“髀关穴”或“梁丘穴”痛点的存在,我就明白了,和道路堵车一样,顺着车流方向前方的道路是空旷无物的,因为车辆都被堵在上面了,所以当经气被堵在大腿部时,膝盖下方的足三里自然反应不明显了。只有把上面疏通了,足三里才可能有感觉。

肝经的“太冲穴”也是这样,明明这个人肝火旺、脾气急,按常理太冲穴会很痛,但就是没感觉,这是经气被堵在膝盖上方的“阴包穴”穴了。

二、辅助调理疾患

胃痛、胃酸、胃胀、吞酸嗳气、酒后前头痛、乳腺增生、口苦等

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

上午7点——9  同时疏理双侧胃经大腿部分510分钟即可。



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胃经自我疏理 <wbr>脾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心经自我疏理


胃经自我疏理 <wbr>脾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心经自我疏理

探查部位:

探查线路穴 位位    置

脾经小腿线路地机穴胫骨内侧缘,膝关节内侧下3寸(4指宽)

脾经小腿线路三阴交穴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4指宽)

脾经足内侧线路太白穴足大趾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

脾经足内侧线路公孙穴太白穴后一寸

 

探查手法、感受

1、脾经自我探查线路以小腿内侧这一段为主,微微弯腰,沿着胫骨前缘用同侧掌指关节或翘起二郎腿用对侧掌指关节从膝关节由上至下一直轻敲至内踝,注意紧贴骨头下缘不要敲到骨头上,大多数人疏理3——5遍后在膝关节下方的“地机穴”有痛感。有一部分女性朋友在内踝尖上4指宽的“三阴交穴”有酸痛的感觉。

膝关节下3寸的“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内踝上3寸的穴位是著名的“三阴交穴”。“地机穴”,顾名思义是“大地的机关”。这个穴位太好了,脾属土,只要脾的功能有一点儿变化,“地机穴”会最先有反应。气血功能相对旺盛人的这个位置胀痛感明显,如果气血虚弱、有过失血、严重脾虚的人则酸痛。

“三阴交穴”是脾经、肾经、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有“三阴交”之名。多数女性此处酸痛感明显,这是因为受寒、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直接影响女性肝、脾、肾三个脏器。所以妇科有问题时,这个穴位感觉明显。

2、脾经在脚内侧的穴位也有反应点,常常给我们提供脾虚信号的是“太白穴”或者“公孙穴”。“太白穴”在大脚趾后的核骨后面,赤白肉际处,“公孙穴”在“太白穴”后一寸。这两个穴位的反应挺有意思。我们用拇指按揉时,经常是哪个穴位更疼就按揉疏通哪一个。据说“太白穴”可以双向调节血糖,“公孙穴”可以双向调节肠道功能(便秘、腹泻均可在此处寻找痛点),建议有糖尿病、便秘、腹泻症状的朋友可以尝试找找痛点。

二、辅助调护疾患

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糖尿病、高血脂、倦怠乏力、失眠等

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

上午9点——11点分别疏理小腿部分、足内侧部分5分钟/侧


 -----------------------------------------------------------------------


心经自我疏理


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胃经自我疏理 <wbr>脾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心经自我疏理


胃经自我疏理 <wbr>脾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心经自我疏理

 

探查线路穴 位   位 置

心经上臂线路无心经上臂部分的悬垂肌肉

心经肘关节少海穴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

心经腕部部分腕部四穴腕横纹,小指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依次向上1.5寸的距离分布神门、阴郄、通里、灵道

 

探查手法、感受

1、很多人一过40岁,上臂开始出现悬垂肌肉,请举起手臂作敬礼的姿势,一定有人在上臂部分有松弛肌肉,左侧更明显些。从腋下开始向肘关节方向用拇指和食指一下一下捏揉这一条“脱离组织”的肌肉,会有捏棉絮的感觉,手指一搓还有疙疙瘩瘩的脂肪颗粒,稍一用力疼痛难忍,也许你每天都看到这悬垂下来的肌肉,可惜却从没在意。

这种情况可不是自然衰老,它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产生原因是心脉气血不足,使局部肌肉失去营养,垃圾代谢不出去,堆积在此就形成了没用的脂肪,然后进一步影响气血的运行。如果每天坚持捏揉可以把松弛的肌肉捏实,心的供血就会顺畅,胸闷气短的现象自然会消失。这是判断心脏功能最直观的方法也是预防心脏疾患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2、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更早期的判断心供血情况——“少海穴”,这个穴位在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处。正常情况下用拇指按揉有微微酸麻痛感,按起来很舒服。如果此处按起来没感觉,即使上臂还没有出现悬垂肌肉,也已说明有心供血不足的隐患了。但少海穴很有意思:有的心脏病人,此处会痛不可摸,为什么少海穴有这样的反应,我还没弄清楚。

3、腕部四穴——灵道、通里、阴郄、神门

仰掌,请将拇指尖压在“神门穴”上,指腹会将其余三个穴位自然覆盖。心脏功能正常时点按这四个穴位只有微酸的感觉,如果心脏有隐患或问题时此处会有酸痛的感觉。

在心经腕部这个地方很奇怪,总长1.5寸的距离从上至下分别是“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四个穴位,心经一共有九个穴位,在人体其它经络上还没有这样短的距离分布四个穴位。而且这四个穴位的名字又是如此怪异,难道身体在向我们传递特殊的信息吗?这四个穴是养心安神、保护心脏的要穴。此处按揉、按压均可,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二、辅助调理疾患心慌气短、胸满憋痛、失眠乏力、冠心病、高血压

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

中午11点——1点 捏揉上臂心经5——10分钟/侧按揉腕部四穴5分钟/侧

摘自《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肾经自我疏理方法

 

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肾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 <wbr>膀胱经 <wbr> <wbr> <wbr>肝经自我疏理

肾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 <wbr>膀胱经 <wbr> <wbr> <wbr>肝经自我疏理


疏理手法、感受

1、拇指或食指顺着跟腱内侧向下轻推至骨头处停住不动,按揉“大钟穴”1分钟,会有刺痛的感觉,说明肾经堵塞,可能会有尿频、尿急、腰酸、咽痛的症状。

2、“水泉穴”为肾经的郄穴,为肾之气血所深集之处。肾为水脏,主水。穴似深处之水源,又谓是水所出,故名水泉。对侧手的拇指按揉“水泉穴”,如果肾气弱,有尿频、尿急、手脚凉的人,此处会酸、胀痛,初次按揉后可能有红肿,勿惊慌。

二、辅助调理疾患腰酸怕冷、肾气弱、小腹冷痛、月经不调、各类肾病、失眠多梦

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

下午5点——7点 点揉水泉、大钟 5分钟/侧

疏理肾经可以在按揉穴位后,捏揉跟腱,对膀胱经、肾经同时调理



膀胱经自我疏理


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肾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 <wbr>膀胱经 <wbr> <wbr> <wbr>肝经自我疏理

肾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 <wbr>膀胱经 <wbr> <wbr> <wbr>肝经自我疏理

 

疏理手法、感受

1、我们先探查外踝部的“昆仑穴”,用同侧手的拇指或食指沿着跟腱前端,向下轻推,遇骨头则停住不动。轻揉1分钟后痛不可摸,说明膀胱经有寒,严重者本穴位会越揉越痛,你要坚持一会,大概五分钟左右痛感会减轻,有的人揉完后会红肿,三天左右方可消退,此属经气的正常现象切勿恐慌。

2、“承山穴”的简便取法可以在小腿后侧的腓肠肌中点处寻找。很多人年龄大了走路时有腿脚发沉的感觉或睡觉时易抽筋,通过调理此穴可以缓解,自我疏理时,正坐位,双腿自然下垂,用同侧的拇指或食指点揉此穴,如痛不可摸,坚持疏通此处。

3、还是正坐位,我们用同侧拇指放在腘窝中点处,手腕放松,轻轻按揉,看看疼不疼。“腰背委中求”,腰部疾患者,此处拇指点揉一会,不仅疼痛明显,严重者会出现突出皮肤表面的结节或肿物。每日坚持疏理“委中穴”可起到强腰健骨的作用。

二、辅助调理疾患感冒初起、手脚冰凉、头项痛、腰酸背痛、腿脚无力、抽筋

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

下午3点——5

同侧拇指或食指点揉“昆仑穴”5分钟/侧

同侧拇指点揉“承山穴”5分钟/侧

同侧拇指点揉“委中穴”5分钟/侧

肺经自我疏理方法

 

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肺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心包经 <wbr> <wbr>小肠自我疏理方法

肺经自我疏理方法 <wbr>心包经 <wbr> <wbr>小肠自我疏理方法

疏理手法、感受

1、自我疏理时,请掌心向上,前臂自然放松平举,肘关节屈曲90度,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关节由肘至腕,沿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轻敲35遍,肺脏功能有异恙的人在“孔最穴”有明显痛点,痛感不上不下,就在肘下3指宽。绝大多数人右侧比左侧疼痛明显,这也体现了气在体内左升右降的状态。对痛点可以采用按揉或点揉的手法进行疏理,每天一次,35天痛点可消失,同时意味着肺经被疏通。

文章评论

快乐每一天

@{uin:734325478,nick:快乐每一天,who:1,auto:1}[em]e160[/em][em]e183[/em]

快乐每一天

@{uin:1824576540,nick:我心永恒,who:1,auto:1}[em]e160[/em][em]e183[/em]

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