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三问(白泽、洮水流珠)—品粹
个人日记
地 地点::红楼梦—品粹(8241510)
第一题: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在梦中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甲戌侧批:一句忙里点出小儿心性。】正胡思之间,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
春梦随云散,【甲戌双行夹批:开口拿“春”字,最紧要!】
飞花逐水流。【甲夹批:二句比也。】
寄言众儿女,
何必觅闲愁。【甲夹批:将通部人一喝。】
宝玉听了是女子的声音。【甲戌侧批:写出终日与女儿厮混最熟。】歌声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
请问: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作者精彩之笔,这首“魂断愁肠”的春梦诗有何含义?请你结合脂批说说你的看法。(时间:20分钟,以下题相同)
【白泽】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确实是红楼梦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由虚写实,同时太虚幻境一回可谓是红楼梦全篇的“中枢”,无数线索皆因此而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警幻仙姑的出场和凤姐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前两句4件物事:春梦,飞花都是好景不长,而云散,水流则更进一步点出了好景易逝的道理。开篇一个“春“字,既暗合“三春”,结合着宝玉梦游太虚,梦中与可卿交合,春字自有情色之欲在里面,可以说是春宵一梦。如果说以飞花比喻幻境之中众位女子,春梦,飞花极好的比对,女子的命运如流水般易逝,春梦,也是好梦不长,这里的春梦,联系第5回,可以说是宝玉梦游幻境的一梦,联系通篇红楼,就是这场“红楼大梦”,终究“随云散”。前两句颇有李煜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意境。后两句的意思也非常明显,众位儿女,可以说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更是我们世界里面的众生,有情男女。“闲愁“呢,我觉得,分明就是“情”啊,红楼梦大旨谈情,在这首诗中以闲愁来比作情,不仅仅如脂评所言,将通部人一喝,更是将我们这个世界里的众人一喝,发人警醒!
【洮水流珠】贾宝玉梦游幻境是红楼中精彩一笔,作者倾力撰写,用心描绘,首先贾宝玉在可卿闺房小息,平日里就在脂粉堆里混长,父亲深恶其不学经典,恐其最后走到弑父弑君的境地,所以严加管教,及时有祖母疼爱,过得也不怎么顺心随意,十二三岁已是刚步入成年的门槛,作者就用太虚幻境来促使其成长,昔日在贾府呆腻了的贾宝玉梦见仙境,内心压抑多日的青春之情一下子爆发出来,才有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的感慨,十一二三的少年能有此感言,可见他在家里的情景也是不尽人意的,作者此时又设计了春梦诗,我的理解是为领云雨情作铺垫,促使风雨之欢水到渠成吧?
2. 第二题: 红楼梦第五回写到:“宝玉还欲看时,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甲戌眉批:通部中笔笔贬宝玉,人人嘲宝玉,语语谤宝玉,今却于警幻意中忽写出此八字来,真是意外之意。此法亦别书中所无。】恐把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笑向宝玉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甲戌侧批:是哄小儿语,细甚。】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甲戌侧批:为前文“葫芦庙”一点。】”
请问:请结合脂批说说警幻仙姑为什么不让宝玉再看下去了?警幻仙姑对宝玉的评价“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八字里有何寓意?
【白泽】:这段情节在宝玉看了金陵十二钗外加晴雯袭人的册子之后。这十四位女子可以说大多数是和宝玉有重要关系的女子,而我们知道,太虚幻境藏尽天下所有女子的簿册,从文笔手法看,这是一处绝妙的转折,宝玉不可能阅遍所有女子簿册,非常巧妙地在此掐断,另起一线索。而宝玉为“古今第一淫人“,自然是阅多越好,联系这句甲眉,世人都说宝玉愚痴,也许宝玉独特的聪颖本不为凡人欣赏,也只有仙界的仙姑才知晓,曹公借这些对世俗的观点是一个讽刺。而宝玉为神瑛侍者的化身,此番是要来红尘之中度情劫的,这十四只曲子,算是给宝玉的一个启发,等于让他知晓天机的存在,真正去参悟还是要他亲身经历。所以,对宝玉泄露这些应该是恰好,再多看,我猜,可能是这些女子命运的详细演示,毫无疑问,这些是泄露了天机;二,也有可能是其他无关女子,看了其他的一是没必要,甚至有一些干扰。至于仙姑说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一是果然,看了还想看,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二是,仙姑充分相信他看了这14只曲子足够可以为以后红尘历劫打下基础。
【洮水流珠】:贾宝玉是作者倾全身之力刻画出来的内心偶像,容不得一丝丝的懈怠,明看处处贬低,细品时时褒赞,大观园题诗宝玉才华展露,众人赞叹不已,唯贾政内心随甚是喜欢,但表面上不露欣喜之意,以强作威严姿态,训斥宝玉,警幻仙子说宝玉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实为不假,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是说宝玉悟性极好,有见山悟岭,闻铃晓月之能事,天资聪明,性情流畅不拘谨,实属罕见,而裙钗判词乃谶语也,能言此人之以后生死命运,此乃天机,宝玉乃一凡胎俗人,终究要回人间,恐其识记后带入人间,引起祸乱,方托词说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吧?我觉得并无哄小孩儿语之意,与葫芦庙也无联系吧?
3. 第三题:白泽即兴三问三:红楼梦第五回写到:“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甲戌侧批:机锋。点醒世人。】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吓得袭人辈众丫鬟忙上来搂住,叫:“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
请问:这深奥迷离的“迷津深万丈,木筏超渡人”说法,和木筏与“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来超度人的离奇传说,他们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这迷津有何寓意?木筏与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又有什么寓意?请结合脂批说说自己的见解。
【白泽】迷津,应该指的是由情劫而生的劫难。也是佛家中的“苦海”,其实,这个迷津是宝玉必须经历的。“中无舟楫“,就是说这个迷津不好渡,取情劫难渡之意。一旦堕入迷津,应该是一生坠入情劫之中而不得解脱。“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木和灰,取的是“面如槁木,心如死灰”之意,意思很明显,只有做到心中无欲无求,方可渡过迷津,成功历经情劫。可卿让宝玉速速回头,原因有二,一是撑筏的居士侍者还没来,意思就是说宝玉的机缘未到。也正是因为宝玉的机缘未到,仙姑宁可让他和可卿厮守,也不可为迷津所迷。这对居士和侍者,不受金银之谢,只渡有缘之人,可以说和书中一僧一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化外人士,只为了接济众生渡过情劫,而无论是佛道,他们看中的,就是一个“缘”字。
【洮水流珠】:迷津深万丈,木筏超渡人”迷津万丈是说人世间的七情六欲,情深意切深万丈,欲壑沟深不见底,彻底七情尽,六根灭的恐怕只有偷吃禁果前的亚当夏娃二人吧,后来人想要退出七情外,不在六欲中,万难!因迷津万丈深,人力难及啊,欲退必有悟道高人引渡,方彻底悟空之人摆渡才可,红楼梦中悟道之人有三个,智通寺聋哑煮粥老僧可比木伐,实实在在的存在存世,一僧一道同样是彻底悟空之人,可时显时隐,飘逸无定,木居士掌舵之人是僧,灰侍者撑篙者是一道人,曹公言渡过迷津之人,要有缘,这里的缘可能与佛门有缘,与世无缘吧?再者还要了劫后方可,也就是说人到了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境界,能由色悟者可进入的,我狭隘的理解,
文章评论
慧质兰心
下午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