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聆听

个人日记


 
     聆听是一种习惯。是纯个人独享的一种宁静方式。雪落沙滩的清晨,细雨霏霏的傍晚,和风轻荡的午后,喜欢手捧一本闲书,漫步乡野田间或蛰居散人小居,体验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安宁。兴之所至,在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气怂恿下登高赏云点青天,在李清照“红酥手黄藤酒”的婉约情调中顾步南山采桃杏之花,在李白的逸兴骋怀的洒脱下纵酒赋诗,在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意中聆听卑微的吟唱。也喜欢撑一把油纸伞中,在蒙蒙细雨中回忆着凄迷的过往,让席慕容的清清浅浅的诗魂伴随春天的小雪来场清纯的约会。聆听那来自远古的烽烟飘摇的力道,聆听平沙落雁的优美画卷,聆听《卖炭翁》那“心忧炭贱怨天寒”的悲戚,聆听海子那疏朗的灵魂在铁轨边的悠悠吟咏,聆听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冲天豪气在苍茫大地上纵横驰荡。

 
聆听是一种成长。我喜欢聆听每一声鸟鸣,在或长或短或高亢悦耳或婉转低回的曲调里品读其内心世界对冷暖的客观倾诉;我愿意聆听每一朵花开,无论是夏荷寒梅还是春桃秋菊,我都愿意慢慢地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坐在台阶上,静静地聆听那淡淡的花语在每一个夜晚尽情裸露心胸;我喜欢聆听每一株庄稼拔节的声音,聆听来自它们源于大地的力量,嫁接阳光的精魂,在一个个美丽的夜晚把骨节抻得又绿又直,咯吱咯吱脆响;我喜欢聆听家乡的小河流水那叮咚之音,充满着禅意地潺潺静流,最喜欢看邻家小妹在月光柔媚的河边浣衣,常常不觉“星移乌啼棋书落,灯花散尽月光寒”;我喜欢聆听每一个庄稼院里的鼾声、犬吠、婴啼、斥骂,聆听每一个古老的传说在火炕上烙出新意,升腾着古色古香,聆听每一个乡亲的唠叨、“发小”的报怨、苦篱笆的倾诉,聆听房顶上的蒿草怀念主的风语,聆听大山对文明开采的控诉、土地对粪肥的渴望、娃娃对睡眠的祈盼,聆听每一个身如闪电的人骨头变软眼神日益浑浊。

 我聆听高山的对白云蓝天的依恋,聆听野草对泥土的崇拜,聆听春风对于桃杏的爱情。也聆听流水划破嗓子的嘶哑申诉,游子对炊烟的深情表白,老牛反刍月光的满足,以及小羊羔跪下前腿吮奶的快意。我聆听过一块石头的哀伤和村西那口老井的寂寞,以及每一尊佛像对于庙宇现代化的失望。我在这样的聆听中长大,思考着自己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聆听是一种幸福。我喜欢聆听每一首切合心情的歌曲在心头响起,如《江河水》的泣诉伤情,《父亲》的泪落如雨,《朋友》的温暖如春,《春江花月夜》静谧安详……聆听无疑是一种享受,是另一种自觉或不自学的宣泄,是一种放松,是一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是一种“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惊喜,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通灵和“西出阳光无故人”的伤怀。聆听着父母的唠叨和妻子的埋怨,是一种生活的真实,是一种踏实;聆听着孩子背书的稚嫩与清亮的童音,是一种由衷的欣慰与骄傲。浮行于尘世,唯愿放低身心,把耳朵置放在云之上,侧着耳朵聆听大自然的每一声天籁,尘世的每一份真诚,不谛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聆听是一种能力。学会聆听比学会诉说难得多。一个会聆听的人首先是一个尊重别人的人,学会聆听,就学会了在茫茫尘世中参悟人生,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聆听无疑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他人与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精神饱满,情感丰富,思维敏捷。学会了聆听,就学会了一种生存的能力;学会了聆听,就积累了大量取长补短的素材;学会了聆听,让我们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人与事;学会了聆听,

 心善花自香,心静身自凉。让我们学会聆听,打开灵魂的锁,让聆听的一切入诗,入画,入梦,让生命的月光时刻盈盈浅浅,让聆听犹如节奏明丽的鼓点,始终敲打我们的不老的青春与心灵。

图片 


 




文章评论

荷戈顾曲

不知道来自何处的一句话:智者听,愚者说!

晓梦梧桐

聆听使我们的判断多了一条途径,但聆听却不能代替分析和判断,我们不光要学会去“听”,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择”。塞纳克说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的错误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的判断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并坚定地付诸实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雪泓

"心善花自香,心静身自凉。让我们学会聆听,打开灵魂的锁,让聆听的一切入诗,入画,入梦,让生命的月光时刻盈盈浅浅,让聆听犹如节奏明丽的鼓点,始终敲打我们的不老的青春与心灵。"非常精辟的句子,非常精湛的结尾!

真紫

耳听为虚,眼见未必实,以心听,用心悟,方求真。。。[em]e100[/em] [em]e160[/em]

不空

[em]e179[/em] [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