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者先立根

个人日记

           《黄帝内经》修习心得之

                                                              

                                                       ---文.金子

        近因诸事繁多,未能应期出外,忙碌之余尝试研习国学经典之《黄帝内经》,以余之才万难理解其万一,仅以炎黄子孙之仰慕之情恭而慕其圣言,心有微悟,且略记于此,以期有识之士予以指正,窃以小识与君共勉携进。

       

 

       《经》曰: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常言道:医者父母心,烽烟非医者,仅以一己从善之心和仰慕之情于近期潜心习读圣人之学,虽无治国之雄才,更无医人之玄技,然图内观以修心,唯唯诺诺,以诚拜阅。应以月余,仅“上古真人”及“四气调神”二论已难就其理,懵懂徘徊以日夜,前日忽有所获,唯以此一己之见示之:所谓人者,万物之一,因聪而立世,知礼而立人,然有诸事烦欲之因,皆为立世而未立人,立人而未立根,此根者,其所在者而已。若参《内经》循天之道,因天之序,明其所在,谕其所向,则万事定矣!

         今时之人,多不辨四时,不明东西,不知内观,所以迷茫。四时者,生之节律,东西者,存之所向。《内经》等旷世之作诸述,唯中国所有,亦为先贤所用,可谓:“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之道也。因天之序,乃四季为常,生、长、收、藏、化所主;立根之本,乃经纬为向,东、西、南、北、中所证。循天道之所行,方可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定一己之所在,堪可喻“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省己之真位,明行之所向,继而晓礼、长智、崇信、养德、识道方可为人,而为人者,行必效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则事成矣。纵观当今之事,藏者不藏,坤者露脐,所以漠荒,以此天昏地暗;不买者买,乾者拥火,所以纷争,以此祸起萧墙!何不见:处生发之地,采不果之花;出疏布之门,敛不义之财;待鸣金之时,发不义之师;主坤宁之宫,开玄武之门!所以逆天行事,徒碌碌其时,秋无所获,冬无所藏,烦淤即生,犹自亡之,诸如此类,不胜其数。然凡“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者,皆能寿,或可王,此医道也! 

         纵观当今,异象层出:庶子以逆潮流而荣,言行思虑何以道义为本?诸王以拥水火为强,战国烽烟何以民生为念?豪吏粉饰升平,商家善运诡道,致使百姓仅以耻辱为纲,文人往以失礼为常。如若感念苍生,当以道、德育教,立根治学,方为万世之幸。
         叹千年古典,今得窥于其一斑,得悟于此,可谓今生幸事。逐聆圣教于后,必慎悉勤勉,
与诸君共赏。

                                                     

                                    烽烟再起于2012年10 月18日子时

       

        

文章评论

叶子

悟其道,必先静其心。时下,静心者几人,潜心国学经典者更是少之又少,烽烟,叶子佩服!!!

贾若曦

[ft=#ff0000,5,宋体][ft=#000000,3,]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者,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养生长寿的根本法则是效法天地阴阳四时变化的基本规律“从之则生,逆之则死”的道理。烽烟很勤奋,佩服![/ft][/ft]

若曦【zimo517890】

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观 就是天人合一整体观,研究中医必须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人是万物中最宝贵的,其生命活动是受天地变化的影响。祝烽烟心想事成。

心莲

[B][ft=#ff0000,5,]医者父母心.国学经典《皇帝内经》还是一部治国治人之宝典,学习了。[em]e160[/em][/ft][/B]

凯撒大帝

受益菲浅,烽烟研学之精。佩服[em]e183[/em]

!~..流浪

思念的心,落在眉间,那份牵挂,那份不舍,那份眷恋,牵挂的感觉缠缠绵绵。

!~..流浪

思念的心,落在眉间,那份牵挂,那份不舍,那份眷恋,牵挂的感觉缠缠绵绵。

鸿雁

潜心研究国学宝典的精髓,参悟其中的奥秘,希望会给你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契机,我在此听后你的佳音,

紫藤

[em]e179[/em][em]e100[/em]

鑫鑫

听你讲,跟你学了[em]e113[/em]

舞风中

烽烟,你好,忙碌中还能这样细读,很让人敬佩。好久没来了,就让我们一同共享你的经典之作吧。

冷漠嫣然

小弟读皇帝内经,漠姐欣喜,前几年漠姐也同样也看了,很喜欢中华五千年的养生文化。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只是没有小弟记得深刻,领悟透彻。同喜,同健。

荀荀

[B]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 ,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em]e113[/em] [/B]

荀荀

[B]忙过这阵子了,荀荀来欣赏烽烟的国学研究。学习了![em]e112[/e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