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双亲【中秋团圆节特别主题】
个人日记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弟子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弟子规》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出自《弟子规》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父母的年纪(确切到生日)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译文:父母爱的东西,做儿女的也应当去爱;父母尊敬的人,做儿女的也应该去尊敬。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其”是指子而言。不能使父母为子忧愁。唯子有疾病时,父母忧之。其余一切不能使父母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译文: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20:12)。这是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主必向那些顺从这条诫命的人实现其应许。
孝敬双亲
人人都当遵守的诫命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它对于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都有约束之权。没有任何一个时期,作儿女的人可以诿卸孝亲之责。此一严肃的律例对于每一个作儿女的都有约束之权,也是上帝赐与忠信之人在地上得以延年益寿的条件之一。这决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题旨,而是一件关系至为重大的事情。这个应许的条件乃基于孝顺。你若孝顺,就必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克享遐龄。你若忤逆,在那地上你必不得长寿。
父母受儿女的敬爱应该过于其他的人。第五条诫命不单要儿女尊敬顺服他们的父母,而且要亲切地爱他们,减轻他们的忧虑,爱护他们的名誉,并要在他们老年的时候奉养他们,安慰他们。
多数的人都在违犯第五条诫命
在这末后日子里的儿女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忤逆不孝,甚至上帝也特别提及此点,而且构成了万物的结局业已临近的时兆之一。这也显示出撒但几乎已完全控制了青年人的心志。很多人对于尊长已不再存有敬意了。
在这悖谬的时代,那些未曾受过正当的教育与训练的孩子们,很少感悟到自己对父母应尽的本分。甚至父母愈照应他们,他们愈不感戴亲恩,愈不孝敬父母。那些被溺爱的孩子常视父母的侍候为当然的事;若不满足他们的想望,他们就沮丧失意。他们很少有敬爱父母的心,也不迁就父母的意愿,或竭力分减他们的忧劳借以孝敬他们。
“当孝敬父母”
作儿女的都有终身孝敬父母的本分。若父母年迈力衰,则儿女对父母所表现的敬爱和奉养更当与他们的需要相称。作儿女的应毅然决然地计划自己所当行的,即使自己必须有所牺牲也该如此,俾能消除父母心中所有的忧虑与困惑。
儿女们都该受教以亲切之心敬爱并侍奉父母。当躬亲服事他们;因为假手他人所作的些许亲切的行动,决不能如你们自己所作的那样得蒙悦纳。要善用你们宝贵的时机去撒播慈爱的种子。
我们对父母所该尽的天职是无时或已的。我们对于他们的爱,和他们对于我们的爱,不是用岁月或距离来计量的,而且我们的责任是决不能卸除的。
儿女们务须谨记:充其量而言,年迈的父母所能享受的欢愉与慰藉已非常有限了。试问:还有什么事情比亲生的儿女公然忽视父母更能使他们伤心的呢?儿女所犯的罪过,还有什么比使年迈无靠的父母满心悲痛更严重的呢?
修平道路
有些儿女长大成人之后,认为自己所有的义务无非是给父母预备住处吧了。他们虽然供给父母食宿之需,却不呈献爱与同情。在他们父母年纪老迈之日,正是渴望得着亲切与同情之时,儿女们却冷酷无情地置之不顾。其实儿女决没有什么时候对于父母可以不敬不爱的。父母在堂之日,作儿女的都当以孝敬父母为乐。他们应该尽其所能地使年迈父母的晚景充满欢乐与温暖。他们应当为父母修平那条通向坟墓的道路。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荐信中,再没有比一个孝敬双亲的儿女更好的了,而在天上的案卷中,也再没有比敬爱并孝顺自己的父母更好的记载了。
难道做子女的真的可以木然地置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于不顾,不肯甘心乐意地尽一己之所能以消除父母的忧伤,毫不厌倦地爱顾并侍奉他们么?他们岂可不以使父母的晚年为一生中至佳的日子为乐呢?无论是儿是女,怎可撇下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而假手于陌生人去照顾他们啊!即使作母亲的是一个不信道的,不相合的人,这也不能使儿女摆脱上帝所加于他的侍奉父母的义务。
忘恩的儿女在天国无立足之地
撒但已经弄瞎了青年人的心眼,使他们不能了解上帝圣言中的真理。他们的感觉已经迟钝,以至全然不顾圣使徒的劝告: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凡藐视并忤逆父母,不听他们的劝告与训导的孩子,在新天新地中决不会有他们的分。在那经过洁净的新世界中,凡背叛,忤逆,忘恩的儿子或女儿决无立足之地。这样的人,除非在此世学习听命顺从,他们就必永远学不到这些教训了;得赎之子民的安宁决不会被忤逆不孝,不受管束,不听亲命的孩子所破坏。没有一个违背诫命的人能承受天国。
要表现爱心
儿女都应该觉得自己欠了父母的债,他们在襁褓之中受父母抚育,在疾病之时蒙父母看护。他们应该体悟父母为了他们的缘故曾经历了许多的忧虑。
孩子应该向父母表现爱心与亲切之情,其实,这些原是父母所应得的,也是父母所珍视的;
当将一切敬爱与亲情的阳光带到家庭范围中来。你的父亲和母亲对于你所能献给他们小小的关注必然极其赞赏。你为分减他们的忧劳,并为遏制每一句急躁与忘恩之言所作的努力,都表明你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而且对于襁褓和童年时期中所蒙受的照顾,乃是衷心感戴不忘的。
孩子们哪,母亲对你们的爱是不可或缺的,否则你们就必极度不乐了。作儿女的岂不也应该爱他们的双亲,借着和颜悦色,温言良语,以及乐意而衷诚的合作,帮助父母在户外和室内的工作,以表现对他们的爱么?
你们若真的悔改了,你们若真是属于耶稣的儿女,就必孝敬你们的父母;你们不仅会作他们吩咐你们去作的事,更会注意找机会去帮助他们。你们这样行,便是为耶稣服务了。他把这一切出于深思熟虑的行为看作是为他而作的。这乃是一种最重要的传道工作;而且凡是忠心克尽这些小小的日常义务之人,都必获得宝贵的经验。
有些父母自招不敬
父母在儿女童年时期纵容他们有不敬的表现,或任凭他们常说急躁苛刻的话语,则在后来的年日中必有可怕的收获。若是作父母的不吩咐儿女立即而全然地顺从,则在为儿女奠立良好品格基础的工作上就失败了。他们乃是准备自己在年老之日要饱受儿女的羞辱,而且除非基督的恩典使他们儿女的心意回转,品格改善,则当他们在渐近坟墓之时,心中必充满了悲伤。
勿向不公正的双亲显示报复之念
有一个人提到她的母亲说:“我始终恨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也恨我。”这样的话语已记入天上的案卷中,而在审判之日案卷要展开,那时都要各按自己的行为受报应。
假如儿女们认为他们在童年时遭受了苛刻的虐待,则他们若对于父母,特别在父母年迈力衰的时候,仍怀存报复的念头,这岂能帮助他们在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所长进,或使他们反映出他的形象来呢?父母衰老无助的情形岂不应激发儿女对他们的爱么?上了年纪的父母所有急迫的需要岂不应唤起他们心中那种高尚的情感,而仰赖基督的恩典,使父母得以享受儿孙亲切的关注与孝敬么?啊,但愿无人向父母显出铁石一般刚硬的心肠!一个自称为基督徒的儿女,岂可怀恨自己的母亲,尤其是在她母亲年老多病之时呢?但愿亲切与仁爱,就是基督徒生活中最甘美的果子,在儿女们的心中有存在的余地,进而向他们的父母表现出来。
容忍病弱
最可憎的一件事,乃是儿女变心而厌恶年迈体弱,呈现衰老时期之羸弱多病情形的母亲。儿女应该何等亲切而容忍地善待这样的母亲啊!讲的应该是不致激怒人的柔和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基督徒决不会显出不亲切的态度,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也决不会忽略侍奉自己的双亲,乃要遵从这条诫命:“当孝敬父母。”上帝曾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
作儿女的人,要使你们年迈力衰,无法自助的父母在世的余年中饱享满足,平安,与敬爱,要使他们在走向坟墓的时日中,从你们口里所听到的话语,全都蕴含着亲切,敬爱,恩慈,和宽恕。你们既盼望主爱你们,怜悯你们,赦免你们,并且当你们在患病时给你们铺床,你们岂不应该待别人象你们盼望别人待你们一样么?
上帝照顾老年人的计划
设法照顾我们年老而无家可归的弟兄姊妹这件事,经常有人竭力提倡着。究竟能为他们作些什么呢?设立养老机构来照顾年迈的人,使他们常聚一处,这并不是最妥善的办法。也不当送他们远离家庭去接受别人的照料。最好是各家照顾各家的人。倘若不可能这样行,那么教会就应该负起责任来,且当视之为一项义务与特权。凡怀抱基督精神的人,必以专一的尊敬和亲切善待身体衰弱的长者。
令人安心而愉快的特权
力求父母安舒的这种思想,足以使子女终身心安理得,尤其是当他们自己也需要同情和爱顾之时,更能为他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凡存心仁爱的人,必视替父母修平通往坟墓的道路为至上的特权。他们心中必因曾为亲爱的父母的暮年增进慰藉与平安而快慰无已。相反地,若否定了无助的老人所当得自儿女之亲切的侍奉,则我们的心肠倘非冰冷如铁石的话,就必使心灵中充满了悔恨,年日中充满了遗憾。
文章评论
- 空间小站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