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山见客》

守望灵魂

         东方的天空朦朦有些亮意,太阳没有升起来,却早霞已经微微的上了色彩,映着山南的村落。麻雀很早的就离了巢窝,为自己的孩子寻找吃食,叽叽喳喳的惊醒了人的好梦。斑鸠鸟在远处的树上,一声一声拉长着声音,若隐若现的环绕在山村。一些没有圈养的母鸡老早的跑到有人的院子,看到地上的昆虫,“咕咕”的呼唤着同伴,等得其他鸡近了,啄了昆虫吃进肚子,其他鸡伴还来不及抢食,它便已经跑开了。虽是盛夏,没有太阳的天空还是浓浓的凉意。


        我穿了衣服,预约好要和郑老师一起去南阳北关小学,受王老师所托,需要在此寻访一些家庭贫苦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补助奖励,这其中还包括了深圳朋友洪小芝的善款,我必须将其尽可能的落实到位,这也是对这些伟大的人士做的一个交代。毕竟很多的人还是有善心善念的,自己省吃俭用,攒出来的钱一分不留的捐给学校,直到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带着貌似还没有完成的任务,艰难的走在人生路上,但是没有人可以感念他曾经的善举,就像白芳礼老人一样,在将近生命尾声的时候,依然捐出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笔款,但是当受益者流泪
感激怀念的时候,所谓仁义道德尽美尽善的王者头牌依旧是无动于衷的,然而一首情歌足以使他落泪,大哀也只能悲催到这个程度。

 

        郑老师还没有过来,王月秋就联系了我,说是有慧空法师组织的一个放生活动,特邀我一同前去。王月秋是“红叶公益基金会”的出纳,带了六千六百元准备支持这场放生活动。像这样的活动我是愿意参加的,但为此出资心里多少是有些不情愿的,贫困生病的人多之又多,没必要大量的钱在这上面,这边钱买了放生,那边加剧捕猎,利益从中作梗,这活动的意义也就没有多大。当然,众生平等包括对其他生命的爱惜尊重,这也是生存之道和自然法则。人走到食物链的顶端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的,是大自然赋予了人这份权利,只要不烂杀乱猎,爱惜生命,这也就够了。

 

        出于对慧空法师的尊重和这次放生活动的支持,我便答应了去,王月秋去收拾行程上的必须。我拨通了郑老师的电话,说明原委后,郑老师很支持我去。于是电话联系了宣传部乔其一同前往。王月秋很快的就过来了,招呼后我们向方丈山走去。车子几经波折,到方丈山的时候已经是三个小时以后了,太阳火辣辣的有些炎热,小鸟已经不再叫唤了,躲在树空隙之间梳理羽毛,或打盹休憩。方丈山山体并不大,松树柏树却长得葱葱郁郁的,翠绿欲滴。上山的是用很大石块打磨的板块,一层层的直通方丈寺,各种不知名的大树遮挡了阳光,道上清凉宜人。我们边走边玩,我出门的时候一直喜欢有相机带着,相机我没有,所以叫王月秋带着。乔其是个内向的男生,擅长写生,我叫他和王月秋站在一起我拍张照,他扭扭捏捏的羞红了眼睛。

 

        方丈寺在山的顶端,到山顶时,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喝了口水,坐下来休息,寺前种着很多竹子,竹竿有的甚至胳膊粗细。我羡慕这里还有这么一块好地方,不由得暗暗自语:”这些老家伙真是会享受,这哪是做和尚嘛。”不想被王月秋听了去,“啧啧,刘兴将,这话是你说的昂?”我情知自己失了态,千万求饶,“慧空老和尚听见了会说的。”王月秋继而道:“这老和尚的日子也过得太过惬意了,还有一点美中不足的就是就是……“她露出一个坏笑的表情,我就知道了什么意思。我调侃道:“这人,什么思想嘛,真是的。”王月秋马上狡辩起来:“喂,我什么都没说好吧,你知道我要说什么啊。”乔其听罢大笑起来,然后我们三个起了哄,惊了慧空法师。他穿着一件微微发黄的袈裟出了来,手里拿着佛珠,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后叫我们进客房休息,提来了茶食,有点心,苹果,橘子,香蕉。谦让我们自行吃喝,说是方正大师过来,不能陪我们,说完慧空法师就出去了,王月秋合起手来,一本正经的说了句“大师走好”,还没等他出去,我们就笑场了。我拿起茶杯看了一下,里面三片茶叶,一个菊花,清香宜人。乔其吃着橘子,王月秋拿起一个点心,上下打量着,“刘兴将,你说说,这会不会是猪油做的啊?怎么油惺惺的。”乔其也拿起来看,我模仿慧空法师刚才的动作道:“善哉善哉,施主你不吃拉到,佛家圣地,休勿多言。”“哎吆吆,你看看他那嘚瑟样,啧啧。“说完我们再次爆笑开来。


        玩笑间来了方正大师,方正大师是一代高僧,年轻的时候有妻子,但是没有生下孩子,想着抱养,妻子后来心肌梗塞,暴病身亡。妻子走后,方正没有续弦,也就没有了抱养孩子的打算,他和慧空法师是好友,寂寞的时候就去找慧空聊天,讲道,学佛,久而久之,便了了俗尘,潜心静修,成了得道高僧。因为放生活动,他也受到邀请前来参加。 以前在天水的时候就喜欢去净土曼殊寺找海正方丈,跑的次数多了也就熟了。再后来又认识了方正大师,他的胡子长长的,眉毛浓郁,面目慈祥和蔼。他常常给我喜欢讲些历史事件,具体到那些帝王将相的倒台和历史王朝的鼎盛与衰败,讲得有条有理。还说我有善根,让我用心培养。

          今天在这里见到,毕竟心情还是激动意外的,方正大师看到我说手合起来阿弥陀佛后就来了一句对联
于宇宙人生,需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我知道这是国清寺方丈的对联,我前一段时间正好看过,还没有忘记,而恰巧我还记得分外深刻,因为方正大师每次都提到国清寺方丈的文采与修养,我毫不谦虚的说出了下联:

 看诗禅大道,尽枯以一偏而荣以一真。
 
          方正大师与慧空大师喜出望外,接二连三的给我出题。我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但还是硬着头皮回应着。慧空大师说:
 年来渐是人情薄 。
 
         让我对出下联,我记得这是出自若有所思的上联,方丈对的很巧妙,我不假思索的说了出来:

 利欲终教世事凉。
 
         于是两位大师连连点头称好,“嘿嘿,两位大师还没有进门就连考我两题,下来就让我考考两位大师如何?”两位大师相互看了一眼,惊奇之余喜现于形,“呵呵,说来听听。”“既然两位大师连考我的都是国清寺方丈的对联,那我也出一题,是
海澜出的上联:
 
三千年刹那   半目烟尘弹指笑。
 
                慧空大师想了想,对着方正摇摇头,方正静默了一会,悠然对出:

 
九万里空濛   六朝风雨一江收。
 
            对完朝慧空看看,继而笑了。慧空法师提议进房煮茶,慢慢喝着聊。然后我们让两位大师先行,王月秋偷偷的靠近我对我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问我从哪里看来的,她怎么从来不知道,我只是笑了。

 

     慧空大师叫来了茶具,很齐全的一套,包括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是优质的陶瓷制品,我比较喜欢茶具,以前也查过相关资料: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可见其名贵。明文震享《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煮了茶,我们喝着吃点心,点心的味道很不错,至于茶,实在不会品,不管好茶是否,喝在嘴里都是苦的。但是看着慧空大师煮茶的工艺是十分讲究的,我向慧空大师询问了一下茶艺跟茶道,他说 :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听到这里,方正连连点头,补充道: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 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喝茶就像人生,有苦,喝在嘴里,慢慢的就会品出甘冽清香之味,但是先苦后甜,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茶足饭饱后,于是就去放生活动,地点选在方丈山的后山,后山的山体是石头,绝壁断崖,松树从石头里面出来,长得翠绿茂盛,形状艺术夺目,很像黄山最是著名的迎客松 。山半腰有一个泉源,细细的水流出来,孜孜不倦的流淌着,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不曾变动。山底下是一个月季花园,花还没有没有开放,大概是北方天气较冷的缘故。月季花园旁边是一片空地,来了很多放生活动志愿者,目的是帮忙把集市上买来的鱼苗和小乌龟放回河里,还有鸽子,白色的或者灰色的,还有些叫声很好听的小鸟,有淡黄的,微绿的,还有嘴角是红色的,但是我实在叫不出来名字。我很喜欢那些鸟,看见了就想据为己有,不想放飞,飞了看不见,关在笼子里,每天看见心里就会欢喜。这也许就是大众的通病,因此无辜的小鸟才会如此,得不到自由。

          王月秋提过来三个鸟笼,大概三四十只珍鸟的笼子,我和方正,慧空大师一起,负责放飞小鸟,还有好多志愿者和参与者往水流里放回鱼苗和乌龟。活动结束后 ,我们听方正大师讲了一些经书,是关于善心善念的发扬,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善始善终,因果相报。放生活动结束归来的的时候已经到晌午了,我们已经没有精力上山了,于是只能告别两位大师。
 
 长吟待月山窗下,
  醉卧衔杯云榻中。
  心于佛处何来俗?
   身坐禅时不染尘  。
 
  花能结果不言败 ,
 叶自归根何怨秋? 
暗换流年,几度沧桑成过往,
休提旧事,一杯恬淡老林泉。

   一直记得国清寺方丈的诗对,默默记在心里很是喜欢,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名利俱无,但是我们须持着良心行走,不论历程艰难与否,都不能失了根本,不能失了善念。参天之树,叶落归根。不论何人,死后自是一方水土,尽管如此,我们尽可能的要把过程意义化,也时刻需怀着一份平静的心态,走出优雅的人生。






文章评论

清风楼守望

不论何人,死后自是一方水土,尽管如此,我们尽可能的要把过程意义化,也时刻需怀着一份平静的心态,走出优雅的人生。[em]e179[/em]

柳静

嘿嘿,你看你那嘚瑟样[em]e120[/em]

蝶飞花舞

喝茶就像人生,有苦,喝在嘴里,慢慢的就会品出甘冽清香之味,但是先苦后甜,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说的很好! [ft=#800080,4,微软雅黑, tohoma][/ft]

沐晨

独孤方丈,善哉善哉

袖手旁观

很高兴看到你眼界心境都这么舒展开阔。

小栗子

一篇让人读了心情大好的文章[em]e179[/em]

诗 忆

俗客携尘入净门,忧叨抱窃扰佛身;善谦茗品烹缘事,罢叙还往释物魂!

梅一梵(丸子)

看过几次,你这个是写的挺不错,尤其是哪些对联时候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