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妙法莲华经”五次提出在佛灭度后后五百岁,有菩萨来弘扬“妙法莲华经”所有的菩萨都要来护持!
个人日记
佛在《妙法莲华经》五次提出「在佛灭度后后五百年」 ,有菩萨来弘扬《妙法莲华经》,所有的菩萨都要来护持!佛在〈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两次提出,这是佛对宿王华菩萨的交代:【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年】,两个【后】。为什么讲【后五百年】呢?佛把他灭度以后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五百年,第二个五百年,第三个五百年,第四个五百年,第五个五百年。
第一个五百年是持戒成就;第二个五百年是什么成就啊?禅定成就;第三个五百年是多闻坚固,是不是啊?第四个五百年是寺庙成就,第五个五百年是斗诤坚固。
五个五百年,这是讲第五个五百年。【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读到这里,注意,前后文很多。再看,仍然是对宿王华讲:【宿王华,以此药王菩萨本事品,嘱累于汝。我灭度后,后五百岁中,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就是第五个五百岁,叫宿王华把〈药王菩萨本事品〉要在我们娑婆世界广为宣流,不能断绝。广广广,每个人都要读,修行人都要读。不能断,这是第二次讲后五百岁。
第三次讲是在〈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注意啊!我们现在就是第五个五百年,这是普贤菩萨自告奋勇,来护持受持《法华经》的人,不允许任何人来轻慢受持《法华经》的人。你对受持《法华经》的人皱一皱眉头,你都下无间地狱,这是《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佛金口玉言。这是第三次提后五百年。
再往下看,【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是四众弟子啊,和尚、尼姑、男居士、女居士,【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这是第四次讲第五个五百年。始终都是提怎么样受持《法华经》,受持其它经典的人佛没有提,没有讲受持《华严经》的我要怎么样,受持《金刚经》的我要怎么样。这有没有啊?没有啊!我们要引经据典,不然有些同修他不理解,会发生误解。我们今天一切的理论都要引经据典,而且引经据典只论《法华经》《楞严经》。因为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没有讲第三部经,大家明白吗?大家能不能认可这个道理啊?只依《法华经》《楞严经》为据,其它的经典免谈。
我们接着往下看,这是佛对普贤菩萨交代:【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注意啊,【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应该这样想,怎么想啊?【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这是告诉普贤菩萨,在后五百岁啊,如果看到有人受持《法华经》,你就要这样想,嗯,这个人快成佛了,不久就要【诣道场】,就是示现成佛。这个【道场】特指示现成佛。这是佛在《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两次提出后五百岁,在〈普贤劝发品第二十八〉三次提出。
我们现在来分析佛在《妙法莲华经》五次提出后五百岁。前面的第一个五百年、第二个五百年、第三个五百年、第四个五百年只字不提,大家明白佛的良苦用心了吗?我们看看几千年以来的佛法历史,在这2475年当中有没有哪一个朝代有哪一个人像我们今天这样广泛地、大力地弘扬《法华经》《楞严经》?一年365天每天都在讲解《法华经》《楞严经》,而且每天讲三课。上午八点半到十点半,下午两点到四点,晚上七点到九点,有没有?以佛的智慧,2500年前他知道不知道他灭后2500年的情况啊?他知道不知道啊?我们今天在这弘法,我今天坐这讲课,这么多人参加,佛知道不知道啊?知道,否则他就不叫佛了。谁把这段经文观照明白,你得大受用。
那我们想一想:我们在慈航净苑正式开讲《法华经》《楞严经》是2002年10月1号,到现在将近10个年头。那么我们现在距离第五个五百年还有多长时间,大家知道吗?还有25年,25年呐!到第25年的时候,后五百岁圆满,进入第六个五百岁。所以大家要明白啊!佛闭口不提前四个五百年,咬住不放第五个五百年,是何用意?是不是叫我们明白肩上的担子啊?是不是要我们承担如来家业啊?
所以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时空点,有没有必要把这2500年以来我们佛法的经验教训作一个总结啊?应该不应该啊?非常重要。这决定着如来家业的兴衰成败。在这个时候认真总结千年经验教训,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关系到我们如来家业能不能中兴发展兴旺。我们不用怀疑,佛法中兴就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我们已经有10年的经验,还有25年,靠我们大家以及我们全国各地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四众弟子共同努力。在这样的一个时空点呐,我们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它的价值、它的意义、它的深远的影响不可思议。不仅仅是我们地球这里国土,它涉及到十方三世整个如来家业兴衰成败得失。所以我们作这样一个总结,并不是节外生枝,无事生非,而是如来家业发展的必要。
第一个五百年是持戒成就;第二个五百年是什么成就啊?禅定成就;第三个五百年是多闻坚固,是不是啊?第四个五百年是寺庙成就,第五个五百年是斗诤坚固。
五个五百年,这是讲第五个五百年。【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读到这里,注意,前后文很多。再看,仍然是对宿王华讲:【宿王华,以此药王菩萨本事品,嘱累于汝。我灭度后,后五百岁中,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就是第五个五百岁,叫宿王华把〈药王菩萨本事品〉要在我们娑婆世界广为宣流,不能断绝。广广广,每个人都要读,修行人都要读。不能断,这是第二次讲后五百岁。
第三次讲是在〈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注意啊!我们现在就是第五个五百年,这是普贤菩萨自告奋勇,来护持受持《法华经》的人,不允许任何人来轻慢受持《法华经》的人。你对受持《法华经》的人皱一皱眉头,你都下无间地狱,这是《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佛金口玉言。这是第三次提后五百年。
再往下看,【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是四众弟子啊,和尚、尼姑、男居士、女居士,【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这是第四次讲第五个五百年。始终都是提怎么样受持《法华经》,受持其它经典的人佛没有提,没有讲受持《华严经》的我要怎么样,受持《金刚经》的我要怎么样。这有没有啊?没有啊!我们要引经据典,不然有些同修他不理解,会发生误解。我们今天一切的理论都要引经据典,而且引经据典只论《法华经》《楞严经》。因为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没有讲第三部经,大家明白吗?大家能不能认可这个道理啊?只依《法华经》《楞严经》为据,其它的经典免谈。
我们接着往下看,这是佛对普贤菩萨交代:【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注意啊,【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应该这样想,怎么想啊?【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这是告诉普贤菩萨,在后五百岁啊,如果看到有人受持《法华经》,你就要这样想,嗯,这个人快成佛了,不久就要【诣道场】,就是示现成佛。这个【道场】特指示现成佛。这是佛在《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两次提出后五百岁,在〈普贤劝发品第二十八〉三次提出。
我们现在来分析佛在《妙法莲华经》五次提出后五百岁。前面的第一个五百年、第二个五百年、第三个五百年、第四个五百年只字不提,大家明白佛的良苦用心了吗?我们看看几千年以来的佛法历史,在这2475年当中有没有哪一个朝代有哪一个人像我们今天这样广泛地、大力地弘扬《法华经》《楞严经》?一年365天每天都在讲解《法华经》《楞严经》,而且每天讲三课。上午八点半到十点半,下午两点到四点,晚上七点到九点,有没有?以佛的智慧,2500年前他知道不知道他灭后2500年的情况啊?他知道不知道啊?我们今天在这弘法,我今天坐这讲课,这么多人参加,佛知道不知道啊?知道,否则他就不叫佛了。谁把这段经文观照明白,你得大受用。
那我们想一想:我们在慈航净苑正式开讲《法华经》《楞严经》是2002年10月1号,到现在将近10个年头。那么我们现在距离第五个五百年还有多长时间,大家知道吗?还有25年,25年呐!到第25年的时候,后五百岁圆满,进入第六个五百岁。所以大家要明白啊!佛闭口不提前四个五百年,咬住不放第五个五百年,是何用意?是不是叫我们明白肩上的担子啊?是不是要我们承担如来家业啊?
所以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时空点,有没有必要把这2500年以来我们佛法的经验教训作一个总结啊?应该不应该啊?非常重要。这决定着如来家业的兴衰成败。在这个时候认真总结千年经验教训,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关系到我们如来家业能不能中兴发展兴旺。我们不用怀疑,佛法中兴就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我们已经有10年的经验,还有25年,靠我们大家以及我们全国各地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四众弟子共同努力。在这样的一个时空点呐,我们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它的价值、它的意义、它的深远的影响不可思议。不仅仅是我们地球这里国土,它涉及到十方三世整个如来家业兴衰成败得失。所以我们作这样一个总结,并不是节外生枝,无事生非,而是如来家业发展的必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