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耀鲁北大地--记驻滨州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141部队 (滨州日报2010年9月28日)

个人日记

红星闪耀鲁北大地--记驻滨州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141部队

(滨州日报2010年9月28日)

 图片

□王培栋

 

  在滨州市的版图上(含原惠民地区),曾经驻扎过一支训练有素,战功卓著,名扬齐鲁,长达24年的劲旅,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141部队(因其他部队代号使用时间较短,故用此代号)。期间,他们为维护滨州的社会稳定,保卫和参加当地的工农业建设,抢险救灾,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巩固沿海边防,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取得了辉煌成绩。

 

  笔者曾是这支部队的一员,从部队初建穿上军装,到部队精简撤消卸下"铠甲"转业,目睹并亲历了6141部队的整个战斗历程。时至今日,笔者认为,研究滨州的党史、政史、军史、文史,理应去寻觅这支部队的脚步,回望那段红星闪耀激情燃烧的岁月。

 图片  布防态势              

 

  这支部队初建时,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公安纵队边防一团,那时的代号是3750部队。兵种属公安军,所肩负的任务相当于目前的武警和边防部队。

 

  1957年春,部队始建于胶东龙口,同年部队机关移防至惠民专区利津县陈家庄,下辖三个营和一个直属队,共16个连队,在编干部战士1300余人。

 

  在当时,涉及部队的人员编制、武器装备、粮秣供应、担负任务、驻点情况等均属于军事机密。谁若泄露,要承担政治责任直至刑事责任。历史车轮滚滚远去,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开启钤封,打开卷宗,展开军事地图,了解这支部队初建时的布防情况。

 图片

  部队防线东起潍坊昌邑下营,北至无棣埕口,横跨昌潍、惠民两地区的昌邑、潍县、寿光、广饶、博兴、滨县、垦利、利津、沾化、无棣十个县。部队机关及直属通讯连、教导连和卫生连驻利津县陈家庄,炮兵连驻滨县北镇。一营及其一连(骑兵连)和三连驻博兴县小营,四连驻滨县北镇。二营及所属五连、六连驻沾化县义和庄,两个连队的前沿排分布在耿局和郭局两个点上。七连驻无棣县埕口,前沿排放在马家山子。八连驻利津县老爷庙。三营及所辖十二连驻寿光县羊角沟,前沿排布防广饶县王家岗。九连驻昌邑县下营,其前沿排在潍县王家庄。十连驻寿光县大家洼,前沿排驻扎蔡家秧子。十一连驻垦利县永安镇,前沿排布防建林,前沿班则安在青坨子。

 

  不难看出,营房、哨所星罗棋布,散落在潍北洼、广北洼、垦利洼、利津洼和沾化洼里。这些"洼里"的官兵朝迎日出、夕送日落,一片丹心铸起一道渤海湾畔的钢铁长城。

 

  部队几经整编换装,随着战略任务的转移,到1981年底撤消时,其布防已收缩至博兴和滨县的两个县内。兵力主要分布在博兴县小营、常园、黄王、李廷庄、北关、园艺场和滨县老北镇的七个点上,形成了由"线"变"拳"的态势。这样便于机动,更有利于应对突发性事件。

 图片

  不凡业绩              

 

  6141部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善打拼,敢吃苦,出成绩,深得各级领导的赞誉。军区首长杨得志、杨国夫、吴克华、李耀文、熊作芳、陈美藻、张仁初等将领多次到部队指导工作,慰问官兵。这种"高看一眼"的礼遇,别说一个独立团,就是一个师一个集团军也很难享受到。这体现出军区首长对这支部队成绩的充分肯定。

 

  守护一方安宁。部队防区是京津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建国初期,防止敌特从海上"爬上来"和不法分子"拱出去"是头等要务。守护圈内人烟稀少,地形复杂,且有渤海、黄河、广北、清水泊和潍北等五大劳改农场,数万服刑犯人羁押在此。部队承担着防暴动、防越狱、防潜逃等任务,不敢有丝毫松懈。为保一方安澜,每天夜间有50多个武装巡逻组近200名官兵巡逻在海防线上,风雨无阻。战士对区内的树丛、坟包、海铺、地窝子等所有能藏匿人的地方了如指掌。部队除一个建制骑兵连外,每连都配备3至5匹战马,在河汊纵横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乘骑优于摩托化,这是追剿逃犯的"天兵天将",大大震慑了犯罪。春去秋来,年复一年,一茬茬战士,一拨拨干部,用汗水渍湿的接力棒跑出了24年的皓月如水,阳光灿烂。

 图片

  参加平息西藏叛乱的战斗。1959年3月10日,西藏发生武装叛乱,当日军内"加急电报"已发至海陆空三军团以上单位,社会仍平静如初,全国上下沉浸在迎接国庆十周年的喜悦之中。21日,驻北镇四连接到了立即出发奔赴拉萨参加平息叛乱的命令。22日深夜,神不知鬼不觉这个连队从驻地悄悄蒸发了。乘汽车,"坐闷罐",外加"11号",10天后脚上尚带着北镇黄河大坝泥土的四连官兵已经到达甘孜至拉萨之间的一处高地,任务是就地设伏堵截叛乱人员突围和潜逃。长途劳顿和高原缺氧,致使大部分人员身体不适,其中有33名博兴籍的战士嘴上起了水泡。见此情景,连长黄云礼、指导员张乃顺十分心疼,立即召集卫生人员采取治疗和防护措施,同时组织战斗骨干和党团员进一步动员区分任务。就在这时,哨兵突然报告:左前方约1500公尺处,有20多个黑影晃动,可能是叛逃人员。黄连长大手一挥:准备战斗!4个排迅速形成了半月形包围圈。不出哨兵所料,是20多名武装叛乱人员。他们进入伏击圈后,隐蔽土埂后的战士和藏族向导同时用汉、藏两种语言向他们喊话:"藏族弟兄们,叛逃是没有出路的,你们上当了。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会伤害你们,赶快放下武器投降吧。优待俘虏,缴枪不杀!"兵败如山倒,溃逃人员毫无战斗力,双方没响一枪,战斗结束。23名叛乱人员缴械投降了。四连用一锅大米饭优待这些藏族同胞。这场没有交火没有流血的战斗,受到了平叛指挥部的赞誉,表扬山东部队瓦解敌军有方。西藏武装叛乱平息之后,从北镇走出去的6141部队四连归建了内蒙军区,进入塞北草原,从此再没有回到原驻地。

 图片

  "援越抗美"和"自卫反击"。历史上震惊世界的这两场战争,6141部队都参加了。1965年中国出兵参加援越抗美之前的7月6日,接上级命令抽调连排干部叶树章、孙志远、王克明、邢凤泉、王荣喜及20名战士准备出国,他们从博兴小营出发,到山东城阳集结,经休整于12月9日越过云南红河边界进入越南莱州省老风口。从此在奠边府、友谊关一带与硝烟裹在了一起。打坑道、修铁路、护机场、扫地雷、守大桥,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屡立战功。从滨州大地走出去的这25名官兵,在战友们的配合下曾创造了用步兵武器击落美F105型战斗机6架的奇迹。1969年4月1日,他们奉命回国,在异国他乡达4年之久。归建后编入广州军区。与越南有关的第二场战争"中越自卫反击战"于1979年2月17日打响。在这次战斗中,从6141部队选调了108名优秀战士和40匹战马协同兄弟部队作战。他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圆满完成了任务。期间从滨州走出去的8名战士为国捐躯,长眠在老山前线。

 

  劈山取玉建设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1959年3月初,三连120多名官兵在营副教导员杨明和连长于彩文、指导员曲蓉香的带领下直奔河北省昌平县小汤山,参加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军事博物馆的建设。连队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采集上等建筑材料汉白玉。开山打眼放炮这是工程兵的绝活,对一个步兵连队来讲非常陌生,困难不小,矛盾不少。他们在实践中边学边干,很快掌握了爆破和采集技术。一批批上等的汉白玉从燕山脚下运往北京五棵松锯石厂,经过加工雕琢镶嵌在了军事博物馆的"脸上"。有些"宝玉"还用在了人民大会堂的廊厦上。三连为国争了光,也为部队添了彩。北京十大建筑在当年国庆节前夕竣工,为表彰三连的功绩,部分战士参加了国庆十周年的阅兵式,当月顺利返回博兴小营,其劈山取玉之功已载入史册。

 

  拍摄红色电影。骑兵连成立于战争年代,是彭雪枫将军直接指挥的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淮海战役"骑兵打坦克"开创了世界战争史的战例。和平年代,除新疆、内蒙外,骑兵这个兵种内地惟有驻在滨州的这个连队。因此,长春、上海、八一、北京等电影制片厂与其建立了长期业务联系,先后参加拍摄了《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红日》《两个小八路》、《丁龙镇》、《济南战役》等19部大型战斗故事片。著名导演成荫、李炎、朱文顺,著名演员张瑞芳、秦怡、陈戈、项堃、铁牛、杨在葆、郭振清、张桂兰等与骑兵连结下了深厚友谊。骑兵连存在的年代,正是我国红色经典影片丰收的年代。银幕上那些骑兵形象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培养人才的熔炉。部队风清气正,出成绩,育人才。24年里,在这个团提拔的连排干部近1200人,走出去任职的军师职干部多达48人。这个育人数字在全军是少有的。军区首长赏识这支部队的育人之道,曾多批次派军区机关干部下连,摸爬滚打在滨州的苦海沿边。1968年秋,在哈工大毕业穿上军装的55名女战士,离开哈尔滨"挥师入关"来小营锻炼,这是总部首长对滨州驻军的信任。1971年,又有省部级高干子女80多人,离开北京和济南住进了小营部队的营房,成为滨州大地上的战士。他们喝着黄河水,吃着小营大米,磨练于此,成长于此。图片

  历史沿革              

 

  1958年冬,公安军这一兵种撤并到步兵建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边防一团这个番号更名为济南军区独立第一团,代号尚沿用3750部队,任务和防区不变。其隶属关系因山东公安纵队撤消,改由惠民军分区代管,团机关驻地仍驻利津县陈家庄。1958年10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惠民专区机关南迁。1960年春,独立一团机关从利津陈家庄移防北镇,驻原惠民军分区营房。这年冬天,部队改由济南军区司令部领导,与济南的防化团,通讯团、通讯总站、警卫营,张店的测绘大队,威海的侦听支队,合成为济南军区直属队。

 

  1961年1月,惠民专区恢复建立。这年秋天,部队机关从北镇移防博兴小营。同时,部队代号由3750部队改为6141部队。

 

  1975年秋,部队由军区直属队移交省军区,序列为独立师三团。从此使用了15年之久的代号6141部队改为55681部队。1981年底,全军精简整编,驻扎滨州24个春秋的这个步兵团撤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部队从成立到撤消是不平凡的24年,我们不能忘记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主要首长。团长7任,依次是:罗明远、刘文瑞、张春进、迟玉亭、边俊平、张晓顺、李象勇。政委5任他们是:李书表、张勇、尹敬忠、孙汉南、王洪庆。这些领导成员中有长征路上的红小鬼,白洋淀里的小八路,冀中平原上的武工队员,孟良崮的突击队长,上海南京路上霓虹灯下的哨兵,也有新时期国防大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

 

  红星闪耀,岁月峥嵘,6141部队已经远去,它的脚印却永远留在了滨州这块丰腴大地上。

 

 图片


文章评论

谢绝聊天。

1962年从学校应征入伍,这支部队留下过我六年青春记忆。将此文转载于此是为了纪念那段雉忘的充满激情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