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
个人日记
中药标本馆完整版[超大超清晰版,点击后查看]
|
解 表 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肮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黎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即《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除主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外,部分药尚兼有利尿退肿、止咱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作用。 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咱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而效有表证者。 |
清 热 药
石 膏 | 知 母 | 芦 根 | 天花粉 | 淡竹叶 | 栀 子 | 夏枯草 | 决明子 |
木贼 | 密蒙花 | 青葙子 | |||||
黄 芩 | 黄 连 | 黄 柏 | 龙胆草 | 苦 参 | 穿心莲 | 白鲜皮 | 秦 皮 |
金银花 | 连 翘 | 板蓝根 | 大青叶 | 青 黛 | 贯 众 | 鱼腥草 | |
紫花地丁 | 土茯苓 | 蚤休 | 野菊花 | 红 藤 | 败酱草 | 山豆根 | 射 干 |
马 勃 | 白头翁 | 马齿苋 | 鸦胆子 | 白花蛇舌草 | 漏 芦 | 忍冬藤 | 拳参 |
半边莲 | 山慈姑 | ||||||
生地黄 | 玄 参 | 牡丹皮 | 赤 芍 | 水牛角 | 紫 草 | ||
青 蒿 | 地骨皮 | 银柴胡 | 胡黄连 | 白薇 | |||
青 果 | 苘麻子 | 荷叶 | 委陵菜 | 罗汉果 | 白蔹 | 寒水石 |
|
泻 下 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毒、瘀、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根据本类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其中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尤以后者为甚;润下药能润滑肠道,作用缓和。 使用泻下药应注意的是: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攻下药、峻下逐水药,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应当忌用。应用作用较强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
祛风湿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