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彝族傈僳族乡发展历程
个人日记
2006年1月6日,根据《中共华坪县委 华坪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华发(2005)22号]文件要求,正式撤销温泉彝族傈僳族乡行政建制,该乡行政辖区并入荣将镇行政管辖区域。从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短短十八年间,温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把这段发展历程记录下来,以备存史。
一、基本乡情
温泉乡地处县境南部,因政府所在地附近有一温泉,故名温泉乡。民国时,一度属于天马乡,后属膏泽镇管辖,建国后隶属三区。1961年—1962年,设立温泉公社,后又并归荣将公社、荣将区。1988年1月,因为区、乡体制改革,开始撤区建乡,当时的温泉、腊石、红椿箐三个小乡从荣将区中分离出来,合并改建为具有政权职能的“温泉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乡政府驻地鸭子庄,距县城45公里。
该乡辖区地处东经101°至101°31′,北纬26°21′至26°58′之间。东接石龙坝乡,南面与大姚、永仁县隔江相望,西与永胜县接壤,北与荣将镇相连。境内山峦起伏,山脉绵延,沟壑纵横,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 383米,最低海拔1 040米。下辖温泉、腊石、红椿箐三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85.3平方千米。辖区内主要有彝族、傈僳族、傣族、壮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2 600多人,占人口总数的56%左右。因为金沙江流经乡境内27公里,气候温热干燥,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类型,全年平均气温20.5℃,无霜期达330天左右,光热资源丰富,是种植冬早蔬菜的好地方。境内资源较为贫乏,已开采的煤炭资源储量小,出煤量少。
二、十八年的发展情况
(一)人口管理
1988年撤区建乡时,温泉乡共有人口4408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8人。当年出生人口为63人,死亡22人,自然增长41人,自然增长率为14.32‰。乡境内主要有彝族、傈僳族、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到2006年1月撤乡并镇时,温泉乡总人口为1196户4758人,彝族、傈僳族、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2664人,占总人口的56%;农业人口4642人,占总人口的97.6%,非农业人口116人,占总人口的2.4%。当年出生人口为53人,死亡31人,自然增长22人,自然增长率为4.6‰。
1988年1月温泉乡成立之时即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有办事人员1人,直到1995年才增至2人,主要负责对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人口知识、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进行多方面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并掌握全乡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情况,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过快。
(二)土地资源
据1990年统计,温泉乡总土地面积为185.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828亩,占总面积的1.76%(其中水田2244亩、旱地2584亩);林地面积75597亩,占总面积的27.49%;园地面积255亩,占总面积的0.09%;荒山草地186079亩,占总面积的67.7%;水域420亩,占总面积的0.15%;其它有7740亩,占总面积的2.81%。1988年建乡之时人均耕地为1.06亩,到2005年底人均耕地有0.96亩。
乡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铜,储量均较小。已开采的煤炭为无烟煤,煤质较好,是华坪县制造蜂窝煤的主要原料,储量为66万吨,主要分布在温泉村白石岩火石坪矿区。到2005年底已开采11万吨左右。
(三)电力设施
1994年8月,架通了荣将镇龙头村至温泉乡政府的10KV高压输变电线路18.62千米,结束了温泉乡人民以马灯、松明照明的历史。
1997年5月,架通了乡政府至红椿箐村的10KV高压输变电线路9.47千米,总投资15万元。
1999年1月,架通了乡政府至温泉村小村的10KV高压输变电线路2.08千米,总投资4万元。
1999年12月,架通了乡政府至下腊石村的10KV高压输变电线路12.5千米,总投资16万元。
到2005年底,全乡共架设10KV高压输变电线路51.4千米,0.4KV低压线路31千米。26个村民小组均实现通电,通电率为100%。
(四)水利设施
温泉乡境内主要有温泉河、腊石河、红椿箐河三条河流。主要水库有温泉村的赖子箐水库、木梭罗水库、坟坪子水库,腊石村的卢家屋基水库,其中赖子箐水库、木梭罗水库、卢家屋基水库为小(二)型水库。
到2005年底,全乡有小(二)型水库三座,小坝塘2座,总库容56万立方米。小水塘316个,小水窖106个,总蓄水量10万立方米。引水沟渠44条,全长47.3千米,其中三面光沟渠41条,总长34千米。
(五)林业工作
温泉乡护林防火指挥部成立于1988年建乡之时,由乡长任指挥长,各村配备了在职不在编的专职林业员,形成一个护林网络,还聘请了护林员共三人,负责各村的林业管护。
1998年,华坪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县林业局联合下文,核定各乡镇林工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各乡镇林业工作任务管辖区域及林地面积、人员现状等情况。当时核定温泉乡林工站工作人员为4名,具体按照《森林法》及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林业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依法查处林政案件。
2000年2月,县林业局在温泉乡设置了天然林管护所,配备所长1名,所长助理1名,人员编制24名。下设温泉、腊石、红椿箐3个管护队及席草地封山育林管护卡,具体负责温泉乡的森林管护、禁止毁林开荒及乱砍滥伐、护林防火等工作。
温泉乡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2005年底,全乡共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 238.6亩,退耕农户292户。经济林果面积近5000亩,主要以芒果、板栗、花椒为主,其中芒果有2000余亩。
(六)道路交通
从荣将镇龙头村到温泉乡政府的公路修建于1973年,全长31千米,全程路面皆为土路。1992年--1993年投资120万元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进行了改扩建,到2004年底全线铺通弹石路面。
1991年5月,温泉乡政府到红椿箐村公所的公路建成通车。
1999年1月,温泉下腊石到上腊石的公路建成通车,全长6.5千米,投资5万元。
2000年10月,腊石到干坪子公路建成通车,全长4千米,投资2万元。
2001年,温泉村河门口到盘海箐公路建成通车全长3.1千米,投资11.16万元。
2004年,温泉红椿箐村委会到鲊那么公路建成,全长8.6千米,投资12万元。
到2005年底,全乡3个村委会24个村民小组均通公路,只有2个村民小组尚未通路,全乡公路总里程为94.7千米。
1990年2月,开通县城到温泉的客车,3天一班次,当天往返。2005年,客车增加到3辆。
1988年建乡时,温泉乡沿江共有渡船点5个,有渡船5只,均为大木船。由于木船安全系数低,2003年县交通局、县地方海事处、安监局和乡政府将所有船只依法取缔,实行了就地销毁。2005年,沿江的下腊石、河门口、鹰滩3个渡点购进铁皮机动船开展渡运。
(七)农业经济
温泉乡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兼养畜禽、种植经济林果和冬早蔬菜等。
1988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为12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6元,粮食总产量为121.6万千克,农民人均有粮276千克。经过“九五”扶贫攻坚对全乡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改造,以及进一步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全乡的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到2005年底,全乡农业总产值为798万元,比1988年增长6.3倍;农村经济总收入为969万元,比1988年增长6.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80元,比1988年增长3.4;粮食总产量为196.4万千克,比1988年增长1.6倍;农民人均有粮423千克,比1988年增长 1.5倍。
(八)教育教学
1988年撤区建乡时,温泉乡共有学校13所,其中:附中1所、村完小3所、一师一校9所。教职工50人,其中:公办教师32人、民办教师6人、代课教师9人、后勤职工3人(含临时工2人)。中小学在校学生799人,其中:初中173人、小学626人。
2003年,温泉乡列入全县调整学校布局,收缩校点,实施规模办学试点乡。经2004年、2005年两年实施的收缩校点,集中办学后,到2005年底,全乡有学校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村完小3所。教职工50人(含保育员2人、代课教师2人),中小学在校学生682人,其中:初中生195人,小学生487人。全乡中小学学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
(九)卫生保健
1988年建乡之时,温泉乡共有医疗点4个,医务人员4人。2005年有村卫生室5个,乡村医生5人,私人诊所2个。
1995年,温泉乡设立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有技术人员4人,主要负责全乡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保健、医学监护、B超检查、孕检、计生手术等工作。
(十)扶贫攻坚
1.“九五”扶贫 “九五”时期,温泉乡是省列506个扶贫攻坚乡和103个科技扶贫示范乡之一,政府每年投入75万元对全乡的教育、科技、文化、农业、基础设施等进行多方面的扶贫,扶贫时间为五年。通过乡党委政府和全乡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坡改梯、中低产田改造、水利、道路、通讯工程、饮水安全、医疗卫生等建设,到1999年底,解决了贫困户822户,贫困人口4022人,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到2000年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提前了一年。
2.基础设施扶贫 从2000年到2005年,各级投入到温泉乡的扶贫资金为219万元左右,其中:农水扶贫资金111万元;提前解决温饱奖金40万元;温饱村建设资金38万元;扶贫安居资金工程30万元。
3.结对扶贫 从2001年起,根据《关于继续开展机关单位挂钩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丽地发[2000]6号)和《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搞好挂钩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丽地组通[2001] 39号)文件要求,市、县各级单位对温泉乡的贫困村进行结对扶贫,到2004年,共捐资67080元,协调建设资金5万元,同时还捐助了水泥、农用物资、粮食、图书、衣物等,共举办各种培训班35期1200多人。
(十一)其他情况
1.财政收入 温泉乡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信息闭塞,各项基础较差,经济落后,历年财政收入较少。1988年为5.4万元,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由2003年的18万元降到2004年的10万元,2005年仅为4万元。
2.能源建设 温泉乡的沼气建设始于1999年,从99年到2005年共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厕所、畜厩)高效沼气池950口,普及率达85%,使用率达100%,实现沼气化村4个,年产沼气量37.5万立方米,减少薪柴消耗5941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47.5万元。从1999年到2003年共建成高效节能灶829眼,普及率77%,使用率100%。
3.税费改革 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为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源上治理针对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有效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正常运转,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中央实行了取消统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集资、取消屠宰税、调整农业税政策、减免农业税、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建立村内筹资投劳“一事一议”制度等为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经过一系列的税费改革,温泉乡的税费负担由改革前的39.57万元减免到4.56万元,人均减免幅度88.74%。
三、政权建设
(一)党的组织建设
中国共产党温泉乡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建乡之时,下辖4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到2005年底有党员143人。
1989年温泉乡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到2005年共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五次。历任乡党委书记有7人。
(二)人大、政府
1988年撤区建乡,将原来的温泉、腊石、红椿箐三个小乡从当时的荣将区中分离出来,合并成立了“温泉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下辖温泉、腊石、红椿箐三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同时设置了政府办公室、民政办公室、教育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司法所、土地办等内设机构。
1988年3月4日至6日召开了温泉乡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选举产生了温泉乡第一届人大主席团和人民政府及领导班子。从1988年到2005年温泉乡共召开了六次人民代表大会。历任乡人民政府乡长9人。
(三)武装
温泉乡武装部成立于1988年1月,设武装部长1人,专职干事1人。下辖温泉、腊石、红椿箐三个民兵连和机关民兵排(应急分队)。
四、社会团体
1.工会
温泉乡工会成立于1988年建乡之时,当时有会员7人,当年3月11日进行选举,选举出3名工会委员。2001年10月成立乡工会联合会。
2.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温泉乡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从1988年至2005年温泉乡共召开共青团代表大会6次。有团员368人,团支部4个。
3.妇女组织
温泉乡妇女联合会成立于1989年。
2001年11月20日成立温泉村“妇女之家(学校)”。
2003年6月3日和5日分别成立了腊石村和红椿箐村的“妇女之家(学校)”。
从1989年到2005年,温泉乡共召开了五次妇女代表大会。
4.农民协会
2004年8月成立了温泉乡温泉村果蔬专业技术协会,有会员24人。
2004年8月成立了温泉乡腊石村果蔬专业技术协会,有会员18人。
2004年10月,成立了温泉乡红椿箐村牛羊养殖专业技术协会,有会员18人。
五、历届乡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情况
乡党委书记:
陈光荣(1988年1月任至1992年1月)
李云发(1992年2月代任至1992年7月)
杨崇明(1992年8月任至1995年8月)
陈古国(1995年9月任至1997年9月)
张忠伟(1997年10月任至2001年1月)
尹兴明(2001年2月任至2003年6月)
王姚华(2003年7月任至2005年12月)
乡人大主席团主席:
李友仁(1988年1月任至1991年4月)
杨玉文(1991年5月至1993年2月主持乡人大主席团工作)
陈汝华(1993年3月任至1995年10月)
尹发荣(1995年11月任至2005年12月)
乡人民政府乡长:
蒋宗武(1988年1月至1989年3月)
李云发(1989年4月至1992年3月)
王富清(1992年4月至1995年8月)
丁发荣(1995年9月至1998年8
文章评论